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華
摘 要: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結合學生在心理發(fā)展方面的特點來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要通過課程教學解決學生的一些比較典型的問題,有效地預防學生在這個階段,因為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原因所帶來的心理困惑,教給學生解決心理壓力的方法,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6-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26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學生容易在生理心理等各個方面產生一些較大的變化,面對著環(huán)境和自身身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容易出現失衡的情況。面向初中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可以集中地對于一些該年齡段容易產生的心理困惑進行解答并及時預防,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避免他們因為各種壓力事件處理不當而產生自卑、焦慮、憤怒等異常的情緒,讓他們學會心理調適的方法,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并且在必要的時候懂得如何求助,更好地面對未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變化。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應激狀態(tài)的持續(xù),競爭壓力的增大,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出現了失衡。以上各方面因素也給在校學生的身心成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階段,情緒容易產生波動,三觀也尚在塑造階段,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學生面對各種壓力的機會更加頻繁。所以教育者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學生的所處環(huán)境入手,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是非常必要的。面向初中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要真正地做到為他們而服務,符合他們的實際特點。教師要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在遇到困惑的時候懂得向教師傾訴和尋求教師的幫助,避免出現極端的情況。所以筆者認為,面向初中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壓力事件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面對著巨大的挑戰(zhàn),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所以,他們的壓力事件也驟然增多,因此,從無憂無慮的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很多學生不僅在學習成績方面出現了大的波動,而且在情緒人格品質方面都可能發(fā)生較大的轉變。壓力事件驟然增多,那么對于來自各方的壓力,學生該如何應對呢?這要成為我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專門設計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正確識別壓力,有效地處理壓力。學生的壓力大多來自學習方面,從小學階段快樂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進入到初中競爭激烈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特別是為了給學生帶去更多外部動力,形成競爭的氣氛,一些學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都會排名。所以,學生很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試排名這些事情上面,他們考好了會擔心下次考得差,考得不好了會擔心下次考得更差。因此,在這樣一種重壓之下,學生難免會過度焦慮,這會影響到他們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也會干擾學生在考試中的正常發(fā)揮。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面對的這一情況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學習本身,而盡量不去關注排名。要讓學生學會關注當下的學習,能夠按部就班穩(wěn)扎穩(wěn)打地把學習內容真正掌握到自己的手中。要重新認識考試,把考試作為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根據考試的結果,對于自己平時的學習習慣進行有效的調整。所以只有正確認識考試,建立合理的認知,才能消除由于過于重視考試排名所帶來的過度焦慮。
在這個階段,學生也會面臨很多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有的學生不懂得如何交往,感到非常孤獨,這也會影響到他們人格的健全發(fā)展,也會讓他們的學習受到影響。所以初中心理健康教師也要關注到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的需求和敏感性,要給學生更多積極的動力,讓他們勇于接納自我,從而在交往中變得更加從容。
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例如可以給學生講一些典型的離學生日常生活較近的例子,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克服挫折的方法,讓學生在真正遇到挫折時可以正面面對,能夠保持理性,耐心地尋找解決挫折的辦法,讓學生提高抗壓的能力。采用認知調整的策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不會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一味地從某個角度去尋找原因。學會更加健康的歸因方式能夠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也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對自己的錯誤作出補救。因此,教師要集中地考慮這一階段的學生將會面臨怎樣的問題,也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了解,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會需要什么樣的教育,而是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而服務。教師還要教學生學會認識和分析挫折,在遇到挫折時認真分析挫折的原因,然后進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變自己,進而提升自己克服挫折的能力,這才是挫折的真正意義。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榜樣,在遇到挫折時向自己的榜樣學習,用榜樣的精神與品質激勵自己戰(zhàn)勝挫折,實現自我的成長和提升。
二、引導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并不是單獨出現的,學生經常會受到一些消極情緒的困擾,要通過專門的課程讓學生認識到情緒的來由,這樣他們通過自我觀察逐漸地把握住情緒出現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及當一些強烈的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他們該怎么辦。專門的情緒調節(jié)的課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特別是在考試之前,讓學生能夠有意識地調節(jié)自己緊張焦慮的情緒,以更加輕松專注的心態(tài)面對考試,更有助于讓他們的緊張情緒處在一個適當的水平,有助于考試時的發(fā)揮。
學生很多的消極情緒都與考試壓力有關系,另外,也有以偏概全的錯誤認識所帶來的消極情緒。面對學習所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和壓力,很多學生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經常會處于自卑的狀態(tài)。當發(fā)現自己考試不佳或發(fā)揮失常時,有些學生經常會自言自語,懷疑自己是否能夠考好。我們也會看到,有些學生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時會主動地回避壓力,表現出在學習上不努力不專注的狀態(tài)。可以認為,這些學生實際上放棄了努力學習獲得成績的目標,但是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努力學習獲得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讓他們正確認識考試,以專注、放松的心態(tài)面對考試,必須盡量淡化名次意識,同時讓學生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方面。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接納和鼓勵、支持,讓學生能夠沒有任何后顧之憂,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方面。
當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要的時候也需要聯(lián)系個別學生的家長。有些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給了學生過大的壓力,所以有些學生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進入初中階段,有了更多的科目,學生學起來也會更加費力,再加上家長特別關注名次,無形當中也增加了很多的壓力,使得學生過于焦慮,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所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注重與某些家長的溝通和聯(lián)系工作,主動地減少學生的壓力,讓家長和學生都能夠正確地認識考試,面對考試。
學生的情緒與壓力有關系,但是在同樣的壓力環(huán)境下,也有很多學生能夠主動應對,變壓力為動力,讓自己學得更好,所以在情緒管理課上,也讓學生向這樣的一些學生進行學習,學習他們的心態(tài),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啟發(fā)和幫助,營造出一種共同進步,努力前行的奮斗狀態(tài)。通過覺察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因素,學生對于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就會更加清楚,所以當情緒噴薄而出的時候,學生也不會感到慌亂,他們能夠逐漸做到靜下心來梳理情緒的來由,明白自己哪些方面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這些需要是否過于僵化或者是否不太合理,從而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情緒。
三、讓學生學會接納自己,完善自己
學生在同樣的壓力環(huán)境之下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同學會在壓力之下爆發(fā)出更強的學習動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增強自信心,而有的同學可能表現出回避壓力的情況,這實際上是他們自卑的表現。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接觸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電子產品對中學生的影響,使得學生的性格和愛好以及看待事物的觀點都會發(fā)生變化。中學生是我國社會未來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將要面臨的環(huán)境和壓力對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讓他們主動應對更多的挑戰(zhàn)。有競爭就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就有名次上的頻繁的變動。所以學生只有正確地認識這種現象,才能以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面對這種情況,能夠把注意力的焦點更多地集中在學習本身,集中在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和完善自己,塑造更完美的自己方面。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未來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他們都希望成就一個更理想的自己,也把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和祖國社會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心態(tài)和認知觀念,在接納自己的基礎上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凸顯自己的優(yōu)勢,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對當前自己某些表現產生不滿意的心態(tài)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學生對自己的不接納表現在用很多時間責怪自己,埋怨自己方面,而沒有去完善自己。所以這也會導致他們的情況越來越差,也讓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只有調整心態(tài),正確地認識壓力和挑戰(zhàn),正確地接納自己,才能更好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充實和完善自己。
總之,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中,要準確地把握當前學生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采取專題式的授課模式,讓學生能夠學會調適的方法,主動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特別是由于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所帶來的壓力事件。要通過開展相關的主題課程,給學生傳授適當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能夠主動地緩解壓力,提高適應的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婷,王宏,刁華,楊連建,蒲楊,金鳳.同伴教育對青春期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20(3).
[2李麗卿.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J].文學少年,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