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樹具有耐寒耐旱特性,在北方地區廣有栽培。本文根據北方地區楊樹種植的實際,對北方地區楊樹常見的病害特點進行總結,并提出防治技術,以期為楊樹病害防治提供理論與技術參考。
關鍵詞:北方;楊樹;病害;防治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氣候干旱寒冷,由于楊樹的耐寒、耐旱和速生的特性,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對北方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城市的綠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楊樹多為人工林,林種單一,致使楊樹感染病蟲害的概率大增。本文對幾種常見的楊樹病害特點進行總結,并提出防治技術,以期為楊樹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論與技術參考。
1 幾種常見楊樹病害
1.1? 腐爛病
楊樹腐爛病是楊樹生長中一類發生較多的病害,發病后主要是表皮出現癥狀,隨著病情逐漸擴展開,嚴重影響到楊樹的正常生長。楊樹生長的各個階段,發生腐爛病的概率有所差異,發病率最高的時期為幼苗期。楊樹上腐爛病發生的季節一般以春季為多,楊樹剛發病時樹表皮上有斑點出現,散發出酒糟味,如果不能及時開展有效防控,則表皮上即會出現大面積凹陷的腐爛狀物質,并有黑色的危害苗木生長的有毒物質從腐爛的位置滲出。在環境條件潮濕的環境下楊樹腐爛病易發生,一旦腐爛病癥擴展到楊樹的全部表皮,則可導致楊樹的死亡。
1.2? 黑斑病
目前我國楊樹上發生黑斑病的病原菌多數為楊盤二孢菌,不同類型的楊樹上發病后病斑出現的部位有所不同,對于青楊派楊樹來說,主要在葉片背面產生病斑,而對于白楊派與黑楊派的楊樹來說,葉片背面、正面均會產生病斑。病斑的直徑約2毫米,形狀多為不規則,有多角形、圓形等。楊盤二孢菌侵染楊樹后發病形成病斑的顏色為褐色,直徑可達到8毫米,病斑形狀為圓形、多角形等,以圓形為多,病斑經常成片連在一起。在氣候潮濕的環境下病斑上會產生小點,呈乳白色。病原菌一般在地面上脫落的葉片、發病的枝梢等部位存在,春季氣溫升高后在雨水、風的作用下逐漸擴散蔓延開。一般楊樹林間黑斑病發病的程度與降雨量的多少以及降雨持續的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在降雨持續時間長、降雨量大的情況下黑斑病重發。
1.3? 潰瘍病
潰瘍病是楊樹的主枝、樹干等部位常發的一類病害,由葡萄座腔菌侵染而發病。楊樹發生潰瘍病后,危害的部位一般在樹干的中下部。此外,根莖、大樹的枝條等部位也會發病。楊樹潰瘍病的病斑形狀多樣,有水漬狀、圓形、橢圓等,顏色多樣,主要有紫紅色、褐色等,病斑的平均直徑約1厘米。秋季時,楊樹光滑的樹皮上可能發生的潰瘍病類型為水泡型,病斑的顏色類似于樹皮,形狀為泡狀、呈凸起狀,病斑的直徑平均約1毫米,輕輕用手按壓后可見到淡褐色的樹液流出。楊樹潰瘍病的后期,病斑逐漸開裂、下陷,有的楊樹發病程度重的情況下病部全部連接在一起,對樹皮的韌皮部產生嚴重的破壞作用,影響到樹體內養分的正常運輸作用,最終導致楊樹無法吸收營養而死亡。楊樹潰瘍病發生以5~6月概率最大,程度最重,進入到7~8月后病害程度逐漸減輕,9月后病害發生再次進入高峰期,10月病情逐漸緩解。潰瘍病的發生與楊樹林內栽植的樹種類型、栽植的密度是否合理有密切關系,對于青楊等樹皮比較光滑的樹種,潰瘍病發生程度較重,在林間密度過大的情況下潰瘍病發病程度重。
2? 楊樹病害防治技術
2.1? 苗木選擇
楊樹造林時應因地制宜地選擇樹種,結合栽植地的生態條件以及土壤情況合理選擇樹種。在苗木的起苗、運輸等過程中加強對苗木的檢疫,杜絕病源的擴散。楊樹定植前將根系浸泡在水中保水,定植結束后及時澆水,并用細胞分裂素800倍液、赤霉素10000倍液等進行噴灑,以提高苗木的抗性能力,減少病菌感染的概率。
2.2 營建混交林
對現有楊樹人工純林進行撫育,及時發現病死樹,并對病枝、病葉等集中收集起來進行火燒等處理,避免病原菌擴散蔓延到其他健康楊樹上。同時補植新樹,補植樹種可根據空間大小來選擇,空間大時可補植山杏類樹種,空間小時可補植低矮灌木。
2.3? 藥劑防治
楊樹腐爛病如果發生程度較輕,可先用刀在病斑上劃多道切口,之后選擇多菌等藥劑對切口進行涂抹,最后用石硫合劑再對傷口處理1次,可有效避免病原菌的進一步侵染。楊樹黑斑病發病之前選擇40%多菌靈懸浮劑800倍液、嘧菌酯、代森鋅等藥劑進行噴施處理,對病害的預防以及防控有較好的效果,以每年的6月上旬噴施為宜。楊樹潰瘍病選擇45%~55%代森銨水劑200倍液、70%~8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對準潰瘍病的病斑進行噴施防治。
作者簡介:齊飛宇(1985-),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經濟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