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英
摘? 要:幼兒園階段是幼兒開始接觸集體生活的關鍵時期,在開展幼兒教育中,農村幼兒園要充分發揮當地的環境特點,挖掘竹資源的育人價值,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引導,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實現幼兒的穩步發展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地區;幼兒園;竹資源;開發利用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其不僅是幼兒教育的寶貴財富,更能夠突出體現當地的風俗面貌,竹子在我國農村地區隨處可見,竹文化在我國淵源流程,其不僅代表了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珍稀的育人資源,因此,農村幼兒園要立足當地環境特色,利用和開發竹資源的育人價值,為幼兒創設富有童趣的美好童年。
一、制作竹子用品
在遠離喧囂的農村地區,竹子作為一種常見植物,其已經融入到了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在家中或者園中隨處可見由竹子材料制作的物件,例如竹鏟、竹瓢、竹墊、竹筐以及編竹涼席等,為人們生活提供了巨大便捷。在開展幼兒教育中,教師可利用農村豐富的竹子資源,引導幼兒制作竹子用品,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在動手中體會親手制作的樂趣,并且對竹子產生親近感。
例如教師可組織幼兒利用竹子制作竹鏟,竹鏟可以用于炒菜、挖土等用途,教師事先準備好相關用具,幼兒可根據自己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和想象力自行動手制作竹鏟,教師要給予幼兒以適當的幫助。在教師和幼兒配合下,幼兒能夠充分體會動手制作的快樂,促使幼兒在寬松、自由、愉快的環境下實現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的提升。
二、組織主題活動
竹子在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獲得廣泛應用,并且在長期應用中形成了“竹文化”,想要挖掘竹資源的育人價值,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活動,讓幼兒從主題活動中獲得思考和認知,并且對鄉村環境產生親切感,促使其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
例如教師可組織幼兒到戶外中觀賞竹林,讓幼兒在接觸大自然中體會竹子的特性,引導幼兒說出竹子的特征和對竹子的認知,以竹子為切入點,補充當地鄉村的文化、歷史、自然風貌等內容,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又例如幼兒園可組織以竹資源為主題的活動,包括“竹擔運糧”、“竹筒運豆”以及“搭竹橋”等,在大量的戶外運動下,幼兒能夠獲得更大的運動量,提升其身體素質,并且在活動中鍛煉其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再例如幼兒園可組織幼兒開展竹文化欣賞活動,帶領幼兒走進當地的博物館或者景觀,挖掘其中蘊含的竹文化,擴寬幼兒的文化視野,也有助于其健康成長。
三、裝飾室內空間
在生態理念的指導下,竹子已經成為室內裝飾的重要材料,其具有無害、綠色、環保、美觀等特點,尤其在農村地區,竹子作為一種裝飾材料歷史悠久,教師要充分利用其裝飾作用,組織幼兒一起動手使用竹子裝飾園中的室內空間。在裝飾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展開自己的想象,自己動手制作各種裝飾品。
例如一些幼兒在竹片上貼上與小朋友的合照,或者刻上各種喜歡的花紋,將竹片制作為一個藝術文化墻,幼兒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文化墻,有助于樹立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在動手裝飾中獲得成就感;又例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使用竹子點綴室內空間,制作一些竹材料的精小裝飾品,包括小竹籃、小竹墊等,將其裝飾在門廳中、走廊中或者閱讀角中,將幼兒園環境和自然生態有機融合。通過利用竹子進行室內裝飾,可以鍛煉孩子的審美意識、藝術情操以及動手能力,對其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四、充當區域材料
幼兒園內部的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育人效果,而每個區域都需要以大量的材料作為支撐,滿足幼兒平時游戲和學習的需求,竹子作為農村地區的常見植物,教師也要發揮其材料屬性,在不同的區域中應用主材料,起到預期的育人效果。
例如在美工區域,竹子可充當筆筒,將各種美術用筆放在竹筒中,幼兒在使用后也將美術筆整理到竹筒中,能夠培養幼兒的規范意識;又例如在音樂區域,竹片可以作為打擊樂器,厚度不同、長度不同的竹片打擊聲音也存在差異,孩子能夠利用簡單的竹片領悟音樂,有助于培養其音樂素養;再例如在益智區,竹子能夠充當制作物品的材料,制作小船、小飛機或者竹蜻蜓等,為幼兒園生活增添不同的趣味。
五、組織趣味游戲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全部,幼兒通過游戲接觸世界、認知世界、掌握知識、鍛煉能力,教師在利用竹資源中,也要將竹子與游戲充分結合,促使幼兒在游戲中完成探索活動,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識。
例如在農村地區,竹馬是每個孩子都熟悉的玩具,很多孩子都是在竹馬上長大,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一起開展竹馬競賽游戲;又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竹高蹺游戲,為了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性,可適當降低竹高蹺的高度,做好相關防護措施,幼兒踩著竹高蹺你追我趕,能夠充分體會到園中生活的快樂,鍛煉其身體協調性以及合作能力。
六、爭取家庭支持
對于幼兒而言,家庭和幼兒園是其生活的主要場所,教師在挖掘竹資源的育人價值中,也要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家園共育的局面,讓幼兒在濃郁的竹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長。
例如幼兒園可定期組織以“竹文化”為主題的親子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中,與幼兒一些學習有關竹子的詩句或者習俗,在家長陪同中,幼兒能夠更加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中,為家長創設更多陪伴幼兒的機會和空間。
結束語:
總而言之,竹子是農村地區最為常見的植物,其本身蘊含一定的傳統文化,在開展幼兒教育中,幼兒園和教師需要挖掘其中的育人資源,為幼兒提供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和空間,促使幼兒獲得健康成長,推動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賴竹婧.利用本土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的策略分析——以海南省農村幼兒園為例[J].科教導刊,2013,(36):162,184.
[2]武美娟.鄉土資源"竹"在幼兒園游戲中的指導與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4):88.
[3]饒秋萍.充分挖掘鄉土資源,促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5,(6):12-12,13.
[4]董麗娟.巧用鄉土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建設——以幼兒園游戲活動為例[J].學周刊,2018,24(2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