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雅


一、數據解讀:2020-2021年春節檔期中國動畫電影先抑后揚
(一)2020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整體降溫
1.規模縮減,作品上映數量與總票房均回落
2020年,歷經178天的院線空窗期,全年動畫電影共上映20部,縱觀2016-2020年全國動畫電影上映數量(表1),與2019年的73部相較,減少了72.6%,與2018年的61部相較減少了67.2%。[1]2020年中國動畫電影上映數量在延續近年穩中發展的總體態勢下,根據疫情的動態調整,降速較顯著。
2020年,在經歷了6個余月的影院停滯期后,7月伊始,中國電影率先復工、復映,在原本應高朋滿座的暑期檔全國共上映電影17部,票房共計2.13億元,其中國產動畫電影2部,票房為1318萬元。伴隨全國諸多行業的復產提速,放映數量有所提升,2020年8月全國共上映電影23部,總票房共計33.75億元,其中動畫電影3部,票房共計8244萬(表2)。2019年同期共上映電影36部,總票房共計77.7億元,其中動畫電影5部,票房共計2.93億元。[2]此后9-12月四個月份中,在歷經十一檔、賀歲檔后,全國共上映電影98部,票房總計145.94億元,其中動畫電影16部,票房共計27.2億元,占比18.6%。[3]
2.銀幕數量持續增加,觀影人次與年度放映場次均下降
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離不開電影銀幕數量的逐年遞增,我國電影銀幕總數已經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在世界電影歷經起伏的同時,中國電影銀幕數量依然提升不減,達到75581塊,與2019年相比增長8.3%。[4]2020年,在有限的影城復工期內,中國觀影人次為5.48億,相較2019年下降68.2%。伴隨觀影人次與上映作品數量的回落,2020年中國電影年度放映5657萬場次,相比2019年下降55.6%。[5]
作為中國電影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動畫電影,近年觀影場次與觀影人次穩步發展,同時,由于動畫電影受到頭部內容以及觀影人群的影響較大,在發展中表現出起伏的態勢。由于2020年的特殊性,中國動畫電影觀影總場次為333萬場次,同比2019年減少85.3%,觀影總人次為4670萬人次,同比2019年減少84.7%,均呈現回落。[6](表3)
(二)2021年春節檔,中國動畫電影在競爭中表現穩定
1.檔期強勢,動畫電影穩中求進
與2020年整體中國電影市場較為低迷的態勢不同,2021年中國電影可謂迎來開門紅,屢創佳績,尤以春節檔表現最為突出,而作為中國電影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動畫電影在春節檔期同樣表現不俗。2021年1月共上映動畫作品5部,票房共計2.34億元,同比2020年1月份增加19.3%。[7]
進入春節檔,在“就地過年”、政策引導以及觀影需求釋放的幾方利好下,中國電影大盤可謂峰回路轉,迎來開門紅,表現強勁。2021年春節檔中國電影總票房共計78.25億元(表4),相比2019年59.03億增長32.5%,相比2018年57.71億增長35.5%。[8]
伴同中國電影市場大盤的興旺與殘酷的排片競爭,中國動畫電影可謂穩中求進。2021年春節檔全國共上映作品7部,其中動畫電影兩部:《熊出沒之狂野大陸》《新神榜:哪吒重生》,均為國產動畫電影,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期分別收獲3.68億元和2.34億元的成績。[9]
《熊出沒之狂野大陸》在歷經2020年的撤檔之后,2021年如期上映,上映首日排片為5.7%,票房為7263萬元。而《新神榜:哪吒重生》作為追光動畫電影公司的又一力作,上映前六日以平均5%的排片,取得了2.34億元的票房。[10]
2.票價單片票價漲幅明顯
2020年,在各影城經歷歷史低谷期后,面對強勢的2021年春節檔大盤,單部電影的票價提升幅度顯然。2021年春節檔,全國平均票價為49.1元,同比2019年增幅10%。以“熊出沒”系列為例,其五部系列作品分別為:《熊出沒:狂野大陸》(2021)、《熊出沒:原始時代》(2019)、《熊出沒:變形記》(2018)、《熊出沒:奇幻空間》(2017)、《熊出沒:熊心歸來》(2016)均在春節檔期上映,全國平均電影票價依次為45.8元、41元、36.8元、35元、31.4元,近五年增長幅度達到45.8%。[11]
受到市場調節、觀影供求關系以及減少票補等多方面的影響,中國電影票價在2021年春節檔的漲幅尤為明顯,被喻為“史上最貴春節檔”。不得不提到的是,過高的電影票價,在為電影票房助力的同時,也極為阻礙觀影動力。電影本是一門大眾藝術,特別是動畫電影,幽默、夸張、雅俗共賞應是其本質屬性,特別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親子動畫、合家歡動畫仍然占據了市場的主流部分,在票價方面更是應“平易近人”,通過單張票價的抬高,雖然可能會助推一時的票房漲勢,但是卻破壞了電影市場的整體平衡。
二、內容生產:2020-2021年春節檔,中國動畫電影觀影層次與呈現樣態較為多元,頭部影片特征顯著
(一)觀影層次提升,年齡跨度不斷擴大
動畫電影在歷經近75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兩類呈現形態,一類是以美國為主體的“合家歡、全年齡”動畫電影。如2020年11月上映的動畫電影《瘋狂原始人2》,第92屆、90屆、89屆、88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得獎作品:《玩具總動員4》《尋夢環游記》《瘋狂動物城》《頭腦特工隊》,均通過典型的人物關系、夸張的呈現風格,在歡笑中帶動觀眾的情感,以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根植于心。
另一類以日本主流動畫電影為主體,其導演的個人傾向往往較為重要,如宮崎駿、今敏、大友克洋、新海誠等導演型作品。再如2020年10月于日本上映的動畫作品《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在上映周期內,連續打破了日本影史多項紀錄,本片引入較為嚴肅與深刻的社會化性話題,通過動畫藝術將成人的迷茫、誘惑、壓抑與內心所追逐的正義、光明結合的可謂酣暢淋漓。在這類作品中,觀影人群往往以有著類似生活經驗的成年人為主體,通過觀影釋放共鳴的情感。
中國動畫電影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由較為單一的以孩童為主體的親子式動畫向全年齡動畫、青少年動畫以及成人動畫等多類型樣態延伸,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找尋與其相對應的受眾,最終在影片進入市場后的口碑與票房呈現方面得到良好反饋。如將歷史與神話進行結合,改編自經典題材《封神演義》的動作作品《姜子牙》,20-29歲的觀影群體達到了本片的89.6%。[12]
在已有電視動畫片成熟IP的基礎上,進行電影開發的“熊出沒”系列電影,從上映之初起便作為典型的親子檔電影定于賀歲檔上映,在用戶畫像中不難看出,其觀影受眾多以“一大一小”或者“兩大一小”的親子檔形式呈現。而作為2021年春節檔期的另一部動畫作品《新神榜:哪吒重生》則與2020年的頭部電影《姜子牙》在核心觀影群體方面較為相似,20-29歲的觀影人群占到了48%。[13]
(二)作品樣態多元、類型豐富
動畫電影雖然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卻也包含著各類樣態,而這些樣態構成了動畫藝術的多樣性,也是構筑其豐富性和包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動畫電影發展進入到由快放緩、由量轉質階段,動畫藝術的豐富性逐漸凸顯,不同樣態的動畫電影開始進入觀眾視野并被廣泛接受。2020年由于年份的特殊性,只上映20部作品的國產動畫電影依然呈現出較為豐富的作品樣態,有取自經典文學作品而進行再創作的影片《姜子牙》和《木蘭:橫空出世》,魔法題材作品《奇妙國王之魔法奇緣》,抗美援朝獻禮影片《最可愛的人》,改編自中國經典民間故事的作品《新愚公移山》《禹神轉之王者少年》等,不同的形態凸顯了中國動畫藝術在發展中的包容性、獨特性和歷史性。
自2021年開年至2021年春節檔,共有6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同樣呈現出較為多元的作品類型。如《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熊出沒之狂野大陸》都是通過電視動畫片做IP儲備后,進行電影內容的改編與創作。有選擇中國傳統文化奇幻元素進行立意與表達的影片《許愿神龍》,有取自中國傳統文學題材《封神演義》而進行再創作的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
(三)頭部效應凸顯、集中性強
近年,中國動畫電影呈現出頭部效應凸顯、引領性強的特點。2020年,面對特殊的年份,以《封神演義》為原型進行創作的動畫電影《姜子牙》于10月1日國慶檔期上映,雖然在上映中、后期出現了較為強烈的口碑兩極分化局面,但是本片憑借較精準的人物定位、故事矛盾沖突與優質的后期特效,依然強勢的成為了2020年度中國動畫電影的頭部作品,累計票房達到16.03億元,在上映期內觀看總人次達到4028.2萬,占到了2020年中國電影觀影總人次的8%。[14]
在頭部效應愈趨集中的背后,同樣凸顯出動畫電影發展不甚平衡的現象,2020年度表現尤為明顯。2020年,一部作品《姜子牙》占到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的91.2%,而剩余近20部作品分得剩下8.8%的票房。當然,由于2020年的特殊性,部分較有潛力的作品紛紛選擇改檔,也進一步加劇了集中局面的形成。但是數據的背后,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動畫頭部影片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整體市場產值起到助推作用毋庸置疑,但若僅靠少有的作品拉動和維系,必然會影響動畫藝術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同時也會導致本該喜聞樂見的大眾藝術發展愈趨單一。
(四)IP效應:系列動畫電影與取自經典神話題材的動畫電影發展快速
追溯近五年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態勢,不難發現,系列電影與取自經典題材的神話電影發展快速,表現為上映數量穩步提升、票房占比優勢突出。以“熊出沒”系列為例,其憑借家喻戶曉的成熟電視IP連續7年(除去2020年第七部作品選擇撤檔,改檔在2021年春節檔)于春節檔亮相,均取得較為耀眼的成績。在2015-2020年國產系列動畫TOP10的作品中,“熊出沒”五部作品占據了TOP2-TOP5。[15]從2014年開始,選擇隔年上映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系列,也呈現出票房逐漸提升、關注度竿頭日上的態勢。同時“賽爾號大電影”系列與“十萬個冷笑話”系列均在市場中取得不錯表現,劇集動畫片仍然是動畫電影最為主要的IP轉換來源。
近年,取自經典神話題材的動畫電影同樣發展快速。縱觀2015-2021年春節檔期以及較受關注的動畫作品,多取自經典神話題材。2015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頭部作品《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根據中國經典名著《西游記》創作而成,而隨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均在傳統神話《封神演義》的基礎上進行動畫創作。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動畫藝術進行深度融合確實是當前中國動畫電影創作的重要方向,也是經過探索,市場認可度較高的發展路徑。
當前,如何根據傳統的文化題材進行時代的創新,避免規行矩步,更不能只借著中國元素的外殼而無視中國文化的氣韻。將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通過動畫藝術形式進行深度表達和原創性開發,將愈發重要。
三、新時代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思考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進原創動畫電影走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曾談到“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16]“中國文化走出去”既是我國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戰略選擇,也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有力詮釋。動畫藝術具備跨地域、跨時代、跨文化的鮮明特色,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既可以是世界符號,也可以是重要的外交組成部分。聚焦美國、日本近20年的主流動畫作品,大都承擔著表達本國價值理念、傳播本國文化思想的重要功能。
當代中國動畫電影承載著彰顯人民情懷、樹立中國精神的重要使命。動畫創作者與從事者,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主體,以作品的原創性為內核,深耕細作挖掘人民題材,表達不同年齡層次人民的精神理念,創作體現中國文化內涵且被國內、國際市場認可,并具備可持續發展力的文化精品。
(二)運用前沿數字技術,推進動畫電影的多樣化發展
動畫具有多元性與包容性,更是藝術與技術結合最為緊密的藝術門類,諸多前沿的數字制作技術便是在一部部不同樣態動畫電影的創作過程中得以研發與實現。縱觀2015年至2020年中國動畫市場的頭部作品,均在數字技術方面加以探究,其優質的視聽效果、酣暢琳琳的動作場面離不開前沿數字技術的助推與實現。數字技術的革新使得動畫電影的類型更為多樣,更易凸顯其無中生有的藝術本質。同時,隨著互聯網促進的多領域共生以及在線視頻平臺的整合與成熟,也為動畫電影的多樣態發展不斷助力。新時代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需要更為深入地推進動畫電影的多樣化發展,包括類型多樣化、題材多樣化、受眾多樣化、風格多樣化,不短擴大中國動畫電影的新空間與新領域。
(三)凸顯傳統文化屬性,展現時代烙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上曾指出要“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17]動畫作為一門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現代綜合體,在眾多藝術類型中更易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理念進行有效結合。新時代中國動畫承載著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動畫電影在創作時不能脫離中華文化本原,應充分挖掘中華文明在歷久彌新中寶貴的文化資源與藝術資源,并融入當代創作理念,通過動畫藝術的獨有表征,將傳統與時代特色相結合,為2035年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助力。
(四)不斷完善健康的動畫生態鏈,構建泛娛樂生態系統
2014年,“泛娛樂”一詞被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中央部委的行業報告收錄并重點提及,主要指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的縮寫)為核心,以受眾關注、喜愛為主體,從而構建的影視、動畫、游戲、文學等多種文化創意產業互動業態。而與傳統影視相較,動畫的衍生性、IP性與泛娛樂性都更具優勢,也更易形成品牌效應。2020年福布斯全球品牌價值100強排行榜顯示,迪士尼作為唯一一個躍進前十名的文創品牌,排名第七。[18]回溯其商業模式與業務板塊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構建了一條以動畫內容為核心,并廣泛向影視、游戲、廣播電視網、主題公園不斷延伸的完整產業鏈條,并在整合與聚集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系列有效的IP管理策略。
中國動畫電影可持續生態產業鏈的建立,不僅僅表現在票房收入、觀影人次、放映場次的逐年提升,還應體現在制片主體、創作主體、發行主體、院線與影城主體等電影生產與運營鏈條中各個環節的逐步完善,藝術、科技與經濟功能定位明確,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兼具;并在以電影內容為主體的同時,突出IP效應,逐步加強生態系統的多元融合,不斷拓展以動畫電影內容為主體從而進行衍生開發的增量空間,構建中國特色的泛娛樂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中商情報網.2020年中國電視動畫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EB/OL].(2020-10-23)https://k.sina.com.cn/article_1245286342_4a398fc600100whgr.html.
[2][3]中國電影票房榜[EB/OL].(2020-12-31)http://www.boxofficecn.com/boxoffice2020.
[4]中商情報網.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新增銀幕[EB/OL].(2021-01-06)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10106/1122381332280.shtml.
[5]中國電影報.2020年度中國電影市場數據報告[EB/OL].(2022-02-08)https://www.1905.com/news/20210208/1503666.shtml.
[6]藝恩電影智庫.2019-2020動畫電影市場研究報告[EB/OL].(2020-11-21)https://www.sohu.com/a/433316045_120505321.
[7]中國電影票房榜[EB/OL].(2021-02-06)http://www.boxofficecn.com/boxoffice2021.
[8]貓眼專業版數據.2021春節檔數據洞察.(2021-02-18)http://piaofang.maoyan.com/calendar.
[9]貓眼專業版數據.(2021-02-20)http://piaofang.maoyan.com/movie/1298938.
[10]貓眼專業版數據.(2021-02-20)http://piaofang.maoyan.com/movie/1243239.
[11]貓眼專業版數據.(2021-02-23)http://piaofang.maoyan.com/search?key=熊出沒.
[12][14]貓眼專業數據.(2020-11-20)http://piaofang.maoyan.com/movie/1211269.
[13]貓眼專業數據.(2021-02-23)http://piaofang.maoyan.com/movie/1299124.
[15]藝恩電影智庫.2019-2020動畫電影市場研究報告[EB/OL].(2020-11-21)https://www.sohu.com/a/433316045_120505321.
[16]新華社.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5-10-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17]人民日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EB/OL].(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18]Forbes China.福布斯2020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發布[EB/OL].(2020-07-28)https://www.forbeschina.com/business/5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