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紀是現代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個國家和社會都在不斷的推進現代化的進程,而中國自從推動現代化發展以來,人們的精神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國的老百姓在精神生活和社會選擇上都可以實現多元化,但這也讓很多人更多的追求財富的快速增長而陷入急功近利的追求中,極大的損害了個人長期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甚至是敗壞了社會文化生活,所以國家和政府必須及時的推進積極地精神和價值觀引領群眾做出健康的生活選擇。
【關鍵詞】現代化;快速增長;長期利益
1.弘揚勞模精神的現代化背景
二十一世紀是理性和科學飛速成長的時代,也是技術和效率得到極大關注的時代,理性主義帶來了現代社會的多元化和開放性,推動了現代科學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的現代化進程。
世界在被現代化改變的同時,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也被現代性的困境束縛住。這些束縛既捆住了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也捆住了社會生活秩序的發展。
人的精神世界在拋棄了單一信仰如神、天道、傳統,陷入了多元化和開放性的選擇中,人在所有事情的價值和行動選擇中都要為自己負責,這種自由使人陷入了選擇困難癥中,在人生的意義和存在的理由上都陷入了糾結和搖擺中。與此同時,在我們相信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前提下,我們構建的社會秩序應該由誰來統治,我們應該參照什么作為我們社會運轉的標準,這些都不斷的引發了我們的質疑和困惑。
在個體的精神生活領域,現代化讓我們失去了精神依靠,失去了強大的安慰,陷入了自由的孤獨中;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我們陷入了機器化的“現代的牢籠”,我們成為了社會機器流水線上的運轉的零件,被社會和公司以業績KPI和數據化的信息來考核和評價。
“現代的牢籠”讓多元化和開放性的個體重新非個人化,一切的關系如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組織的關系中的一切都變成了以金錢為衡量標準的經濟學中的“供求關系”,人成為某種可以被滿足的需求的載體,人成為產品和商品的工具,人的精神需求被轉化成物質需求,我們的精神迷茫、情感困惑、喪文化、虛無感等現象被放置在大數據中做出分析,以最大的速度和效率創造商品解決需求成為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伴隨著技術的突飛猛進,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是成為了效率最高的打破認知壁壘的工具之一,以用戶量和傳播效率最高的某短視頻的數據分析報告中顯示,關于香車美女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展示和如何最快最大量的獲取金錢的方法教授的視頻播放量和點贊量都極為多。由此可見現代生活中人們是很容易被這種短期速度獲利的認知有著很大的認同感。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也使得人們工作的機會和可能性選擇越來越大,在職場工作的選擇中,頻繁的跳槽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一方面公司組織想通過給最少的錢讓個體做最多的工作,通過短期的不斷剝削壓榨員工來降低成本,一方面職場人通過2-3個月左右的時間自己能掙到多少錢來判斷自己是否還有繼續在這個公司工作,在個人價值和成長方面都忽略不計。在這種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中,短期快速獲利的認知和價值觀成為雙方做出決策的基本前提。
正如現代中國思想家和社會學家劉擎教授曾經所說:思想觀念內化于社會現實,是社會實踐行動的驅動要素,如果離開了思想,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現實。這正是我們今天探索思想的意義所在,也是我們在青年群體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大力推廣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目的所在。
2.大力推廣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讓精神照進現實,我們就需要立足于現實提出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的思想理論。我們大力弘揚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到底什么樣子的呢?工匠精神最早提出者是著名教育家、企業家聶圣哲,他曾說過讓“中國制造”成為世界給予中國最好的禮物,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精造”的同義詞。這種精神強調的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要精益求精的打造卓越的質量,不斷地改善自己的工藝,不斷地深刻理解用戶的需求目標,拒絕以極速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拒絕陷入不斷推出次質量產品的惡性做法中,拒絕讓金錢成為唯一衡量標準的評價體系。當一個人以工匠精神指導自己的選擇和行為,就會進入一種極為健康的積極地心流體驗中,就會最大可能性的避免精神困惑,能夠更好地拒絕金錢至上的誘惑。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視角和渠道大力推廣和弘揚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具體可以參照以下幾方面:
2.1找準群體
青年群體是一個可以很寬泛的群體,我們將其具體分為學生、基層工作者、企業家三大類,在這三大類群體中塑造工匠精神和勞動精神。對于學生群體,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體系;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勞動教育;積極推動工會高校和其他高校、相關機構協同合作,發揮各自的力量,形成聚合效應,共同勞動精神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對于基層工作者,我們應該更多的鼓勵他們扎根于突出的能力,通過打造自己的個人能力和個人品牌,改善個人價值成為企業和社會中不可替代的部分,讓自己成為所在行業的能工巧匠。對于企業家,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他們的社會責任即他們的企業是否在解決社會問題;關注他們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等是否在創造社會價值;關注他們的企業文化、員工福利、契約制度等是否在員工成長和價值方面做出貢獻。
2.2樹立典范
為了推廣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我們必須樹立典范形象人物和突出事件,讓民眾知道什么樣的事情、行為和表現才是勞模精神的具體體現。我們應該在學校、學生、企業、個體商戶、消防、警察等所有的政府行政、商業企業、個體自由者、學生學業等多個方面多角度的樹立工匠精神的踐行者,推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中的勞模典范。
2.3讓故事在多渠道中流傳
新時代的勞模精神推廣,除了傳統的推廣方式如報紙、電視等外,更多的可以利用新技術來做傳播速度更快的推廣。通過傳播勞模們的故事,通過各種短視頻平臺,通過微信朋友圈廣告,利用大數據的算法,讓不同的群體以各自的視角理解和認知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全方位的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經驗中,讓勞模不再是遙望的形象符號。
3.結語
國家十九大報告重點提出通過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通過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最終實現勞動光榮和精益求精的社會文化。新時代的“工匠精神”要求我們的個體和組織追求卓越、共同協同奮進、共同承擔責任,共同推動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工匠精神”更多的考量的是我們專業的技術能力之上的“匠心獨運”和精神上的堅持。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正處于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正處于讓“中國制造”從廣度向深度和質量轉變的關鍵時刻,正處于讓中國人民和外國人民感受中國質量的關鍵時刻,培養奮進中的青年群體嚴謹專業、精益求精、卓越優秀的工匠精神,對于建設制造和質量強國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只有讓更多的人們對二十一世紀的新“工匠精神”達成認知上的共識,才能讓其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卓越行動的內驅力量,才會在資本主義的各種誘惑中和現代性帶來的困惑中找準方向和路徑,不斷的引領自己為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和為自己的生活奮斗不止。
參考文獻
[1]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新星出版社,2021,01(01):15-100.
[2]劉文, 張以哲. 勞模精神培育與價值引領——”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價值引領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J]. 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 2017, 000(005):110-111.
[3]徐麗華. 大力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 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 培養勞動觀念[J]. 風景名勝, 2018, No.352(09):56-56.
作者簡介:李明祝(1983.10-),女,漢族,河北圍場人,本科,政工師,研究方向為政工。
承德御道口農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河北承德? ?06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