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英麗
摘 要:傳統文化的學習主力軍在學校,而小學階段又是重中之重。小學生天真爛漫,世界觀和價值觀處在形成的最初階段,若使之接受傳統文化的陶冶,必然對其文化格局有著重大的促進和提升。傳承千年優秀文明的第一站就放在了這群孩子身上。如何實施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繼承中華文明,提高人文素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文化魅力;文化精髓;中華文明;人文素養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兒女傳承千年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老法寶,蘊含著極其豐富和寶貴的思想精神財富,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感受文化魅力
優秀的氛圍塑造優秀的品質,優秀的校園文化必然促進良好的校風、學風。學校努力營造充滿濃郁傳統文化氛圍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校園內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校園廣場上開設了傳統文化專欄,涉及傳統美德、傳統節日、歷史名人、名人名言、名勝古跡等方面,教學樓、功能室、走廊內也隨處可見經典傳統文化的痕跡。學生走進校園,就如同漫步在優秀傳統文化的長廊中,他們處處都能感受到我們祖先創造的燦爛文明。學校還注重打造傳統文化特色的班級文化,把學生的書法、國畫、剪紙等優秀作品在教室走廊櫥窗、教室內的學習園地中進行展覽,讓學生在欣賞自己成就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以精彩的課堂為載體,汲取文化精髓
課堂依然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因此怎么上出一堂精彩的課是各級學校、各個老師思考的主要問題。首先,選擇經典是重中之重。傳統文化內容浩如煙海,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內容來授課。由此以點及面,拓展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精心規劃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閱讀感受經典。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大致理解內容,選取切入點、展開點,并結合生活實例,簡明扼要地理解經典的精髓,從而將傳統文化課堂教育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緊密聯系起來,并將經典運用于實踐指導自己的行為,使學生能夠從經典中受益,在經典中成長,從而達到“自悟、明理、導行”的目的。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傳承中華文明
學習傳統文化,不應只局限于課堂和學校中,我們應該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中學習體驗。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可以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引導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內涵。我們可以先組織學生對傳統節日進行探究,搜集傳統節日的來歷、節日的傳統習俗以及相關的古詩、故事等材料。在學生對傳統節日探究的基礎上,再開展寫對聯迎新春、傳統節日詩歌朗誦、名人故事會、做燈籠猜燈謎、包粽子迎端午、春游踏青等多種實踐活動進行交流體驗。讓學生在圍繞傳統節日開展的眾多活動中,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中華文明傳承的意義會更深遠。例如,春節來臨時,學校可以開展“寫對聯,迎新春”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書法鑒賞能力,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書法的魅力。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走訪,更加了解不同家庭不同對聯的不同含義,也有利于家風的塑造。在元宵節這個節日中,孩子們不僅會制作燈籠,還充分了解到它象征著團團圓圓這一內涵,由此聯系到祖國的統一,孩子的愛國之情也會因此油然而生。
四、博覽優秀的相關書籍,提升人文素養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學校的傳統文化課只能為學生打開一扇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激發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想要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引導學生涉獵更多的經典傳統文化書籍,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閱讀經典傳統文化書籍的習慣。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書刊,如《論語》《詩經》《弟子規》《三字經》等,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學校要求學生每學期都要自己設定閱讀目標,如實填寫“讀書存折”,定期開展“書香小學士”“書香小碩士”“書香小博士”和“書香家庭”的評選活動。誦讀經典已經蔚然成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帶領學生徜徉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中,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心田,汲取文化精華,傳承中華文明,塑造有文化底蘊的新一代,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梁寶珠.談如何上好一節中華傳統文化課[J].小學教學參考,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