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斌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開闊視野,提高閱讀能力,提升思維能力,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教師要對學生整本書閱讀做好指導,通過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從讀書中獲得情趣與培養良好素質,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以《三國演義》為例對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的具體策略做一闡述。
關鍵詞: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
當前,隨著教育領域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成為當下的一大關注點。抓住小學階段這個啟蒙以及培育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一方面需要積累文化知識,另一方面也需要拓展渠道,引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因此,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外也要豐富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進行文學閱讀,提高綜合素養,可以說課外的閱讀對于課堂就是一種反哺以及精神養分的補足。
一、詳解書籍背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之前,教師要為學生鋪墊好閱讀的基礎工作。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了解閱讀對象的基本內容,例如我國的四大名著這些書籍,有的學生可能認為章節比較多,故事比較長,而有些望而生畏,閱讀興趣悄然散去。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要先為學生進行書籍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這一小說的背景,從而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投入閱讀之中。比如說,在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前,教師要專門利用一節課時間,就該小說作者的創作背景、大致內容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這一經典小說的社會背景、創作時代以及作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經典之處在哪里,對于里面的人物角色,教師可選擇學生最感興趣的人物作為互動話題進行探討。在這部小說中,學生普遍關注的焦點人物是諸葛亮、趙云、關羽、周瑜、曹操等。結合小說的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教師先給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精彩片段,由此也調動起學生傾聽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意猶未盡、急迫閱讀的期待感。教師惟妙惟肖地講故事,學生情緒受到感染,抓住這一時機,再通過播放《三國演義》的一些精彩視頻片段,使學生被生動的畫面和人物角色所吸引,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接下來的正式閱讀注入內驅力。
二、科學制定計劃,定期閱讀反饋
有的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以及自律性比較強,在進行閱讀時,會為自己列出一個閱讀計劃。但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其學習意志較為薄弱,注意力也難以長時間集中。閱讀過程中一旦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則會減緩閱讀或者是干脆將書本束之高閣。因此,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小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充分讓學生科學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課余時間,從而保障整本書閱讀計劃落實落地。教師引導學生確定具體的閱讀書籍,根據這一書籍具體的頁碼、章節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制定合理且適宜的閱讀計劃。教師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學生對閱讀的情況加以反饋,以便對一些進度緩慢的學生及時加以督促。當然,閱讀計劃的制定一定要與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以及認知水平相符合,每天所制定的閱讀量不能過重,否則容易讓學生陡增壓力,壓力太大反而會消磨興趣,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從而對閱讀效率產生消極影響。制定閱讀小說《三國演義》的計劃,一周時間至少讀5個章回內容。鼓勵閱讀效率高的學生靈活添加章節。為了全面掌握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檢查與敦促學生遵守閱讀的紀律,按計劃行事,及時對學生的閱讀行為加以監督,這就需要學生向教師定期反饋其閱讀的情況。確定每一周做閱讀匯報,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考查,就其閱讀進度加以了解。對于學生所反饋的信息,教師認真傾聽,就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與意見,鼓勵和指導學生繼續進行閱讀。
三、及時進行閱讀總結分享心得
當學生讀完整本小說,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展開一場讀書總結報告會。搭建學生暢談交流讀書感悟、讀書心得的平臺,而教師圍繞書籍提出典型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對小說的精髓加以持續挖掘,加深體會與感悟,使學生從閱讀之中受到精神的滋養,也讓學生從書中獲得感染,提升人文素養,由此讓閱讀更加具有效果。在課堂上,教師營造寬松愉悅的交流氛圍,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就閱讀小說的整個過程、哪些情節內容打動人心、印象最深刻,并講出為什么深刻的原因,從而進行閱讀感受的分享。這一環節,實際上是對學生總結概括能力的訓練,借以提高其表達技巧。教師通過層層的引導,讓學生圍繞具體的人物角色進行性格特征的分析。比如,學生會提到有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提到善妒、心胸狹窄的周瑜,威武勇猛的關羽等。也有學生講述自己閱讀草船借箭以及赤壁之戰的情節中深刻認識到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學生在分析諸葛亮、關羽、周瑜、曹操的性格時,對這些小說中人物的經典事跡充分了解。教師乘勢引導學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人物的角色特征,并認真思考諸葛亮、劉備等人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通過閱讀總結,學生不僅收獲了豐富的閱讀感受,也得到了更多的閱讀心得,對這一名著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可順勢讓學生寫下讀后感。
四、強化練習,提高文化意識
讀完小說之后,學生對小說人物與故事的整體情節有了全面了解,還學習了文化內容。學生熟練掌握了小學階段《三國演義》的內容,也就是考試和訓練中涉及的知識點。因此,閱讀總結之后,圍繞知識點設計題型讓學生練習、鞏固,了解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人物命運,掌握歷史知識,豐富知識儲備,開闊
視野。
總之,對于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教學,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得、有所獲,提高閱讀興趣,養成受益終生的良好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于倩.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及策略[J].教育界,2020(1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成果之一,課題名稱“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