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語言是真實世界的表現(Bloor and Bloor, 1995)。我們用語言來表現我們自身的思維和經驗(韓禮德2002)。對于一位文學作家來說,他選擇寫的單詞或句子是基于自己的經驗來表達意思的。在韓禮德看來,文本中的經驗意義屬于概念元功能。Eggins(1994)已經指出,對經驗意義的描述是及物性(過程類型)和過程的選擇,包括相關的參與者角色和配置。本文將從概念意義及物性系統的角度分析一篇選自《雪兒》(Carter, 1979)的文本,將進一步探討每個子句中的及物性,對不同過程和參與者的解釋,并對作者寫作的概念意義進行闡釋。
一、文本分析
文本中的概念意義是表達經驗模式的一種手段。在語篇中,從句是最重要的語法單位,因為它們是過程的表征。及物性系統指定了語言中可以識別的不同類型的過程。一個過程可能由三個部分組成:(i)過程本身;(ii)過程參與者;(iii)與過程相關的環境(韓禮德,1985)。從句中的過程是由動詞組來實現的,但也可以看作整個從句中所代表的“發生著什么”。參與者是參與這一進程的實體(Bloor and Bloor,2004)。為了厘清從句中不同的過程類型,本文將選文的從句分為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言語過程和行為過程。為了分析概念元功能中所選的段落,我們可以確定以下過程類型、參與者的情況:
(一)[Actor]/[Sayer]The Countess [Process: material]dropped [Goal]her glove [Circ: location: spatial] in the snow and [Process: verbal]told[receiver]the girl [Process:material]to get down to look for [goal]it;
從子句前半部分的“dropped”開始,它實現了一個實質性的過程。根據韓禮德的觀點,物質過程代表了“做的過程”(1985)。它是一種動作類型,涉及動作詞(Bloor and Bloor,1995)。動詞“dropped”是一種表示某人故意摔倒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行動涉及兩個參與者:參與者和目標。行動者是“執行行動”的參與者,目標是“經歷行動”的參與者(Bloor and Bloor, 1995)。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確定兩個參與者:“伯爵夫人”和“她的手套”。“伯爵夫人”是表演脫手套動作的人,所以她是動作參與者。而“她的手套”就是經歷這個動作的人,所以這就是目標。“在雪中”是一個命題短語,它代表了地點的情況。
在這句話的后半部分,動詞include是“told”。 Lock認為,言語過程是說的過程,是用say和tell等動詞來表達的(1996)。因此,本句中的“告知”被標記為言語過程。在言語過程中,參與者是說話者和接受者。“伯爵夫人”告訴女孩做什么。這個女孩是接受者,她被指引到“下去尋找”這個詞,“下去尋找”這個詞是伯爵夫人的間接引語。這也是一個指令,目的是讓女孩做的事情下來尋找它(Lock, 1996)。動詞“get down”和“look for”是女孩完成的兩個物質過程。對于這兩個過程,“女孩”是完成動作者,“它”是目標。
(二)[Senser]she[Process: mental] meant [Process: material]to gallop off and leave [Goal] her [circ: location: spatial]there but [Sayer]the Count[Process: verbal] said: [Actor]'I'll[Process: material]buy [Beneficiary]you [Goal]new gloves.'
在前半部分,動詞“意為”表示主語的意圖。“意為”是一種心理過程,它描述了精神狀態和心理事件(Bloor and Bloor, 1995)。“她”是相應的參與者,是“體驗過程”的感覺者(Bloor and Bloor, 1995)。馳騁而去是兩種物質過程,表明伯爵夫人的意圖。“她”是“離開”的賓語,“這里”是一個狀語,充當空間位置的環境。在后半部分,動詞said實現了一個以伯爵為參與者的過程。與第一句不同的是,它是一個直接引用伯爵的話“我給你買新手套”,這是“實際說的話的代表”(Bloor and Bloor, 1995)。“購買”是以“我”為參與者的物質過程。“新手套”是經過購買行為的目標。而“你”是另一個參與者,即“受益于購買過程”的受益人(Bloor And Bloor,1995)。
(三)[Circ: location: temporal] Then [Actor]the Countess [Process: material] threw [Goal] her diamond brooch [Circ: location: spatial] through the ice of a frozen pond: [Process: material] 'Dive in and fetch [Goal] it [Beneficiary]for me,' [Sayer] she [Process: verbal] said;
在第一句中,“拋”是指一個物質過程的動作,“伯爵夫人”是指完成拋“她的鉆石胸針”動作。她的鉆石胸針是體驗投擲動作的目標。“穿越冰池”是一種空間定位環境。第二句是另一個指示性引述從句,用“said”作為言語過程,“she”作為說話人。而“我”是從行動中受益的受益人。
權力關系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意義,不同的作者表述的意思也不同。在本文中,“伯爵夫人”有動詞“dropped”“gallop off”等幾次的物質過程。與“伯爵”執行的物質過程相比,他在“我給你買新手套”的口頭陳述中只執行了一個物質過程。從執行動作的力量來看,女性角色“伯爵夫人”似乎比男性角色“伯爵”更強大。在性別劃分上,女性人物“伯爵夫人”和“女孩”的言語加工過程,比男性人物“伯爵”的要多。這表明,女性描寫在文本中占主導地位,伯爵夫人比伯爵更活躍、更有力。在人類性格的范圍內,女孩與伯爵和伯爵夫人的行為是不同的。與這兩個不同的是,這個女孩沒有大腦和語言過程。作為一個人,她似乎不能思考和說話,但由伯爵和伯爵夫人主導。即使是女孩“下樓去找”和“潛進去給我拿”的物質過程,都是伯爵夫人命令的言語過程。此外,女孩的行為和關系過程是來自伯爵夫人的思想和伯爵的話。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女孩并沒有伯爵夫人那么強大。她不像伯爵那樣思考和說話,而是聽從伯爵夫人的命令,這使她處于一種弱勢地位。言語、思想和行動的缺失使她甚至喪失了作為人的身份。
當我們談論概念元功能時,它“代表經驗的模式”(韓禮德,1985)。作家所寫的內容與他的經歷有密切關系。安吉拉·卡特是一位著名的女性主義作家,她通過運用巧妙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了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比男性形象更具有力量,這也解釋了伯爵夫人比女孩更強大的物質過程。而女孩被描述在一個弱勢的地位,以刻畫男性對女性身份的控制。
二、結語
本文從概念意義和及物性的角度分析了小說《雪兒》的一個選段。從文本來看,女性的描寫多于男性。伯爵夫人比伯爵更活躍,而文中的女孩則處于弱勢地位。由于作者是一位女性主義作家,她用更多的語言來描述女性形象,并對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女性身份的喪失提出了質疑。總體而言,語言是作者在書面語篇中體現和運用自己思維和經驗的一種手段。
基金項目:本研究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資助,項目名稱:任務型教學法在《英美文學賞析》課程中的運用,項目編號:HITSZERP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