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集豐,方怡然,江丹芝,鄧美華,余曉東,李琦琦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揭陽 522000)
橙帶藍尺蛾(Milionia basalisWalker)是以為害羅漢松屬(Podocarpusspp.)和陸均松屬(Dacrydiumspp.)植物為主的害蟲[1],屬鱗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藍尺蛾屬,在日本、緬甸、喜馬拉雅東北部等區域均有分布,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和臺灣是其在中國的主要分布地[2,3]。目前中國對該害蟲的研究較少,但近幾年來,橙帶藍尺蛾在中國多地暴發,特別是在2019年夏秋以來,粵東地區的羅漢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D.Don]暴發了大規模的橙帶藍尺蛾蟲害,受害植株輕則生長不良、樹勢衰弱、影響觀賞價值,重則苗木死亡、影響城市景觀、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對橙帶藍尺蛾的生活習性、發生及為害情況以及在粵東地區暴發原因的了解十分必要。
通過實地調查、查找資料、飼養幼蟲,研究了該蟲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發生及為害情況,分析了該蟲害在粵東地區暴發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對策,以期為粵東地區防控橙帶藍尺蛾為害提供參考。
橙帶藍尺蛾不同時期的形態特征見圖1。①卵:圓形,一端略大,表面有多邊形圖案。②幼蟲:初孵時體長約0.4 cm,老熟時體長4~5 cm;頭部橙色,前胸背部及腹面橙色,側面有黑斑,背面具3條白色縱線及多條橫向白線相交呈網格圖案;蟲體具稀疏長剛毛。③蛹:紡錘形,呈紅褐色,長2~3 cm,寬小于1 cm,腹節表面分布小刻點,端部尖,另一側為橢圓。④成蟲:翅展5~6 cm,觸角絲狀,體表藍紫色具金屬光澤,翅面藍黑色具金屬光澤,前翅中央及后翅下緣有1條寬約0.5 cm的橙帶[4]。

圖1 橙帶藍尺蛾成蟲、卵、幼蟲、蛹的形態特征
據觀察,橙帶藍尺蛾在粵東地區每年可發生3代以上,世代重疊明顯。4月出現成蟲,弱趨光性,為日行性尺蛾,雌雄差異不明顯,喜產卵于樹皮縫隙、樹皮背面及樹干上,卵的數量不一,約7 d后孵化為害;5—6月是成蟲發生盛期,可見成蟲聚集在羅漢松種植區域飛舞;6—7月是幼蟲為害高峰期,大量不同齡期幼蟲同時啃食葉片,幼蟲期約25 d,蛹期約7 d;10—11月陸續以蛹越冬,老熟幼蟲吐絲下垂至植株附近地面的枯枝落葉或淺層疏松土壤化蛹越冬,越冬蛹期5個月以上;翌年4月,成蟲羽化后大量聚集在附近植株活動、交尾,然后產卵。
橙帶藍尺蛾近年來在廣西省博白縣,廣東省陽春市、恩平市、肇慶市、深圳市,福建省永春縣、漳平市等地發生嚴重,主要為害羅漢松和竹柏[Podocar?pus nagi(Thunb.)Zoll.et Mor ex Zoll.],有啃食樹葉速度快、生長周期短、擴散范圍廣、為害嚴重等特點[4-7]。
2019年夏秋以來,粵東地區的羅漢松橙帶藍尺蛾暴發。調查中發現,揭陽市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普寧市,潮州市潮安區金和路金石花市一帶,汕頭市澄海人民公園、紅頭船公園等地的羅漢松均發生不同程度蟲害,蟲害發生率約為80%,受害羅漢松失葉率普遍達30%以上。同時,洪陽鎮萬花園周邊連片種植的羅漢松基地,揭西縣良田鄉桐樹坪村一帶山上野生羅漢松蟲害發生嚴重。
本研究發現,橙帶藍尺蛾幼蟲孵化后會爬到枝條末端取食嫩葉,其中大齡幼蟲有暴食習性,若防治不及時而導致蟲害暴發時,枝葉上會布滿各齡期的幼蟲(圖2),植株上隨處可見幼蟲,能在幾天之內把整株植物的葉片吃光,植物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圖3)。該蟲從羅漢松幼苗到幾十年的大樹均可為害,大發生時甚至造成樹木死亡。此外,幼蟲取食時會將葉片的有毒成分轉入體內,天敵取食其幼蟲后會死亡,從而達到避食的效果[8]。

圖2 布滿各齡期幼蟲的枝葉

圖3 剩下光禿樹枝的羅漢松
適宜的氣候環境和羅漢松的連片種植均為橙帶藍尺蛾暴發提供了基礎,這可能與其種群積累數量有關,當橙帶藍尺蛾在某個適宜發育的地方累積到一定程度,該蟲當年就會大發生。由于粵東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溫度20~28℃,十分適合橙帶藍尺蛾的發育和繁殖。此外,橙帶藍尺蛾是典型的寡食性害蟲,主要取食羅漢松和竹柏葉片。羅漢松作為中國傳統的名貴樹木品種[9],因其樹形優美、四季常青,常作為盆景、景觀樹、造型樹等廣泛應用于庭院、公園、道路的園林綠化中[10,11]。近年來,羅漢松的種植和綠化應用面積不斷擴大,為蟲害的暴發創造了有利的生長和繁殖條件。走訪中多位羅漢松種植戶反映,2019年是該害蟲首次大面積發生,這表明橙帶藍尺蛾已經由羅漢松的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
疏于管理是導致橙帶藍尺蛾暴發式發生的主要原因。調查走訪了解到,地段偏遠的羅漢松種植基地、房前屋后的零星種植以及疏于管理的廠區、公園、道路等區域均在6月前后暴發了一次蟲害,蟲害的暴發使羅漢松的葉片基本被吃光,從而導致樹勢衰弱,嚴重影響園林景觀(圖4);而管理到位、及時防治的區域則發生為害程度較低,如洪陽鎮寶鏡院村萬花園苗木展示區的羅漢松盆栽(圖5),由于定期噴藥防治和人工管理養護到位,幾乎看不見該蟲為害。

圖4 被嚴重影響的園林景觀

圖5 苗木展示區的羅漢松盆栽
研究表明,橙帶藍尺蛾的暴發與氣候環境、害蟲發生量和消殺作業等因素息息相關。防治橙帶藍尺蛾蟲害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蟲害的發生規律,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以便將害蟲種群數量控制在經濟受害允許水平以下。針對橙帶藍尺蛾蟲害的暴發原因提出以下幾點防治措施。
1)做好監測預報工作。春末夏初,要注意觀察橙帶藍尺蛾的發生情況,重點檢查羅漢松樹干是否有蟲卵,樹葉是否有幼蟲,樹根附近淺土是否有蟲蛹,種植區域是否有成蟲,特別是近年發生嚴重的地區,要著重檢查。
2)掌握防治時機。橙帶藍尺蛾以蛹在種植區域越冬,冬季清園時將地表雜草、樹葉清出園外集中燒毀或深翻入土,減少越冬蟲源。成蟲出現后可進行人工捕殺,并檢查清理樹干上的蟲卵。發現羅漢松葉片遭幼蟲啃食造成缺刻時要及時防控,在低齡期噴藥防治效果好,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3)注意防治方法。種植基地或公園等發現蟲害,應采取連片同步的方式統一進行噴藥防治,防止害蟲遷移為害。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稀釋液或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噴灑整株枝葉,連續2~3次,每次間隔7~10 d。
4)做好苗木調動的檢疫工作。針對疫區的羅漢松,應重點做好產地檢疫和調動檢疫工作,防止通過引種運輸傳播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