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工作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下脫貧攻堅已完美收官,如何穩固脫貧攻堅成果,以金融支持為血脈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度銜接是做好“十四五”規劃開關之年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
引言
2021 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官之年,同時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我國脫貧攻堅已取得了重大決定性成就,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開局形勢良好,農業農村形勢持續穩中向好,開始進入縱深推進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謀劃金融支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統籌銜接問題,既能夠進一步穩妥脫貧攻堅成果,同時還能夠形成促進農業農村長效發展的機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1.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與保障脫貧攻堅戰成果銜接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超過900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高。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圓滿成功,國家政策由金融扶貧升級到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新高度上來,由此在銜接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究解決。
1.1農村融資需求升級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必將使農村金融需求量不斷升級資金投入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對農村融資呈現多元化需求有所加強,但是當前農村有效融資的方式缺乏,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在此方面重點是地方法人機構對農戶貸款較多,且鄉村資金的流失現象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極其普遍,嚴重地制約了中國鄉村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三農“融資難”和金融機構“難融資”問題并存。目前金融機構主要通過發放貸款支持產業扶貧,針對農戶的信貸種類和數量不足,涉農經營主體金融承載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充分利用股權、債券等融資方式增加對“三農”的有效供給,同時要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調動各方力量投身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上來。
1.2農村金融環境有待健全
一方面,農村地區金融支付基礎設施較薄弱、信貸支持農業生產力度不足、農村信貸擔保制度不完善等短板,難以充分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如玉門市部分名族鄉鎮存在多人為一人信用擔保的情況,其擔保如被擔保人存在逾期,造成多位擔保人被視為逾期的情況,自己將無法貸款。因此需要逐步加強農村地區金融環境的發展,加快創新力度,促進農戶融資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在現行信貸政策下,缺乏資產抵押和保證擔保的農戶難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貸款,使得對農戶貸款投入不足。維護好脫貧攻堅成果困難,扶貧成本高、扶貧難度大,因此需要優化金融扶貧手段,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的理念, 發放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創新動產抵押和不動產抵押結合的方式為現代農業發展增加動力。
1.3金融服務創新度不足
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結合農村金融服務需求擴大了小額信貸的覆蓋范圍,開發了“信貸+保險”等產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來說,因為農村多樣化地貌特征和農業模式導致不同地區農村環境存在差異,而金融服務精準化程度不高,存在金融產品較單一,農村金融產品“鄉土氣”不夠的現象,缺乏適合貧困農戶的金融產品,難以滿足貧困農戶和涉農企業的資金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多渠道資金供給體系,創新債券市場融資工具以及衍生品等金融產品,特別是結合中西部地區經濟本就落后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落后地區的鄉村開發相關的金融產品,促進地域性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2.金融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點方向
2.1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做好金融機構要準確定位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在鄉村經營的金融機構必須要找準定位,要形成多層次、可持續廣覆蓋、競爭適度、風險可控的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農村金融機構必須要定位于服務“三農”,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各金融機構要主動作為,國有商業銀行要下沉服務網點,尤其是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三農”金融事業部,更要把“三農”業務做好 ;城市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優化縣域網點布局 ;政策性銀行要支持地方基礎建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信貸支持 ;進一步加大地方法人機構建設,應堅守“立足縣域、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
2.2金融要加強助力農業產業化現代化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只有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國才能從農業大國轉變為農業強國。而只有雄厚的農業產業基礎,鄉村振興才有落腳點。因此,金融要在支持農業產業要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是要圍繞地方鄉村振興配套政策情況落實提供金融支持,二是根據地域特征,支持地方性的農業產業鏈發展,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要以鄉鎮實際農業產業和當地政府一起發展產業鏈條,才能更好做到金融支持農村產業發展。三是要認識到金融支持現代農業體系建設,不單是信貸支持,還應包括擔保、信托、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等多種金融形式,而且這些金融形式要有機結合起來。四是大力支持農產品生產、特色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加工流通。五是支持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才能有力促進鄉村振興。六是大力支持縣域物流及農產品網絡帶貨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
2.3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打造鄉村生態宜居環境。我國已成為世界首個建立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國家,但綠色金融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農村綠色金融市場亟待建立和發展。一是要大力支持綠色農業、低碳農業發展,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二是重點支持農村污染治理,著力支持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擇優支持農村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和垃圾處理“三廢”環境治理項目建設。三是支持農村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支持農村光伏發電、生物質能供熱等清潔能源項目,支持高效節水灌溉、退耕還林等農業生態項目建設。四是積極支持縣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為推動“三農”綠色發展奠定基礎。
2.4做好農地改革金融服務,助力農村資源盤活
農業金融供給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瓶頸,主要原因是農村金融的可獲得性較差、滿足度不高。而農村金融可獲得性較差的重要原因是農業主體缺乏可抵質押資產,無法滿足金融機構信貸條件。隨著農村各類設施的不斷提升,應向農村金融加強動產融資的改革,讓農民以現有動產能夠融資,通過地方政府相關平臺建設,促進農村動產融資產品的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盤活農村資源、資金和資產。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農村資金需求有了更高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對“三農”的資金支持力度,更需要進一步促進農村產權“資本化”,充分發揮金融服務“三農”的職能。隨著城鎮化發展加快,如何在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實現鄉村振興,是現代城市體系建立的一部分,鄉村振興是在完成脫貧目標之上,更加注重充分激發鄉村活力。因此,充分利用金融資源做好鄉村戰略扶持能夠進一步在“三農”上做文章,有力對扶持相關產業促進發展。
作者簡介:曹健(1987.10-),男,漢族,江蘇銅山人,本科,助理經濟師,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玉門市支行? ? 甘肅玉門? ? 7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