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霞,陸 靜
(1.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上海 201318;2.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上海 200237)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實習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護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臨床護理實習環境的復雜化、臨床護理工作的高負荷、激烈的就業競爭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實習期護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導致相比于整個大學生涯,實習階段屬于護生人際沖突發生最為頻繁的一個階段[1]。加拿大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4.00%的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與帶教教師發生過人際沖突[2]。Kantek等對土耳其一所大學護理專業的一到四年級全日制本科生進行調查發現,有63.58%的護生曾與教學人員發生過沖突,而在這些有過沖突經歷的護生中有一半反映沖突主要發生在實踐場所[3]。人際沖突處理方式是指人們在處理人際沖突時,所反應的一般性態度、策略及行為取向[4]。本文旨在了解實習期護生常用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并探討其影響因素,以期對護理教育者加強對護生沖突管理和沖突處理能力的培養有所啟示。
2018年3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上海市4所本科院校和4所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全日制統招護理專業2018年應屆畢業生;護生年齡≥18歲;臨床實習時間≥3個月;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休學或保留學籍的學生。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 041份,排除無效問卷92份和沒有發生過人際沖突的問卷744份,共有205名(21.60%)護生在實習期發生過人際沖突。實習期發生過人際沖突的205名護生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護生的一般資料及ROCI-Ⅱ得分的單因素分析(±s,分)

表1 護生的一般資料及ROCI-Ⅱ得分的單因素分析(±s,分)
項目性別年齡(歲)是否獨生子女生源地學歷父母學歷實習醫院性質實習時間男女t值P 18~23≥24 t值P獨生非獨生t值P城鎮農村t值P大專及以下本科及以上t值P至少一人為高中及以上均為高中以下t值P三級醫院二級醫院t值P 3~8個月>8個月t值P結果[n(%)]妥協36(17.56)169(82.44)175(85.37)30(14.63)113(55.12)92(44.88)108(52.68)97(47.31)149(72.68)56(27.32)105(51.22)100(48.78)184(89.76)21(10.24)32(15.61)173(84.39)3.58±1.26 2.91±0.87 3.07<0.05 3.00±0.98 3.17±0.95-0.85>0.05 3.22±1.01 2.79±0.89 3.19<0.05 3.15±0.98 2.89±0.96 1.90>0.05 3.08±1.01 2.88±0.89 1.31<0.05 3.00±1.12 3.05±0.81-0.39<0.05 3.04±0.96 2.90±1.12 0.60>0.05 2.82±1.33 3.06±0.90-0.98>0.05讓步3.20±1.16 2.77±0.80 2.14<0.05 2.81±0.90 3.00±0.84-1.06>0.05 2.98±0.99 2.67±0.72 2.62<0.05 2.93±0.84 2.74±0.93 1.56>0.05 2.86±0.93 2.80±0.76 0.42>0.05 2.78±1.00 2.91±0.75-1.08<0.05 2.81±0.85 3.09±1.15-1.33>0.05 2.69±1.25 2.87±0.80-0.76>0.05整合3.02±1.37 2.78±0.95 0.98>0.05 2.78±1.04 3.08±0.98-1.48>0.05 2.93±1.09 2.69±0.96 1.62>0.05 2.87±1.04 2.77±1.03 0.73>0.05 2.92±1.06 2.57±0.94 2.12<0.05 2.74±1.07 2.91±1.00-1.13>0.05 2.83±1.04 2.77±0.78 0.24>0.05 2.88±1.41 2.81±0.95 0.24>0.05逃避3.16±1.18 2.65±1.00 2.66<0.05 2.74±1.05 2.77±1.05-1.42>0.05 3.09±1.10 2.31±0.79 5.89<0.05 2.98±0.97 2.48±1.08 3.51<0.05 2.83±1.11 2.51±0.81 2.28<0.05 2.87±1.14 2.60±0.92 1.86<0.05 2.69±1.03 3.22±1.12-2.24<0.05 2.67±1.15 2.76±1.03-0.44>0.05支配2.60±0.86 2.23±0.67 2.44<0.05 2.33±0.76 2.10±0.43 2.33<0.05 2.41±0.72 2.15±0.70 2.51<0.05 2.29±0.70 2.30±0.75-0.79>0.05 2.40±0.80 2.01±0.35 4.79<0.05 2.22±0.72 2.37±0.72-1.54>0.05 2.27±0.73 2.49±0.67-1.30>0.05 2.12±0.57 2.32±0.74-1.49>0.05
調查問卷由研究人員或經過嚴格培訓的調查員發放,由被調查者當場填寫;對問卷填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答,盡可能減少缺失,保證問卷的有效性。
1.2.1 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研究者自行設計的“實習期護生人際沖突現狀及處理方式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實習期護生的一般資料和人際沖突現狀,另一部分是人際沖突處理方式量表。
(1)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子女、生源地、學歷、父母學歷、實習醫院性質、實習時間等。
(2)人際沖突處理方式量表(Rahim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Inventory-Ⅱ,ROCI-Ⅱ):該量表是Rahim于1983年編制的,由袁旅芳[5]翻譯后在臺灣首次使用,臺灣學者蘇雅慧[6]在其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沖突處理形態量表包括兩大主題:①沖突最多的對象,由研究者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計,本研究包括護士、患者或家屬、醫生、同學及其他人員5種。②面對人際沖突時采用的處理方式,由整合、讓步、支配、逃避和妥協5個維度組成,共計21項。a.整合(integrating),有5個條目,又稱協作,指高度關心自己與別人,雙方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達成共識,是一種雙贏的處理方式。b.讓步(obliging),有5個條目,指高度關心別人,將自我利益置于對方之下,滿足對方的需求。c.支配(dominating),有5個條目,指高度關心自己、低度關心別人,處理人際沖突時借助使用正式權力或權威達到自己的目標。d.逃避(avoiding),有3個條目,指低度關心自己與別人,面對人際沖突時顯現出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或呈現出退縮與壓抑。e.妥協(compromising),有3個條目,是一種折中的方式,即沖突的雙方各有讓步,以求取得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決定[7]。該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不如此、偶爾如此、經常如此、通常如此、總是如此分別計1~5分。取歸屬于各維度的條目平均分,分值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越偏好以此種方式處理人際沖突。人際沖突處理方式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處理方式都有其適用的情景,個體采用何種人際沖突處理方式取決于此種處理方式在人際沖突的解決中是否能夠產生正面作用。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數為 0.72~0.77[6]。
1.2.2 資料分析方法 全部數據雙人錄入Epidata 3.1數據庫,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與處理。護生一般資料采用描述性統計,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探討實習期護生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影響因素,檢驗標準均為P<0.05。
調查結果顯示,與護生在實習期發生沖突最多的是患者及其家屬(n=139,67.80%),其次是護士(n=39,19.02%),再次是同學(n=19,9.27%),其他人員主要為護工。
研究結果發現,實習期護生在面臨沖突時,最常采用的沖突處理模式為妥協,其次為讓步、整合、逃避,而最不常采用的模式為支配。
實習期護生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單因素分析結果詳見表1。結果顯示,實習期護生人際沖突處理方式在各維度的差異體現:妥協維度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父母學歷上有統計學差異;讓步維度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學歷、父母學歷上有顯著性差異,整合維度在學歷上有顯著性差異,逃避維度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生源地、學歷、父母學歷和實習醫院性質上有顯著性差異,支配維度在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子女、學歷上有顯著性差異。
分別以人際沖突處理方式各維度(妥協、讓步、整合、逃避、支配)為因變量,以護生一般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實習期護生人際沖突處理方式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發現,面對人際沖突,實習期護生最常采用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為妥協,讓步、整合、逃避3種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選擇上沒有差異,最不常采用的處理方式是支配。這與國外學者Sportaman等[8]的研究結果類似,該學者對126位護理、放射、呼吸專業學生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調查發現,3個專業學生之間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生最常采用的處理方式為妥協,其次為逃避,最不常采用的是競爭。然而,亦有不同的研究結果,Mrayyan等對進入臨床實習的大學四年級護生進行研究發現,護生最常采用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是整合,最不常采用的處理方式為支配,這與劉秀靜等的研究結果一致[9-10]。實習期護生最常采用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為妥協,這可能是因為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護生面對沖突對象時,往往是較被動的一方,為維護實習過程中的良好關系,護生往往選擇妥協的處理方式。也可能與文化差異有關,我國主張集體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使得人們不愿意采取激進的方式去處理人際沖突,強調個性服從共性。盡管在不同研究中護生對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選擇不完全一致,但可以看出護生采用任何一種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目的都是想達到雙贏的結果,因為高度關心自己、低度關心別人的支配運用較少。
3.2.1 性別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生的性別可影響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男護生在選擇妥協、讓步、逃避和支配這4種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均較女生多。這可能與護理專業以女生為主,資料收集階段納入的男護生較少(17.56%),導致結果有偏差有關。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男性護理人員不斷增多,期待后續進行擴大樣本的研究,能納入更多的男護生,以確定性別對于護生人際沖突處理方式選擇的影響。
3.2.2 是否獨生子女 研究發現相對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逃避、支配這兩種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得分明顯較高,而支配和逃避的共同特征都是在處理人際沖突時低度關心別人。這可能與獨生子女護生,從小沒有面臨兄弟姐妹這些同輩之間的人際沖突,沒有人際沖突處理經驗,不能很好地直面沖突有關。
3.2.3 護生和父母的學歷 表2結果表明,不僅護生自身的學歷會影響其人際沖突處理方式,護生父母的學歷也從不同的方面影響了護生選擇。大專及以下比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護生更容易采取整合和支配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可見相比于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護生,大專及以下學歷的護生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這可能與中專和大專護生的知識、經驗比本科護生和研究生護生略顯欠缺,但也更多地保有個性張揚、情緒不穩定的特征有關。父母均為高中以下學歷的護生更喜歡采取讓步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這可能與中國父母在儒家思想的耳濡目染下,更多要求孩子順從或服從,以減少孩子與他人的正面沖突有關。在臨床情景中,護生面對與患者及其家屬、護士(帶教教師)、醫師或其他工作人員的沖突時,往往是較被動的一方,為維護實習過程中的良好關系,臨床護生會選擇讓步這種沖突處理方式也很正常。
沖突不能夠被消除,但可以通過有效的管理使其不良影響最小化,而這些沖突處理的策略可以通過教育獲得。在Spickerman的研究中,高年級護生傾向于使用逃避和妥協,在實施教育干預以后,護生最常使用的方式轉化為合作和妥協[11]。Pearl在其博士課題中通過隨機對照實驗,探討培訓前后護理管理者人際沖突處理模式的異同,發現經培訓的實驗組使用整合方式的次數明顯增多,證實通過培訓可以使護理管理者的人際沖突處理模式向雙贏方向發展[12]。陽綠清對某護理學院本科護生進行了團體心理輔導,發現團體心理輔導能引導護生用整合的方式化解沖突[13]。曹丹丹研究發現受過培訓的護生在面對人際沖突時更傾向于采取整合方式,比沒有受過培訓的實習護生采取的逃避方式更為積極,更有利于維護沖突雙方的利益[14]。可見,沖突管理的相關教育有利于培養護生在不同沖突環境中的人際關系維護和組織利益能力。綜上所述,護理教師和管理者應加強護生人際沖突能力的培養,加強對沖突的管理,有效減少和避免沖突對護生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本研究發現人口學資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實習期護生的人際沖突處理方式,但是預測作用偏小,尚存在其他未發現的影響因素。人際沖突產生積極還是消極效應取決于對人際沖突的管理方式,加強對護生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研究,對護生個體的發展和護理隊伍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在臨床實習階段或是護理理論課程學習期間加入人際沖突處理方式的相關培訓或課程,以提高實習期護生人際沖突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