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斌,胡佳敏,陸菲菲,湯曉冬,袁 影,李偉紅
(海軍軍醫大學,上海 200433)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選擇來中國學習中醫學。在中醫專業留學生教學過程中,各醫學院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針灸學領域。經絡腧穴學是中醫專業留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本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臨床常用腧穴的定位、歸經和主治功效。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需要記憶的穴位數量過多(約100個)[1]、中文表達過于拗口(如臂臑、八髎、曲垣)[2]、文字象形重復(如曲澤、尺澤、少澤)等[3],留學生在記憶過程中常常遇到很多困難,學習效果不好[4]。海軍軍醫大學中醫系針灸推拿學教研室在多年留學生教學實踐中,找到了一套幫助其高效記憶經絡腧穴的方法,現報告如下。
Anki是一款能協助學生記憶關鍵知識點的卡片式記憶軟件,比起傳統手制卡片可大幅度提升使用者的學習效率。以100張腧穴卡片的學習為例,學生每次學習一遍所記住的內容不盡相同,可能有30張卡片已經完全掌握,有50張只是熟悉,另外20張仍然陌生,沒有一個客觀評價學生掌握程度的標準。手制腧穴卡作為一種傳統經絡腧穴記憶方法,在中醫專業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5],但缺點是學生浪費許多時間在熟悉的卡片上,對不熟的卡片還是不熟,導致學習效果不佳。Anki軟件參考了Space Repetition、Active Recall、Forgetting Curve 等概念,開發了一套演算法衡量學生對每一張卡片的熟悉度[6]。該軟件基本操作流程:首先對新增卡片預設一個熟悉度,學生在學習后卡片會再次出現,這時根據使用者的選擇(“再一次”“簡單”“普通”“困難”)記錄對卡片的熟悉程度,并計算再次學習該卡片的時間。當使用者選擇“再一次”或“困難”后,這張卡片很快會再度出現,反之亦然[7]。根據Anki內置的算法,熟悉的卡片出現間隔變長,不熟悉的卡片則常常出現,使學習者專注于不熟悉的內容,直到全部掌握。
Anki軟件在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方面具有以下特點:(1)多語言操作;(2)畫面清晰,易上手;(3)除文字外還可插入圖片、聲音等,消除了留學生的文字障礙;(4)可自動備份到云端,可跨平臺使用;(5)使用社群大,出現問題容易得到解答;(6)免費[8]。
調查對象為海軍軍醫大學中醫專業二年制班留學生,共48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4人。對照組男性19人,女性5人;年齡最小19歲,最大44歲,平均(26.75±7.32)歲;主要使用語言為阿拉伯語(8人)、斯瓦希里語(8人)、法語(5人)、葡萄牙語(2人)、英語(1人)。試驗組男性20人,女性4人;年齡最小20歲,最大40歲,平均(27.63±6.92)歲;主要使用語言為阿拉伯語(6人)、法語(5人)、斯瓦希里語(3人)、葡萄牙語(2人)、西班牙語(2人)、越南語(2人)、英語(2人)、蒙古語(2人)。對照組采用常規記憶法,試驗組采用基于Anki軟件的卡片式記憶法。兩組均于入學第一年學習過基礎漢語與實用英語,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授課教師均為針灸推拿學教齡5年以上的講師和教授,教材選用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學入門》(中英對照版)針灸推拿分冊。
2.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記憶法。由教師先進行課堂講授,然后布置作業,學員自行利用課下時間對照書本記憶穴位名稱、定位、歸經和主治功效。下一次授課開始前教師組織課堂默寫,每兩次課后進行一次人體腧穴模型點穴操作。
2.2.2 試驗組 采用基于Anki軟件的卡片式記憶法。教師授課后要求學員自行在Anki軟件上將本次講授的腧穴名稱、定位、歸經和主治功效制作成標記為“經絡腧穴”的記憶卡片,并添加相應的多媒體素材。制作完成后,在軟件主頁點選“經絡腧穴學”,選擇“開始學習”,此時Anki軟件會向學員提出問題。以合谷穴為例,學員回想合谷穴的定位、歸經及主治功效,并大聲朗誦,然后按下“顯示答案”,系統會顯示正確答案,并出現“再一次”“中等”“簡單”等選項。學員根據自己對本題目答案的熟悉程度誠實選擇。卡片式記憶法貫穿課程教學始終,學員可在軟件上選擇每天學習的新卡片數量和最大復習量。如學生可預設每天學習的新卡片數量為20,若臨時遇到困難亦可將數值設為0,如此系統就僅會讓學生復習舊卡片而不會顯示新卡片。
課程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統一考核,考核方式為點穴操作+筆試,每項考核滿分100分,按40%+60%的比例進行折算。同時,發放調查問卷讓學生對教學進行評分,滿分10分,8分以上為滿意,6~8分為一般,6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人數÷總人數×100%。
將SPSS 17.0軟件作為分析和統計工具。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數據分析。留學生滿意度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點穴操作和筆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點穴操作和筆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點穴操作和筆試成績比較(±s,分)
n對照組試驗組24 24 t值P值組別 點穴操作26.88±4.68 30.21±1.82 3.073 0.01筆試38.46±3.27 46.38±2.93 8.789 0.01總成績65.33±6.36 76.58±2.70 7.474 0.01

表2 兩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比較
對重點穴位記憶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中醫專業經絡腧穴學教學的難點,包括如何合理、全面地運用穴位定位法,如何準確定位和區分密集區域的穴位,如何理解經絡分布、氣血流注、臟腑連接的規律和意義,如何記憶穴位的主治功能等[9]。而在留學生教學中,除以上問題外,還存在語言障礙,“意”與“形”理解困難,無法將定位、歸經、主治三者聯合記憶等難題。對此,中醫教學界已經開展了大量研究。李明月等[10]使用腧穴國際代碼與漢語拼音并行的方法,在單純記憶代碼的同時提高學生腧穴漢字識別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腧穴的中文含義進行發散性講授,挖掘腧穴本身的文化內涵,便于留學生理解。王麗禎等[11]引入基于結果的學習(OBL)理念,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調整為“以學生為中心”,并結合操作模式,幫助每個學生明確自己必須學習什么、為什么學習、學習后如何應用。通過小組理論教學、小組操作教學和個別操作教學相結合,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尤艷利等[12]使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當期留學生穴位識別的準確率達90%。盧曉敏等[13]利用同身寸標記的數字記憶法,將穴位的主要信息通過中文韻母的規律編寫歌訣記憶,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水平。
隨著互聯網與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更新更高效的學習方法逐步出現。1885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進行了系統研究[14],繪制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定律[15]。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遵循這一科學規律,具有以下4點優勢。第一,從科學性而言,基于Anki軟件的卡片式記憶法是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基礎上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學習方法,通過學員對知識熟悉程度的分類來計算卡片出現的頻率,并將文字、圖片、聲音等多種信息整合于一體,非常適合學員記憶零散知識。第二,該記憶法的核心是自主學習。學生在制作卡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書本知識進行二次理解,還可以結合網絡、音視頻素材等將枯燥的記憶卡片擴展為一個為自己量身定制的學習包,比傳統課堂教學更加高效[16]。第三,Anki軟件可選擇多語種界面,可在手機、平板等多個移動端實現備份和交互,對留學生群體來說更友好。第四,基于Anki軟件的卡片式記憶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夠激發其學習中醫的熱情,提高對中醫文化內涵的感知力以及對教學的滿意度。
Anki軟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爭議。第一,Anki軟件目前的使用范圍仍局限于語言學習領域,因此其官網上幾乎沒有可供中醫專業留學生下載的數據庫,學生的所有學習資料需要自行輸入軟件,增加了學習的時間成本。第二,Anki軟件為一款免費的自主學習軟件,其版本更新目前尚不穩定,在試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故障,影響學習者的使用。第三,由于該軟件依托各類互聯網設備,因此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習者而言可能會在學習過程中被其他娛樂軟件所吸引,造成學習效率降低。
中醫學是一門需要記憶大量知識的學科,筆者希望通過本次教學研究將基于Anki軟件的卡片式記憶法引入更多中醫學科教學中,為中醫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