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浩
【摘要】在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美術教學要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術,并將美術知識應用于生活。本文主要探究讓高中美術教學走進日常生活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日常生活
傳統的教育理念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學方式也是以灌輸性教學為主。這樣的教學很多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將美術教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在美術教學中挖掘生活化元素,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美術教學的課程資源,讓學生理解美術創作來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學生要在生活中觀察一些美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術,同時又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于生活中的美術創作,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高中美術教學,教師需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的聯系,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生活中發現美和感受美。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學生可以想象自然界的樹葉、花苞、小石子,并通過想象與聯想,變換絢麗的景象。教師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學生全方位的觀察生活,包括觀察天空中的云彩、路上的花草、教室中整齊的桌椅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對學生提問,讓學生說出對身邊景物的感受,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教學環境的優化,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對于美的感受不同。學生的審美認知和審美水平存在差距。教師可美化日常的美術教學環境,學生也能從生活化的場景中理解和掌握美術知識。
例如,對于《現代山水畫》這部分的美術教學,可帶領學生去風景秀麗的地方寫生,讓學生觀察現實中的山水風景和花鳥蟲魚,這樣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更容易激發創作靈感,可更好的進行美術創作。
二、在生活中尋找美術創作的素材
高中美術教材中作品的美表現在線條美,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尋找優美的條線。教師要引導學生平時認真觀察生活,感受身邊事物的線條美,包括靜態美和動態美。學生可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和靈感,感受生活中的畫面美,并能通過畫筆將觀察到的畫面美展示出來。教師可利用美術課帶領學生參加民俗活動,并加強考察和體驗,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術。
例如,對于線條與構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可提前給學生布置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建筑,感受建筑的宏偉,再讓學生在課堂上畫出生活中的建筑,通過繪畫體現出建筑的線條美,并通過合理的構圖展現出建筑與周邊景物的融合,體現出畫面美。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高中美術教學,教師應熟悉美術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保證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教師可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于美術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于美術學習。教師在備課時應巧妙設計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的契合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創設人物、景物等生活化的情境,創設的情境要形式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生活化情境的創設需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從而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通過美術創作記錄生活美
在高中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潛能,用美術創作記錄生活中的美。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用美術理論發現并記錄生活中的美。高中美術學科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美術創造生活之美,這建立在學生掌握了美術基礎知識和繪畫技巧的基礎上。教師可整合教學資源,建立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美術課程體系。教師可指導學生參加文化展,可讓學生用美術創作記錄生活中的小事,教師可給學生營造充分交流與創作的空間,讓學生繪制寵物小貓、朋友的畫像,作品中蘊含著對生活的思考和熱愛,可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給學生安排制作新年賀卡的任務,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一組分工協作完成任務。學生制作過程可發揮想象力,通過親自動手設計和制作,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五、加強生活中美術知識的應用
美術和日常生活的關系是緊密的,日常生活是美術教學的依托。因此高中美術教學就是在生活中能夠讓學生運用美術知識,并加強實踐,確保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和功能性得到提升。
例如,對于《什么是美術作品》這一課內容的學習,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教材內容,而且要鑒賞生活中的美術設計、美術工藝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美術教學注重家校合作
學生的很多時間都是在學?;蚣彝ザ冗^,因此在家校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術知識,應用美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行為習慣給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
例如,家長可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桌椅、餐具、室內裝飾品的購買與陳列,盡量使其具有美感,包括購買過程可利用課堂上掌握的美術知識選擇合適的顏色、花紋、款式,使這些室內配置與家庭的整體氛圍相協調,這樣就可使學生運用美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可以把家裝扮的更加溫馨。
七、建立生活化的評價體系
高中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可評價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有助于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率。高中美術評價體系的建立應客觀,從多個維度進行評價。
例如,對于《圖像與眼睛》這一課內容的教學,可讓學生理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包括教師布置作業可圍繞教學重點,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形式的美術工藝品,并分析和鑒賞這些工藝品。同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在校外寫生,對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可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包括畫面質量、選材、創作技巧、創新性等方面,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科的魅力。同時對于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課堂氣氛、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課堂收獲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主體包括學生評、教師評、家長評。通過評價能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情況,教師可加強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審美素養。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教育應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中美術是一門重要的藝術學科,高中美術教學需要走進日常生活,學生可在豐富的現實生活中觀察和感悟美術,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興趣。本文主要從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生活中尋找美術創作素材、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美術創作記錄生活美、生活中美術知識的應用、注重家校合作、建立生活化的評價體系等方面探究高中美術教學走進日常生活的教學策略,旨在提升高中美術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康云海.高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實踐策略分析[J].家長,2021(3):139-140.
[2]李翔,楊斌.淺析高中美術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學[J].參花(下),2020(2):122.
[3]康小娟.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20(6):225-226.
[4]鄭燕.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運用探究[J].大觀(論壇),2020(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