顏景芳
摘 要:文章從課標解讀、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片段四個方面進行案例反思,思考如何給學生提供探究支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來掌握知識的本質,以提升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一致性
一、執教課題
( 數學)學科(四)年級(站在跳板上學習數學——《3的倍數的特征》)課題。
二、課標解讀
知道3的倍數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10以內自然數的所有倍數。
《3的倍數的特征》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自然數、學習了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今后學習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約分和通分的重要基礎。由于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創設的情境,聯系實際,充分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熟練地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探究基礎。
三、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中先安排學習2、5的倍數的特征,再安排學習3的倍數的特征。這樣編排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從學生認知規律上來看,2、5的倍數的特征只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也較容易理解。相比之下3的倍數的特征,不能單單從個位上的數來判定,而是要通過把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看它們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來判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數的特征后面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并能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教學難點是經歷3的倍數特征的探索過程。
教學目標
1.在交流預學單過程中,通過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發現小棒的總根數和3的倍數的關系。
2.在計數器撥數的過程中,通過撥一撥、說一說,發現珠子的總顆數和3的倍數的關系。
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一】
師:我們接著來看第2題擺數的問題,看看你圈出來的數是不是確實是3的倍數,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兩人一組利用計算器來驗證一下。具體的要求,大家聽明白了嗎?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找出了幾個3的倍數?(問3、4個組)
師:看來我們每個小組都至少找出了3個3的倍數,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進一步探究, 3的倍數有什么樣的特征?(板貼課題)看哪個小組完成得最快!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交流一下?
生:我們用幾根小棒擺出來的數是3的倍數,我們還發現3、6、9、12、15這些數都是3的倍數。
師:能具體說一說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嗎?(生解答)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能想到將表格中的小棒根數和擺出來的3的倍數聯系起來,老師真佩服你們的研究能力。
師:也就是說小棒的總根數是3的倍數,擺出來的數就是3的倍數。他們小組的結論對嗎?大家說一說,老師來記錄。
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教學片段二】
師:為了讓我們的研究能更深入,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研究兩位小數。
師:通過擺小棒,大家對3的倍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還想不想有進一步的發現?
師出示(計數器):你認識它嗎?請仔細看,我撥出了一個什么數?(師擺3、4、5)一共用了幾顆珠子?算一算是不是3的倍數?(生答:是3的倍數)
師:拿出你的計數器,隨意撥出一個數,想一下各個數位上是幾顆珠子?一共撥了幾顆珠子?這個數是多少?算一算,是不是3的倍數?(放課件)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撥的?
生:個位上有3顆珠子,十位上有6顆珠子,百位上有3顆珠子,一共用了12顆珠子,3、6、3都是3的倍數。
生交流。師板書:想一想用幾顆珠子撥出的數是3的倍數?(珠子的顆數和3又有什么關系?)
生:珠子的顆數是3的倍數,那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各個數位上珠子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板書:
各個數位上珠子顆數的和
四、案例反思及結論
為了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整節課貫穿評價設計,真正從細節處達到“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我針對上面的兩個教學片段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悟。
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支點,正確面對學生探究中出現的問題。
為了達成本節課的目標,課堂中主要借助擺小棒、撥珠子來幫助學生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然后播放分小棒的微視頻,讓學生明白整百整十數3個3個地分之后,分別余下多少,理解“百位是幾就剩幾,十位是幾就剩幾”的道理,真正感悟到了3的倍數的特征的本質。學生在擺小棒的過程中能夠找到哪些小棒擺出來的數是3的倍數,但不能進一步發現小棒的根數與3的倍數的關系,這就需要思維活躍的學生引導其他學生去發現規律。
磨課過程中發現學生在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時,依然還是借助研究2、5的倍數的特征經驗,在個位上找尋規律,這樣導致的失敗是學生的正?,F象,這是他們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探究后的結果。雖然這種經驗的遷移是負作用的,但是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我們需要利用預學單這個探究支架,讓學生在擺小棒、撥珠子的活動中,充分發現小棒的根數、珠子的顆數與3的倍數的關系,這樣的探究過程才是深刻的。
你給學生創造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給你意想不到的精彩。這節課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撥一撥的活動進行學習,學生由一開始的觀察個位上的數發現不了規律,到自己發現小棒的總根數、珠子的總顆數只要能被3整除,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通過小組展示,引導學生質疑,再次舉例驗證,最后總結出3的倍數的特征。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探究環境里發現了新知,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
“給孩子一個跳板,讓他跳一下就能摘到最鮮美的果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探究支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充分交流,這樣學生就會找到知識的本質,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沈強.三種方法讓學生更好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中除以2的含義[J].小學教學設計(數學),2020(07):58-59.
[2]章宏俊.數學教學應體現“探索味”——以“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8(1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