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海燕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逐漸提高,教師對實驗也相應地重視起來,但仍然存在實驗教學低效或無效的行為。要進行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就要注重實驗過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研究。文章從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多動手、動腦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多練,反思實驗等幾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化學實驗? 有效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某些化學知識的形成和結論的獲得是通過化學實驗來實現和完成的。許多學生是因為能到實驗室做實驗才喜愛上化學課的。化學實驗是連接知識與興趣的橋梁,通過做實驗,可以豐富學生的感知,鞏固和驗證知識,訓練操作技能。但由于分組實驗課堂管理的問題,演示實驗成功與否的問題,有時使得化學實驗課往往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效率低下,一節課下來,老師和學生都感覺很失落。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完成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是我在實驗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指導學生預習實驗
如果上課前,學生毫無準備,帶著太多不懂的問題來上實驗課,不知道實驗方案,課堂上再去設計實驗方案,那么結果就只能“聽天書”或者“湊熱鬧”了,而且還會占用課堂中的時間,導致任務完不成。本來一節課的時間就有限,這樣一節課下來就更感覺毫無收獲了。而預習作為上課前的事先準備和學習,可以找出自己聽課的重難點,帶著問題去做實驗,目的明確,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上實驗課前,我都會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或設計實驗方案,或復習與本節課有關的基本知識,寫好預習筆記。基于學生都喜歡上實驗課,不愿錯過動手的機會這一心理,課前我會提前站在實驗室門口,挨個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不合格的不準進實驗室,發現有相互抄襲的現象,抄的和被抄的學生都不準進實驗室,以此來監督和督促學生認真預習,為上好實驗課做好充分準備。
二、鼓勵學生做家庭小實驗
課本習題中有編排家庭小實驗,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獨立或幾個同學一起做家庭小實驗。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沒有把這個內容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愿選擇。在課堂上講到相關內容時,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完成實驗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三、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
在以往的教學中,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是按照課本中的編排來進行教學,演示與分組區分得很清楚。課堂演示實驗也一般以教師講解、教師操作為主,學生只是觀察,沒有動手操作。由于條件所限,后面的學生大都看不清楚,根本不知道老師做了什么實驗,出現了哪些現象,更不用說由此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了。這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受我自己親身感受的啟發和現行的新課程化學教學變“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的要求,我將課本中大多數的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給了學生充分地動手操作的機會,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上中學時,在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的時候,老師演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我很納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怎么收集呢?直到去實驗室親自操作后才明白,也才知道怎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我的親身經歷也給了我啟發:只有學生通過親自實驗,才能明白實驗原理,才可以加深他們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所以,分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以前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總是老師演示,然后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樣的結論比較牽強,只是把這一結論生硬地教給了學生,教學效果不好。現在,我采用了分組實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再分析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得出實驗結論。雖然有些學生的實驗并沒有成功,但至少學生經過了思考和探索,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創設有效的實驗問題情境
創設情境是化學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事實證明也是很有效的。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創設實驗問題情境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實驗結束,學生觀察到實驗現象后,教師不要忙于下結論,要以實驗現象為依據,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大分析力度,啟發學生自己歸納出知識,讓學生充分挖掘出實驗現象的本質屬性和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就不至于導致性質及規律的得出較為生硬,而且還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實驗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五、設計實驗習題
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化學實驗教學,不只是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還應設計有價值的實驗習題。通過對實驗習題的分析,不僅能鞏固基本知識,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的理解與認識,還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實驗的原理、過程和結論,使學生認識到實驗不僅僅是驗證實驗結論,還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在習題練習時遇到了問題,思路不清晰,還可以再用實驗加以輔助,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解決生成氣體或沉淀的計算題時,學生往往感到困難,這時根據題目創設的情境來進行實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在計算題中出現得較多,我就給學生做了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實驗。雖然在講質量守恒定律時做過此實驗,也進行了分析比較,但在此時再來做的話,對解決此類計算題有很大的幫助。我用了比較的方法,一個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稱量反應前后的質量,一個在敞口的容器中進行稱量反應前后的質量,學生觀察得很清楚,再來理解題目就能使學生明白反應前后減少的質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質量,從而很輕松地得到了解決題目的方法。
六、引導學生反思實驗
在教學中,由于操作的原因、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實驗用品不規范等導致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驗不成功,得不出正確的實驗結論。這樣的情況下,要引導學生反思實驗,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樣能使實驗教學效果更好。例如,我在講授“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時,用紅磷燃燒的實驗來測定,打開彈簧夾后,只有極少量的水進入集氣瓶,造成實驗失敗。這時我與學生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水不能進入集氣瓶是因為集氣瓶內的壓力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集氣瓶內的壓力大于外界大氣壓呢?學生會想到溫度的原因、裝置的問題、藥品的問題。接著我再引導學生分析:如果集氣瓶內的水進去了,是什么原因呢?我們怎么改進實驗裝置才不會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探究,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遇到問題,絕不能聽之任之,一定要找到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否則,就達不到實驗課的預期目的,更別談實驗的有效性了。
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善于思考、善于反思,時刻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在化學課程實施中,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不斷地研究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濤.淺談如何上好化學實驗課[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03).
[2]王偉.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04):61-62.
[3]楊啟業.中學化學實驗課的實施[J].學習方法報·理論教研周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