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美金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礎,且小學數學學困生一直是小學教育中比較關注的問題,不論是以往的媒體披露的現象還是心理學家們的研究的結果,都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小學生學習困難是當今教育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而這種現象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方面存在更嚴重。因此,我們要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根據其行為和原因,制訂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數學學習;策略;態度
數學學困生現象在教學中較為常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困生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根據其行為和原因,策劃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具體表現
(一)上課畏懼回避
經過長期對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觀察,發現這些數學學習困難同學上課的時候,面無表情,眼神呆滯。眼睛不知道在看哪里,要么自己在底下做小動作,要么發呆,有的還會和其他同學講笑話,就是不專心聽講。不主動回答問題,甚至害怕老師提問自己,回避與老師的眼神接觸,不知道教師在講什么,不能重復其他學生答案。
(二)作業消極應付
在教師批改作業中發現,學優生大多數可以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而這些同學與學優生相比,經常課后少做家庭作業,有的雖然做了但情況糟糕,書寫潦草,有的學生甚至不做。通過課下與學生交流,可以了解到有的學生認為完成作業純粹就是為了應付學校和教師。通過在學校的觀察和與家長的交流發現,這些學生自己在做作業時,錯誤率較高,但是,一旦有家長或者教師坐在旁邊時錯誤率就會下降很多,究其原因,還是大部分學生不理解所學知識。不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錯誤的題目要在家長或者教師的監督下才能完成。
(三)閱讀一知半解
小學高年級數學開始出現一些較復雜的解決問題的題型,通過長期觀察,小學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在這類題型上錯誤率較大。其實在這類題型上他們有時候并不是真正的不會做題,而是不理解題目的要求,讀不懂題目。通過跟這些學生和學生家長溝通,發現他們在課外時間基本沒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在空閑的時間他們基本用于看電視或者打電腦。因此,導致他們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往往讀不懂題目所包含的含義,提煉不出題目的主要內容,以至于不能正確的解答題目。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
(一)基礎知識欠缺
知識的獲得過程受到個人先天傾向和已獲知識的影響。在與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訪談的過程中,當他們被問及“以前的成績如何”這一問題的時候,部分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從小學低年級開始他們的數學成績一直處于班級靠后,基本上都是低于班級的平均水平,現在到了高年級,學習變得更加吃力”。還有的學生表示:“雖然老師講的當節課的內容聽懂了,也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但是一到考試時,遇到較復雜的題目,需要與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結合解題時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了。”
(二)學習態度不端
大部門學優生可以清楚的認識到,上課是為了自己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做作業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然而,部分學習困難學生認識不到這些,他們認為:上課、做作業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不挨老師罵,這才是最終結果,有的甚至還說:“學習根本沒有一點用處”。他們從心里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造成他們對學習不重視,學習態度不端正。
(三)學習方法不當
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他們大部分不會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不能真正的理解題目所包含的意義,不能掌握基礎的數學方法和思想。
數學的學習不是完全靠記憶、靠背誦的。學生需要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小學高年級學生需要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建模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等和常用的數學方法:換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數法等等。這些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掌握得到,學困生在這方面就顯得尤為欠缺。
(四)缺乏學習興趣
通過對學困生觀察和交流發現,這些學生大多數對數學學習都缺乏興趣。比起其他學科,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較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教師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法已經不符合現在學生的特點,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選擇靈活多變的教法,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能力,語言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有趣。課堂上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引導后進生,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2.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
數學學困生在學習數學時和學習語文的方法一樣,對數學公式進行機械性的記憶,對數學上一些專用名詞的概念意義不能很好理解。但是數學和語文并不同,很多知識不能只是簡單記住,而是要真正理解。數學的學習過程需要經歷比較、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等過程,需要頭腦的思維活動,要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不能只注重結果,要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
三、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解決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
皮亞杰曾說,任何一個行動均來自于情感的支配,它是以情感為驅動實現的。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自身的情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習充滿熱情,就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不能區別對待學困生,應該用善于發現的眼睛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生的一點小小進步,教師也應及時給予表揚,盡量減少過分嚴厲的批評;對于學生取得進步,完成一定任務量的時候,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的鼓勵,比如獎勵一個小獎品。
教師要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如果老師只是灌輸知識而不考慮學生的身心感受,那么學生就很容易對數學學科失去學習興趣,而造成學習困難。在數學課上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分組教學,小組合作,組織學生討論,引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現在的學習資源很豐富,學校基本配備多媒體設備,教師要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以圖片、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抽象的題目變得更直觀,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增強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形象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施差異性教學
進入小學高年級階段,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出現顯著性差異,有的學生發展快,有的學生發展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進行不同的教學。傳統的大班教學已不再盛行,小班教學成為主流趨勢,班級學生人數少,教師要考慮到每位學生的發展需求,在課堂上爭取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基礎不同,對于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讓他們隨波逐流。要針對每一個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問題,單獨進行教學,單獨輔導,作業也可以單獨布置,爭取把差的部分補上來。
(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學生雖然學習看起來很努力,可課下還參加了大量的輔導班,但學習成績就是不理想,這就是學習方法的不正確。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只是單純的背數學公式和概念,而不深入理解,是行不通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他們是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要做的,是有方法的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主探究,與同學交流合作,最終獲得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困生基本沒有預習、復習的習慣。要讓他們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他們預習完之后可以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是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還要督促他們及時復習,教師可以適當的留家庭作業,一次達到復習的效果。
(五)適當的學習壓力
壓力是一個中性詞,壓力過重小學生承受不了,但是如果一點壓力也沒有也不是一件好事。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很大,然而正是這種壓力下的競爭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數學學習上也一樣,學生要學會適應壓力。教師施加適量的壓力以此帶給學生動力,讓學生增強面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勇敢的面對困難和各種數學障礙。
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應用數學,如果數學不好就有可能不能做好各種工作,讓學生認識并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態度;其次,教師應當通過談話、引導、輔導和練習等方式方法來幫助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定下個人的數學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讓他們有學習數學的動力和方向,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知識,減少數學學習障礙。
【參考文獻】
[1]馬永德.小學數學克服學習障礙的教學策略研究核心要點構架[J].新課程(綜合版),2019(11)
[2]李明新.小學語文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8)
[3]宿淑華,丁志剛,佟月華,王勇麗.學習困難學生與學習優秀學生考試心理特點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4(02)
[4]魏雪峰,崔光佐.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認知分析、模擬及其教學啟示——以“異分母相加”問題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11)
[5]魏雪峰,崔光佐,段元美.問題解決認知模擬及其教學啟示——以小學數學“眾數”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