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工作十分重要且有相當的敏感性和復雜性,總結《擺脫貧困》一書對促進畬族經濟發展的理論貢獻,有助于秉承好思想,促進畬族經濟繁榮發展,促進寧德的民族平等團結,也有助于促進寧德經濟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擺脫貧困;理論貢獻;現實啟示
引言
民族工作相當復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習總書記曾于2019年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習近平總書記也早在《擺脫貧困》中提及做好民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搞好民族工作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民族問題有相當的敏感性和復雜性”;“民族問題處理得不好往往會引起社會的動蕩,甚至政局的不穩”;“致力于各民族的平等、團結是我黨民族政策的基本內容,民族工作的立足點在于發展經濟,只有把經濟搞上去,才有可能談民族的真正平等”。
寧德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現今畬族同胞約二十萬,占全國畬族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福建省畬族人口總數的二分之一。《擺脫貧困》一書提到:“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的脫貧致富的偉大事業,少了畬族人民的積極參與不行,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奮斗也不行。總之,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證。”因此探討寧德畬族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有助于促進寧德的民族平等團結,也有助于促進寧德經濟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
1.《擺脫貧困》對促進畬族經濟發展的理論貢獻
《擺脫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創作的政治理論著作,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29篇重要講話和文章,其中以民族工作為主題的文章有:《畬族經濟要更開放些》(1989年4月)與《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于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1989年6月);與民族經濟文化內容相關的文章有:《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1988年9月)和《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1990年1月)。這些文章涉及民族工作的內容方方面面,主要圍繞如何促進畬族經濟發展這一主題,所包含的觀點極富針對性和前瞻性,其理論貢獻有如下幾個方面。
1.1一項變革
指的是樹立商品經濟觀念的變革。《擺脫貧困》一書指出,“要樹立商品經濟觀念,這是開放的前提條件”;“要引導和幫助少數民族群眾擺脫封閉、單一的自然經濟狀態,向商品經濟發展,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畬族經濟的發展,既需要外力的幫助和推動,更需要內在的活力的啟動,要啟動內在活力就要把原始的、自然經濟的封閉保守的觀念,改變為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新思想、新觀念”。外力方面,諸如“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離不開國家的扶持和幫助”;“要制定一些扶持少數民族鄉村發展的特殊、優惠政策,給他們以更好的幫助”;“今后扶貧資金要重點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扶持他們興辦鄉、村兩級經濟實體”。內力方面,諸如“增強少數民族地區自身的‘造血功能,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少數民族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民族地區要提高內部生產力,增強對外部援助力量的吸引和吸收能力”。綜合來說,“寧德畬族地區應從長遠利益出發,做到外力扶持與內力,即自身生產力的提高緊密結合”;“而且,在接受國家的幫助時,畬族地區本身也應具有最起碼的生產輔助能力”;“此外,還要有技術消化能力,技術消化能力不足也會使許多投資發揮不了應有的效益”;同時強調“要提倡科技扶貧,抓好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還要提倡有關單位與畬族貧困地區重點掛鉤的扶貧方法”。
1.2兩個雙向
指的是 “雙向開放”和“雙向開發”。《擺脫貧困》一書強調,“畬族經濟要發展,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走開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人類的歷史就是在開放中發展的,任何一個民族的發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雙向開放”即對內、對外同步開放。“一方面積極參與本地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市場競爭,加強外引內聯,大力引進信息、資金、技術和人才,進行優勢互補;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和交換,努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雙向開發”即資源和市場同時開發。“一方面大力開發本地區的‘山海田資源,開辟與之相關的加工工業和第三產業,推動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開發市場,開拓商品流通渠道,根據市場需要努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與之配套的加工業,為廣大農村特別是畬族地區大量剩余勞動力提供更大的用武之地”。《擺脫貧困》書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區同其他地區的自然地域分工條件,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根據民族的特點建立自己的‘種、養、加的經濟模式。比如辦好庭院式經濟,按戶創建小果園、小茶園、小山村、小池塘,大力發展鄉村企業等。提倡短中長結合,種養加結合”。還指出“搞活商品交換是畬族經濟開放的著力點。……必須實行開放政策,以多種經濟成分、多條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去打破各種形式的畫地為牢。以商品交換促商品生產,以商品生產促商品交換”。
1.3三種效益
指進行經濟綜合開發的同時,根據市場需要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達到社會、經濟、生態三者的效益協調。具體地說,“這就是要根據本地的特點大力發展生產力,開發資源和開拓市場并舉,走出一條具有畬族山區特色的市場、技術、資源相結合的開發路子”。就是“從立足于本地資源這個角度看,……樹立‘市場為主導的戰略思想,并由此確立一條‘市場—技術—資源的發展戰略。……自然資源只有同市場結合,才是經濟資源。利用和開發資源必須著眼于社會需要,商品必須是市場需要的商品。所以,少數民族地區利用自然資源發展商品生產,首先必須考慮市場需要,同時要考慮本地區技術條件能否適應,然后才去開發資源優勢。另外,自然資源不一定都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它往往需要經過多次開發、多次增值才能充分顯示出經濟上的綜合效益”。《擺脫貧困》還強調“要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與時代相適應的民族群眾文化事業”,“力爭盡快縮小畬族地區與閩東、與全省全國先進地區的經濟差距。要從本地區的優勢出發,揚長避短,興利除弊,使區域生產要素不斷優化,建立起一種最適合于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水平發展的經濟運行機制,使其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長”。
2.秉承好思想,促進畬族經濟繁榮發展
《擺脫貧困》關于畬族經濟發展的重要觀點,極富創造性和針對性,論述精辟、發人深省,在經過30多年的實踐洗禮,仍顯現出熠熠的思想光輝,它指引著寧德的干部群眾們秉承好思想,不斷總結經驗,更好更全面地促進寧德畬族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發展。
2.1統一思想,政策扶持,加強基礎建設
寧德市畬族鄉村應繼承發揚習總書記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閩東精神,進一步發揮自身比較優勢,轉變發展觀念,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大少數民族政策資金扶持,進一步拓寬資金扶持渠道。注重把《寧德市畬族文化保護和發展條例》落實到位,政府及相關部門在畬族文化保護工作中的職責、畬族文化保護工作財政保障機制、畬族文化的具體保護措施和方式等,都應制定明細,促進實施。
加強畬族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安排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持寧德市畬族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建設,采取貼息、補助或獎勵的辦法,重點扶持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加大生態保護支持力度,促進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加快公共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支持畬族鄉村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加快建立健全養老、醫療、住房救助體系和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扶持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加快建立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拓寬扶持領域,加大扶持力度創新扶持方式,積極推進寧德市畬族鄉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堅守傳承,產業融合,加快創新步伐
建設寧德市畬族鄉村時要注重文化保護與文化產業雙項并舉,堅守傳承,不斷促進產業創新融合。要推進特色村寨建設,持續做好畬族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工作,重點支持建設畬族文化發展和研究中心,確立對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類保護的原則,建設非遺旅游景區及非遺教學傳承基地,建設畬族文化多媒體資源庫,運用現代傳媒手段,探索多樣化的傳承方式來繼承和保護畬族傳統工藝美術,發揮民族中小學校的作用,推動畬語、畬歌的教育和傳承。加大對寧德市畬族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學習借鑒外省民族旅游新業態,結合縣域實際,充分利用畬鄉秀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文化與民族風情,加快開發特色旅游項目和產品,搭建特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平臺,為寧德市的鄉村旅游規劃提供新的動力。同時也可鼓勵發展農家樂和休閑觀光農業,支持寧德市畬族鄉村建設一批可循環利用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和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提高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和農產品加工增值能力,支持發展低能耗、無污染或低污染工業項目,促進當地特色民族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也不斷促進畬族鄉村服務業的完善發展。
2.3因村施策,結對幫扶,建設骨干隊伍
堅持因村施策,逐村建立畬族項目庫,健全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周邊發達區域對寧德市畬族鄉村的幫扶作用,進一步加大對寧德市畬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指導,重點做好產業對接,互派干部掛職,從資金支持、班子建設、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結對幫扶。加大寧德市畬族鄉村科技、人才扶持力度,通過派遣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富民強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試點)等科技專項,促進省級市級大學、農科院與寧德市畬族鄉村進行對口科技扶持,進一步促進寧德市畬族鄉村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重視和關心寧德市畬族鄉村干部的成長,加強畬族干部的選拔、交流和使用,把選優配強畬族鄉村帶頭人隊伍作為首要任務,適當放寬少數民族人員報考公務員的條件,每年從應屆的優秀大學畢業生中選拔一部分到寧德市畬族鄉村掛職,將致富帶頭人、經濟能人、返鄉創業大學生、大學生村官等吸收進畬族鄉村“兩委”班子,注重增強畬族干部素質能力建設,在省內高校和各級黨校把畬族干部的培訓納入專項計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 外文出版社,2020:299
[2]習近平.擺脫貧困[M],《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1
[3]習近平.擺脫貧困[M],《畬族經濟要更開放些》,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08
[4]習近平.擺脫貧困[M],《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于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115
作者簡介:林怡(1971-),女,福建霞浦人,福建中共寧德市委黨校統戰文化教研室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化建設研究。
中共寧德市委黨校? ? 福建寧德? ? 35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