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推出標志著新一輪中國足球改革正式拉開帷幕,年七月份,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一文,針對校園足球的具體發展內容提出了相應意見和建議。至此,以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為載體的新一輪校園足球推廣活動全面開啟。課余足球活動作為課堂足球教學的補充,一直以來均不受到太多關注,不僅沒有專門的課余足球活動開展方式指南一類的引導類讀物的存在,更沒有課余足球活動開展評價標準一類的指標存在。因此,本文選擇以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作為調查對象,以校園足球活動參與基層——教練與學生家長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調查課余足球活動不受重視的基層原因,同時結合幾年以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相關政策文件,分析了課余足球活動開展現狀及其成因。并根據現狀提出了基于科普教育形式下的課余足球活動開展的類科普教育思路,進一步拓寬足球課余活動開展形式的多樣性及可能性,為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更為有利的支持。
【關鍵詞】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課余足球活動;類科普教育
引言
2015年,是新一輪足球改革開啟的元年,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發布為標志針對整個中國的足球產業進行重新的整合規劃,校園足球作為新一輪足球改革的重要一環同樣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從重足球成績輕文化課成績轉變為足球文化都需要重視的發展模式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同時必須要具備優良的文化素養成為了足球人才培養的核心。但是,在教育體系內開展足球活動面臨的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課程安排的問題。對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而言,每個班級每周僅能保證一節足球課的開展,即使針對校足球隊而言,加上每周一日的放學后訓練和周末的一次集訓,每周的實際訓練時間亦不超過四小時。可以看出,對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足球學習而言,單純參加課堂的學習以及教練組織的集訓對于足球隊的訓練和一般學生的足球興趣培養而言遠遠不夠,需要通過課余足球活動進行更為全面的補充。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文選擇以廣州市天河區華工附小為研究對象,調查了課余足球活動的開展現狀并分析其成因,最終提出了基于科普教育性質的課余足球活動開展對策。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及“廣州市教育局網站”以校園足球為關鍵詞檢索2015年以后與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相關聯的政務公開文件,共獲得政務政策類文件30余篇作為政府部門關于課余足球活動關注程度的基本依據。
訪談法:為了解當前華工附小開展課余足球活動的具體情況,筆者通過電子郵件、聊天軟件及實際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華工附小的足球教練進行深入訪談以獲取學校、教練及家長對學生在課余時間安排足球訓練的具體情況包括參與頻率,參與時長,參與方式等具體信息進行了解,同時根據訪談大綱采訪了部分學生家長關于課余足球活動相關看法。
2.課余足球相關政策與華工附小課余足球活動現狀
2.1校園足球相關政策中課余足球活動的部分
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為核心及相關的校園足球政府政務公開文件中,只要求注重課余足球鍛煉并提出“走下網絡,走出課室,走向操場”的課余足球活動要求,并未提出具體的課余足球活動開展思路或指導綱領,更沒有針對課余足球活動提出相應的考核標準和技術指標。
2.2華工附小課余活動開展現狀
在根據實際訪談、實地觀察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隨機詢問在校學生關于課余足球活動的開展情況總結得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課余足球活動開展方式以舉辦主體分類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課余足球活動,包括以下六種形式:(1)在學校內選擇設立“足球知識科普角”;(2)每日放學后某年級足球隊留校訓練;(3)周六各年級足球隊返校訓練;(4)校際足球熱身賽或友誼賽;(5)學校自主組織足球夏令營;(6)組織部分學生觀看校足球隊比賽。
第二類,家長與學生自主進行的課余足球活動,包括以下四種形式:(1)學生之間進行的小型足球比賽;(2)學生家長擔負起私人教練的職責展開針對性專項訓練;(3)家長帶領學生觀看職業足球比賽;(4)家長帶領學生參與成人業余足球活動。
第三類,社會足球相關企業或社團組織的課余足球活動,包括以下三種形式(1)以個體足球教練為主的足球技術技能練習;(2)以正式足球培訓班為主的足球團隊協作練習;(3)足球夏令營或足球青訓營。
以上活動均圍繞足球競賽及足球技術技能專項訓練為核心而進行,參加課余足球活動的頻率為每周兩次以內。
3.科普性質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小學階段課余足球活動開展框架
校園足球課余活動在整個校園足球體系中的地位是作為補充校園足球課堂時間所不能完成的訓練任務,課余足球活動本質上分為兩個板塊——作為學生個人外在的技術、技能提升和學生內在的認知、心理成長。具體的開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鞏固課堂所學習的技術和額外學習足球技術技巧一類的技術水平成長,以及培養球商和培養足球興趣一類的心理素質成長。
科普性質的課余足球活動開展框架的核心發揮學校在整個校園足球體系中的引導作用。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教育觀念,選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以培養學生興趣、傳授學生學習習慣和運動習慣為最主要目的,以足球游戲為主要手段,以足球競賽為輔助手段,盡量減少單調枯燥的足球技能訓練的方式開展課余足球訓練。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關于引導學生和家長進入足球世界的相關課余讀物知識,如小學階段各年齡兒童生理生長發育一般性特點,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足球的發展歷史和足球名人事跡;足球的基礎規則和概念以降低學生觀看足球相關錄像的知識門檻的內容;足球賽場軼聞趣事一類提升足球趣味性的內容。
(2)各種多人足球游戲、雙人足球游戲、單人足球游戲及花式足球游戲的入門的實際足球活動開展方式,指明家長可以選擇帶學生參加的課余足球游戲時面對不同參與人數、不同地點以及不同時間上帶來的差異,給家長一個直觀了解足球活動的舉辦方式、所需場地和器材、參與人以及實際活動效果的內容。
(3)關于學校和社會足球組織共同合作編撰的足球全方位體驗指南。該手冊由學校或由教育局聯合本地與足球相關的事業企業單位,給學生和家長提供一個報名并于固定時間參與的,包括觀察足球賽場的保養和維護、體驗一日足球職業訓練等與足球相關的體驗活動。學校或教育局作為官方背書承認提供足球相關體驗活動的事業或企業單位的權威性和安全性,規范其收費方式和體驗方式,后吸引有興趣的學生報名組隊前往相應地點實際體驗整個足球產業各環節的具體實踐情況。
學校負責為家長提供思路和可能解決問題的路徑,保證活動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然后由家長自行選擇是否讓孩子獲得更深入的足球體驗。不僅能減輕教練員的負擔,也能減輕家長的決策成本。以及“非功利”“弱說教”“重參與”的活動內容帶來的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是對現有足球教育方式的一種新的開展方式。
參考文獻
[1]Horst Wein.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訓練寶典>.[M]. 陳柳<譯>. 中國: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6年.頁碼:98-113
[2]傅鴻浩. 我國校園足球內涵式發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3]毛振明,劉天彪,臧留紅.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03):58-62.
[4]鄧毅. 推進校園足球改革發展中的問題呈現與破解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5]郭曉天. 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陳楷文(1995-),男 ,漢族,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廣州? ?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