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貞 鄧蒙 覃嫻靜 江南 馮啟明

【摘 要】本文主要就培養目標、研究方向、課程體系設置與學分要求、社會實踐等內容對我國10所高校的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進行比較分析,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優化培養方案的建議:以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培養目標,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按照“綜合、特色”的原則,合理設置研究方向;以培養目標為導向、以需求為依據,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培養方案要體現社會實踐的特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升碩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
【關鍵詞】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 碩士研究生 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7-0029-03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專業是醫學和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重點培養能夠綜合運用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揭示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對群體健康的影響,采取社會措施防治疾病,以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改革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近年來,我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迅速擴大,但培養質量有待提高。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對提高該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至關重要。目前全國高校對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均無統一的要求。本文通過檢索10所高校在網站上公布的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對比分析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研究方向、課程體系設置與學分要求、社會實踐等內容,以期發現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優化培養方案提出相關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為關鍵詞,對高校網站進行檢索,共收集了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蘭州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10所高校制訂的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對上述高校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研究方向、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社會實踐等內容進行對比分析。
二、結果分析
(一)各高校的專業設置一般情況
10所高校中,有7所以公共管理一級學科招生,3所以醫學一級學科招生。5所高校的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專業開設在管理學院,4所開設在公共衛生學院,1所開設在醫學院。
(二)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
10所高校的培養方案均體現培養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較強的事業心、創新能力和獻身精神,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管理人才的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熟悉所從事研究領域的新進展、新動向;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承擔本學科教學或獨立擔負某些專門工作的能力。但不同高校對培養人才類型的具體描述不同。中國人民大學描述為“從事衛生行政以及醫藥管理部門高層次、高素質的專門人才”,西南財經大學提出培養“從事健康政策分析與經濟管理實際工作或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素質的學術研究型及應用型的綜合型人才”,復旦大學要求“造就一流的衛生管理學者和高層次管理人員,畢業后適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各級各類與衛生相關的行政部門”。
(三)培養方案中的研究方向設置
各高校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專業的研究方向根據學科特點和專業師資結構與研究特色而設置,詳見表1。各高校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醫院管理、衛生經濟、社區衛生服務、醫療保險、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政策評價、醫學教育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些高校根據自身情況設置了某些特色研究方向,如中國人民大學的人口健康與衛生服務,西南財經大學的健康治理,南方醫科大學的健康行為測量,蘭州大學的農村衛生管理,廣州中醫藥大學的臨床心理與管理心理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的心理健康與管理,復旦大學的衛生技術評估等。
(四)培養方案中的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各高校的課程學分要求見表2。畢業總學分要求差異較大,最低(首都醫科大學)為21學分,最高(西南財經大學)為47學分。設置的課程一般分為公共必修課、學位必修課、學位選修課。各類課程學分要求差異也較大。公共必修課學分要求為4~12學分,學位課必修課學分要求為5~24學分,學位選修課學分要求為3~16學分。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課一般包括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英語3門課程,部分高校把衛生統計學、社會研究方法、SPSS應用等方法學課程列為公共必修課。學位必修課一般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研究方向課。10所高校中,學位必修課開設較多的課程有衛生事業管理學(9/10)、衛生經濟學(9/10)、衛生政策學(8/10)、醫院管理學(6/10)、衛生(醫學)統計學(6/10)、管理學基礎(5/10)、社會醫學(4/10)、社會研究方法與統計軟件應用(4/10)等。學位選修課為前沿性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各高校選修課普遍在10門左右。有些高校根據其研究方向設置某些特色課程,如西南財經大學開設的健康治理理論與方法,廣州中醫藥大學設置的管理與心理測量方法,華中科技大學開設的藥物政策分析,復旦大學設置的衛生技術評估理論與方法、衛生服務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等。這些課程體現了這些高校的研究方向特色。
(五)培養方案中的社會實踐及其他環節
10所高校中,有5所學校要求研究生參加本學科本科生的教學實踐,包括輔導答疑或指導課堂討論、實驗、實習等教學活動;有7所學校要求研究生參加學術講座并納入總學分;有5所學校要求研究生到衛生行政部門或醫療衛生機構實習。此外,有7所學校要求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答辯前或申請學位之前有公開發表的論文,其中5所學校要求論文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
三、相關建議
(一)以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培養目標,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加快建設一支職業化衛生管理隊伍,醫療衛生領域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管理人才。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生畢業后大部分到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但目前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不適應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培養方案應明確人才培養定位,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改變以科研為導向建立的傳統的培養模式,以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主要培養目標,以適應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對職業型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按照“綜合、特色”的原則,合理設置研究方向
調查顯示,各高校的研究方向過多,除了1所高校只設有2個研究方向外,其余高校設置的研究方向均在5個及以上,有1所高校設置的研究方向多達10個。另外,研究方向缺乏綜合性:一些高校的研究方向狹窄,相當于一門課程,甚至一門課程的某一章節內容;有的研究方向按研究深度和范圍分類;有的按研究對象分類;有的按研究目的分類。筆者調查發現,一些高校根據學科優勢,設置了“人口健康與衛生服務”“健康治理”“健康行為測量”“臨床心理與管理心理研究”“衛生技術評估”等特色研究方向,但整體看特色研究方向數量不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是新興學科,需要借助學科外的一些研究方法來推動學科的發展。“綜合”是為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增加全方位能力;“特色”是考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社會的需求,體現學科優勢。因此,應結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按照“綜合、特色”的原則設置研究方向,以支撐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以培養目標為導向、以需求為依據,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各高校相關課程體系設置存在如下問題:一是部分課程設置隨意性較大。一些高校課程設置不是從學科和培養目標所需的知識結構出發,而是根據現有師資開設課程,存在因人設課的現象,缺乏科學論證。二是理論性課程偏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實踐性課程偏少。因此,應以培養目標為導向、以需求為依據合理設置課程體系:一方面,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圍繞學科建設設置課程體系。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專業主要為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課程應圍繞應用復合型人才能力培養而設置。針對研究方向過于分散的問題,可根據學科本身的發展規律和研究方向特色,對現有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促使研究方向向綜合性和特色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設置跨學科和學科前沿課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增設一些醫學與管理學相互滲透和交叉的選修課;學位必修課設置要充分體現追蹤前沿的要求,增加一些理論前沿性和探索性的課程。
(四)培養方案要體現社會實踐的特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升碩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
有調查顯示,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約90%會到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職能部門從事管理工作。因此,如何在培養過程中提升碩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至關重要。碩士研究生的管理能力可以通過參與社會實踐進行培養。筆者調查發現,所調查的10所高校中,有一半高校培養方案沒有明確規定研究生必須參加社會實踐。因此,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培養方案中,應強化社會實踐教學,讓碩士研究生走出校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派送碩士研究生到衛生部門或醫療衛生機構職能管理處室進行輪轉實習,并將實習單位的考核納入研究生總體成績考核中。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檢索高校網站,收集了10所高校的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碩士專業的培養方案,分析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研究方向、課程體系設置與學分要求、社會實踐等內容,并針對培養方案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培養方案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為高校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培養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何暢,左軍,關曉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優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0).
[2]劉穎,汪梅,楊海琴,等.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1).
[3]王冬,邢曉輝.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1(6).
[4]洪學智,程薇,楊紅.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課程設置改革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4).
注: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課題“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JGY2017037)
【作者簡介】李 貞(1983— ),女,山東泰安人,廣西醫科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副主任技師,研究方向為衛生事業管理、健康管理;鄧 蒙(1997—),女,安徽亳州人,廣西醫科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覃嫻靜(1992— ),女,廣西都安人,廣西醫科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醫學與公共衛生管理;江 南(1988— ),男,廣西柳州人,廣西醫科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衛生政策;馮啟明(1963— ),男,廣西防城港人,廣西醫科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政策。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