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迪
摘? 要:現如今,全國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勢下不斷取得新進展,面對社會環境和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如何更好的開展學生工作成為眼前最重大的課題。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提升工作效率,充分發掘“三全育人”工作實施新內涵,將對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嶄新局面。本文對育人對新時代象、環節中各角色的定位等“三全育人”工作開展的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高校是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高等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要求我們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至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因而,準確把握新時代內涵,當代大學生特點,明確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等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分別扮演的角色,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銜接,使“三全育人”真正落實。
一、明確育人工作實施對象,精準開展“三全育人”工作
近年來,“00”后進入了大學校園,他們出生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高速階段。調查顯示,“00”后的父母中,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占59%,父母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隨之而來的相對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使得“00”后大學生總體上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1]。準確把握“0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對于準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注重“因人施教”,通過開展差異化、有針對性的工作,對不同特點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讓教育的方式方法活起來、動起來,使“三全育人”工作效果能夠精準實施。
二、輔導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發揮的銜接作用
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政工作的管理者和主要參與者,要善于從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中總結教育規律,要關心學生,關注學生,不斷增加教育和管理親和力,充分發揮輔導員開展思政工作優勢。當前,高校輔導員是推進“三全育人”格局形成的關鍵一環,高校也在不斷完善建設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輔導員在工作中與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的產生有效銜接,可以更好的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課堂,推進“課程思政”建設[2],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到課堂上。輔導員在學生日常事務管理方面,也可通過開展第二課堂實現課程思政,在創新創業課程、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中融入自身政治理論知識,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平臺,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擴展到高等教育的每個環節,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路人。
三、專業課教師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在當前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開展大量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專業教育中去,與此同時,專業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更新育人理念,根據學科特點發掘專業課中的思政資源,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3]。例如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通過舉辦“食品品鑒會”、大學生“亮點行動”風采展示等特色活動,專業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結合近年來我國食品行業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突破,使學生切實增強對國家發展的認知和認同,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我們通過加強專業課教師在授課模式上的持續調整,以及不斷完善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環節的協同育人機制,逐步將“三全育人”工作貫穿到本科培養的全過程,不斷提高以專業知識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使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四、思政課教師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定位
當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師注重科研,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意識淺薄[4],思想政治教育被固化為輔導員的工作范疇,未能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思政課作為開展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與此同時,高校學生對于學校設置的思政課程存在抵觸心理,思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授課墨守成規,缺少創新性教育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課堂氛圍需求,難以達到預設的教育效果。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部分大學生對于學校開設的思政類公選課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導致其在思想上抵觸該類課程,存在逃課或是上課精神不集中等問題。高校要想從源頭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一方面要借助輔導員、班主任的力量,在學生日常管理過程中滲透政治觀念,做好價值引領工作,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及時將理論知識聯系中國實際,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學,使學生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當前,眾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專業教師任教,教師面對全校學生群體,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不足,和學生的交流往往局限于課堂,缺乏一定的教學親和力,難以保證課程的針對性,影響教學效果。輔導員應該成為學生和思政教師之間的紐帶,一方面及時與思政教師溝通學生情況,將學生思想動態反饋給思政課教師,使教師在備課時能夠更加結合本專業學生特點,將理論知識點與學生專業有機結合,提高教育針對性;另一方面,輔導員在組織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時,可以邀請思政教師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這既使思政課教師與學生有更多接觸,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又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理解,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外化到行動中。
明確“三全育人”工作的具體實施路徑,創新工作方法,有助于更好的達成育人目標,有助于更加科學、系統、規范地促進工作的開展。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擔著更加艱巨的歷史使命。我們要響應新時代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保持敏銳的判斷力,充分發掘“三全育人”工作的新內涵、新模式、新方法,主動投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和創新浪潮中,在工作中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樣本。
參考文獻
[1]龔文琴,李敬輝,何振鵬.應用型高校輔導員與思政、專業課教師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38): 292-293.
[2]劉學思.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研究[J].經貿實踐,2018(20):296-297.
[3]賈勁松.加強“0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學周刊,2018(34):26-27.
[4]趙恩.互聯網+下的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5(38):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