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藝
摘要:財務會計工作是農村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財務會計管理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基礎。本文在對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的內涵及其職能進行簡要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運行過程中現存問題,并據此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創新策略,以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財務;財務會計;管理體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構架,使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相互融合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在此構架下,農村經濟發展成為了不可忽略的一環。財務會計與管理工作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做好財務會計管理就是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做出貢獻。但是,當前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相對落后且不能滿足新時代、新農村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在深刻認識其內涵和基本職能的基礎上,對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進行創新。
1 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的內涵及其職能
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的內涵主要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方面的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工作主要指的就是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村民資產為基礎自發開展財務經濟活動。而廣義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工作的主體處除村集體經濟組織外還包括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等。
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的基本職能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首先是根據相關法律和政策,利用貨幣傳播手段對農村集體經濟行為進行有效衡量,并及時向上級部門提供相關信息。其次是以相關的財務信息數據為依據,對村集體經濟開展財務計劃、預算規劃以及財務紀律等方面的財務管理工作。最后是在確保財務資料以及相關財會信息準確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完善有效的經濟決策。
2 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運行問題
垂直管理模式一直是我國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但是受各類因素影響,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使得財務管理職責不明確、監督審核不到位的現象發生率明顯提高。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后農村地區的變化與發展日新月異,原有的農村財務會計制度不再適合發展需要甚至還阻礙了這一進程,對新農村建設造成不良影響的同時不利于全面經濟政策的有效實施。結合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運行現狀來看,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已經開始有集體經濟轉變為個體經濟,造成管理制度形式化的同時制約了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3 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創新策略
解決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問題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既要深刻把握農村財務會計管理的發展趨勢,又要探索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創新有效策略,力爭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創新。第一,要不斷完善農村財務控制措施。要在充分認識農村現階段發展情況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財務控制措施,將相關財務政策、管理體制以及實際效果相互融合進一步探索財務控制新方式,從而不斷提高農村財務管理人員業務水平,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第二,要建立健全的財務監督機制。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嚴格監管集體資金的收入、支出以及具體流向,全面整合、創新集體資金收支體系以確保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貼合性。第三,要全面落實財務審核制度。農村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必須按月按季整合財務收支憑證,杜絕打欠條、口頭借款等“空頭支票”進入財務管理工作之中。同時還要用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來限制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具體行為,確保其業務行為道德規范的同時使審核機制更加優化、完善。
新時代的到來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新農村建設思想為指引,充分提高對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創新重要性的認識,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財務監督機制、全面落實財務審核制度,加快農村財務會計與管理體制創新進度,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