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高職勞動教育是“五育”體系中相輔相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五育”體系中具有特殊使命和作用,提出高職院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三全育人”體系、勞動教育內容要圍繞工匠精神展開、勞動教育方法要重點強化實踐性教學、并注重培養“雙師型”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等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勞動教育 “五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7-0007-03
勞動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我國學校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這為高職院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育”教育體系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一、高職勞動教育是“五育”體系中相輔相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職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有共同的教育對象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對象基本上是“00后”大學生,他們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務實化的人生理想使他們更加關注人生價值的實現?!?0后”成長過程中,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已經得到極大改善,他們在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成果的同時,對個人前途和理想也充滿希望。當代大學生對人生理想的認知是現實和務實的:人生理想就是個人應該努力奮斗,個人努力是理想實現的關鍵,個人理想實現了,才能為社會、國家、家庭做貢獻,工作、婚姻、事業是主要追求。其次,個性化的價值追求使他們更注重個體情感體驗和價值實現。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人民生活水平開始逐步走向富裕,社會生活呈現多元化的格局,開放的中國使高職學生受到多樣文化的沖擊,加上“電商”“主播”等個性化工作方式的出現,他們對個體與集體關系有與眾不同的認識,即集體的價值在于包容、拓展個體的個性,幫助個體在集體中實現人生價值。可見,“00后”具有強烈的個體意識和個性化的價值追求。再次,自主化的行為方式使他們有自己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式?!?0后”高職學生的父母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又有一定的平等、包容和開放意識,學生受教育的形式也呈現“學校教育+網絡教育+輔導班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的特點,他們不再拘泥于課堂和書本的學習,更注重在活動、體驗、網絡中去獲取知識和技能。因此,學?!拔逵斌w系應該聚焦“00后”的這些特點和特征,遵循他們的成長規律,共同發力,協同育人。
(二)高職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高職院校主要面向生產、服務、管理一線崗位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并重,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梢?,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勞動教育總體目標是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勞動教育同時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特別是高職的勞動教育的目標與其他“四育”教育目標更加契合。首先,從與德育目標的關系看,高職勞動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人民的家國情懷,更加注重培養敬業愛崗、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的奉獻精神和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這些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向同行。其次,從與智育目標的關系看,高職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與今后工作崗位的勞動要求保持一致,勞動知識、勞動態度和勞動技能教育往往與專業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相融合。勞動教育是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進行設計和實施,可見職業院校的“勞育”與“智育”目標是一致的。再次,從與體育目標的關系看,高職學生今后大多是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的勞動者,工作環境相對比較艱苦,更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魄,勞動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更注重培養勞動技能和能力,包括健康身體和心理教育,這與體育教育的增進學生健康、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等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最后,從與美育目標的關系看,高職勞動教育與職業、崗位勞動相一致,它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創新教育,其中工匠精神要求勞動者在創造和創新中要精益求精,要懂得塑造美、感受美和欣賞美,這和美育的目標是一致的。
(三)高職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有相同的教育方法
高職“五育”有共同的對象和總體目標,因而必然有一些相同的甚至交融的教育教學方法,它們可以互相借鑒和使用。首先,“五育”都需要“三全育人”?!叭恕奔慈珕T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是新時代對學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高職德育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和學校管理服務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而高職的勞育和智育、體育和美育也同樣是“三全育人”的過程,它們不僅包含校內外、課內外、線上線下全過程、全方位教育,也包含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學生與企業師傅甚至與家長之間相互學習教育,呈現出全員育人局面。其次,課程思政是“五育”共同的教育方法?!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包括勞動教育、體育、美育等所有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要充分、全面、深入梳理專業課和通識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形成協同效應。再次,產教融合“雙元育人”是“五育”協同育人的必經之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高職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協同育人的本項要求?!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職業院校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扶持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舉辦各類職業教育。最后,重實踐教學與知行合一是“五育”的有效途徑。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類型,所以無論是德育還是智體美勞“四育”都強調開展實踐性教學?!陡咝K枷胝喂ぷ髻|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對德育提出要求: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蛾P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智育提出要求:高職實踐性教學時數占總教學時數50%以上?!蛾P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地位顯而易見?!蛾P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強化實踐體驗?!兑庖姟穼趧咏逃囊笫牵悍蠈W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可見,注重實踐教育和知行合一是“五育”的共同特征。
二、高職勞動教育在“五育”體系中的特殊使命和作用
(一)高職勞動教育有獨特的使命任務
高職德育的使命是培養良好品德,智育的使命是培養專業知識能力素質,體育的使命是培養健康體魄,美育的使命是培養審美能力和真善美素養。《意見》明確規定了學校勞動教育的三大使命任務,即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養成科學的勞動精神,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和良好的勞動習慣。高職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立德樹人、德技兼備是高職院?!拔逵钡墓餐繕撕腿蝿铡8呗氃盒E囵B的是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技術技能人才,對勞動精神、勞動技能、勞動習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根基層、敬業愛崗、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等都是高職勞動教育追求的目標。
(二)高職勞動教育有不同的教育內容
高職德智體美勞“五育”是從不同方面共同完成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共同目標,各自有不同的教育內容。高職德育在“五育”體系中占有主導、首要地位,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育人、職業道德等。高職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教學內容圍繞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如消防體育技能、警察體育技能等)開展。高職美育的主要內容是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靈,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眾所周知,普通學校的勞動教育內容主要是以體力勞動為主、多種形式結合,兼顧手腦并用、安全適度,教育引導學生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而高職勞動教育的內容更廣泛,要求更高,比如勞動課程內容包括勞動法律、勞動關系、勞動經濟、勞動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職業衛生的教學內容,勞動精神更加注重敬業愛崗、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教育,勞動技能與專業技能、崗位技能緊密結合。可見,高職勞動教育內容的特殊性更好地體現了其綜合育人的功能和價值,更能凸顯其地位和作用。
(三)高職勞動教育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就一般學校而言,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三全育人”、思政課教育、第二課堂等。體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有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等。美育教育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完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普及藝術教育推進機制。勞動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由于高職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育方法更為復雜和全面,它滲透在專業教育的方方面面,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全育人”等途徑,以打造工匠精神為核心,使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例如,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探索構建勞動教育“1+6”教育體系,“1”就是以一門勞動教育課程為中心,“6”就是以專業課程、思政課程、第二課堂、校園文化、實習實訓、創業就業等六大教育途徑為依托,形成合力,建立高職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和方法
(一)將勞動教育納入學?!叭恕斌w系
新時代“五育”是一個有機整體,所以要整合“五育”教育資源,把勞動教育融入學?!叭恕斌w系中,納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做到有規劃、有措施、有檢查、有保障。要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把它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做到有課時、有學分、有教材、有評價標準,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第二課堂、頂崗實習等所有教學活動中,通過學校統籌、部門協調、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線上線下合力等有效途徑,形成有利于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使“五育”相互融通、相互作用、相互推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二)勞動教育內容要圍繞工匠精神展開
培養“大國工匠”是新時代高職教育的光榮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因此,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要緊緊圍繞工匠精神開展。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把勞動情感、勞動態度、勞動精神等勞動價值觀與實踐性教育有機結合,不僅注重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更加注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勞動價值觀引領;不僅注重勞動課程知識的培養,更加注重日常養成和勞動習慣的培養;不僅注重校內勞動教育,更加注重校外實習實訓等勞動實踐鍛煉。通過思想領先、價值引領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三)勞動教育方法要重點強化實踐性教學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就決定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強化以技能培養為中心的實踐環節教學是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勞動教育要與專業實踐性課程有機結合,圍繞職業關鍵技術技能設計勞動實踐性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大實習實訓勞動、職業體驗見識勞動、頂崗實習勞動等比重,確保勞動教育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按照企業工作崗位需求共同確定勞動課程標準、勞動流程、勞動評價體系,在實習實訓特別是頂崗實習過程中共同實施勞動教育,強化勞動流程、勞動標準、勞動規章制度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使用勞動工具,適應企業勞動的組織形式,激發改進、創新技術和管理的熱情。
(四)注重培養“雙師型”勞動教育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主要是由專業教師去實施,所以培養一支高素質、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迫在眉睫。一是要設立勞動教育課程專任教師崗位,建立勞動教育教研室(組),為勞動教育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二是注重從企業引進勞動模范和能工巧匠作為勞動教育專任和兼職教師,讓他們成為勞動教育課程負責人和骨干,提高勞動教育師資隊伍質量;三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聯合培養勞動教育師資,安排專業教師到合作企業掛職鍛煉,深入生產一線了解生產勞動流程和勞動規章制度,掌握本專業所需的生產技術和勞動技能,快速、全面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四是建立合理的考核和激勵制度,提高實踐教學和實踐能力的考核比例,加大“雙師型”教師在職稱、晉升、課題申報、薪酬等方面的考核權重。
【參考文獻】
[1]田鵬穎.推進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的“五育”融合[EB/OL].(2020-04-20)[2020-12-20].http://ex.cssn.cn/mkszy/yc/202004/t20200420_5116135.shtml.
[2]劉紅麗.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的關系[J].教育家,2019(17).
[3]賈厚林.新時代職業學校勞動教育的內涵、目標與實施路徑[J].職教通訊,2020(6).
[4]楊秋月,陸葉豐.勞動教育在職校落實的現實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9-09-17(9).
[5]鄭大發.什么是新時代的“工匠精神”[N].人民政協報,2018-08-30(3).
[6]陳理宣,劉炎欣.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的基礎關聯和價值彰顯[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
注:2020年度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重點科研課題項目“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在德智體美勞‘五育體系中地位與作用研究”(GXAZY2020KYA0003)
【作者簡介】霍江華(1973— ),男,廣西河池人,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應急安全文化。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