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旻


【摘 要】本文以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為例,從教師、教材和教法三個方面,將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中,提出構建“3353”教學模式即“三雙三導師五感體驗三考評”模式:搭建“三雙”并軌,多方面融合;組建“黃金三導師”,多渠道教學;注重“五感體驗”,多樣化培養;采用“三方”考核評價,多維度提升。
【關鍵詞】“三教”改革 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程 課程思政 ?職業素養 雙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7-0079-04
現代酒店管理概論,也稱酒店管理概論或者飯店管理概論,是高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對學生從初識酒店到了解酒店再到全面認識酒店、掌握酒店專業學習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激發學生課程興趣和職業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提出“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務,解決教學系統中“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適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引領,結合“職教20條”、產教融合等需求,針對行業的培養標準和方向,以酒店管理專業基礎課程現代酒店管理概論為例,探索在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融入課程思政;同時,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著重培養學生行業信仰、行業自信和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從業自信和行業忠誠度,弘揚工匠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
一、課程思政與職業素養融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的使命
2019年3月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大學教育的重要擔當與使命。
(二)職業素養教育是行業的挑戰
創新與敬業是職業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當前學生需要具備的一種優良素質。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就業的專業不對口、頻繁換工作、從業無自信等情況相繼出現,無形中加大了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的培養難度。作為服務業起步比較早的酒店行業,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國內外酒店的發展,酒店業對人才的引進和需求也呈現緊缺的趨勢,酒店行業需求和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供給不對稱,酒店的課程設置和酒店行業標準存在落差,作為現階段高校培養的以“00后”為主體的酒店后備力量,在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方面面臨極大的挑戰。
(三)思政教育與職業素養雙融入是全方位育人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要堅持做到“八個相統一”,其中提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即要努力“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在傳統教學中,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是兩個獨立的體系,思政課教師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教師主要講授專業知識原理,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沒有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沒有真正做到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做得不到位。職業院校如何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融合,推動思政課內涵建設,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已然成為重要課題。
二、高職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程“三教”改革思路
在“三教”改革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整合課程內容,針對每個課程板塊,將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教育相融合,使思想價值引領與酒店行業崗位特點相結合,制訂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方案,達到培養具備“理想信念、雙創意識、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的酒店專業人才的目的。為此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教師方面,打破傳統的“一課程一教師”的教學模式,從思政、專業和行業角度出發,在教師隊伍上進行整合,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教學能力;二是教材方面,時刻關注酒店行業發展業態和人才供求動向,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整合本課程教材內容,對酒店工作過程系統化進行研究,重新梳理模塊,從縱向、橫向將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其中;三是教法方面,利用多種教學平臺,將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化教學融會貫通,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對不同的知識模塊采用最優教學方式,做到融會貫通。在“三教”改革的基礎上,注重教學過程考核和結果評價,通過建立多方教學考核評價,從不同角度設置教學考核評價內容,反饋和改進相關教學設計(見圖1)。
通過以上實施路徑,真正發揮出現代酒店管理概論基礎課程的基礎作用,為與本課程同步的課程如“餐飲服務與管理1”“酒店服務禮儀”“客房服務與管理”“酒店服務技能訓練”等相互銜接,以及后續課程“餐飲服務與管理2”“前廳服務與管理”“酒店市場營銷”等做好鋪墊。在課程設計時,既考慮了避免與平行課程內容的交叉與重復,也考慮到了與后續課程內容的銜接;既立足學生將來入職時工作崗位對專業知識的需求,也立足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
三、高職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中課程思政與職業素養融合的實踐
(一)構建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課程體系
現代酒店管理概論作為一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應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模式和先進教育理念,以及國內外酒店行業企業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分析,參照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具體要求,從基本教學理念出發,合理設置教學框架,明確教學目標。課程總課時可以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劃分為32個、36個或者48個課時。在內容上,把課程內容劃分為5個板塊:酒店前生今世篇、酒店管理理論篇、酒店部門管理篇、酒店品牌與文化篇、酒店運營管理篇。課程板塊的設置是結合酒店崗位需要和具體工作內容,將酒店工作過程化進行整理和歸類,梳理和整合碎片化知識,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學習,學生全面了解酒店業的基本概況,學習和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掌握酒店各個部門運營與管理模式,認知國內外酒店知名品牌和企業文化,并能夠通過所學知識,成立以小組為單位的主題酒店運營模式PK賽進行實踐形成系統的學習思維和學習體系(見表1)。
在此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基礎上,通過構建“3353”的教學模式,探索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相融合,結合時代特色和行業特點,實現全方位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打造“3353”教學模式
結合高職學生愛動手但基礎知識薄弱,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的特點,打造“3353”教學模式即“三雙三導師五感體驗三考評”。從教學渠道、師資隊伍、學生學習培養體驗和考核機制等方面入手,將理論知識貫穿于實踐知識中,強化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最終達到技能實踐專業化、理論學習系統化的目標。
1.“三雙”并軌,多方面融合
將課程思政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將線上與線下教學同步進行,把校內授課和校外實踐相結合,進而達到教學目的。第一,“雙融合”即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結合課程性質、酒店行業特色和酒店職業素養,將課程思政巧妙地融入課程教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行業自信,樹立行業責任感和使命感。第二,“雙線”是指借助多媒體教學和學習軟件(目前主要選定超星學習通),采用線上和線下的雙線教學工具,定期發布課前、課中和課后作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及時做出教學調整。第三,“雙平臺”是指把校內授課和校外實踐相結合,校內授課分為課堂授課、實訓室授課,校外基地是在校內課堂授課的基礎上,將相關的知識模塊和實踐模塊放到酒店實際工作過程中,通過酒店工作情境和實踐體驗鞏固和提高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真正打好理論和實踐基礎。
2.組建“黃金三導師”,多渠道教學
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程將教師資源進行最優組合和配置,采用校內思想政治教師+校內專業教師+校外企業導師(師傅)的“黃金三導師”制,校內思政課教師負責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課程思政前沿思想;校外企業導師(師傅)將國內外酒店行業動態、行業特色和崗位需求進行整合,加強職業素養教育;校內專業教師則是將思政課教師和校外導師的教育內容進行整合,做到思政、行業和職業素養的融合。三位導師定期進行討論和集體備課,梳理、整合和更新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做到環環相扣、步步統一、層層遞進,使思政內容能夠自然滲透到職業素養中。
3.注重“五感體驗”,多樣化培養
通過思想價值引領,探索行業和職業特色,結合五大課程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從感官和心理上達到新的境界,即新鮮感體驗、安全感塑造、使命感植入、幸福感提升、創新感培養的“五感體驗”,為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和良好職業道德奠定基礎。第一,新鮮感體驗。考慮到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學生對行業的認知非常模糊,對未來規劃感到迷惘,但是對行業的認知存在著無限的探索欲和新鮮感,因此,采用基礎課程涵蓋的職業和行業“初認知、初探索和初嘗試”的步驟,通過基礎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的行業認知,激勵學生的行業自信,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第二,安全感塑造。學生的安全感源于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和自我意識。在大環境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結合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了解酒店業的國內外發展歷程,剖析中國酒店業的發展利弊,讓學生學會分析酒店業發展大環境,同時采取案例分析或者頭腦風暴等方式,解決不同時期酒店業發展碰到的困難。在微觀環境和學生自我意識方面,專業教師和酒店教師言傳身教,悉心指導,樹立典型,培養學生獨立自信的性格,加強酒店職業素養教育。第三,使命感植入。將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教育融入自我成長中,引導學生關注自我,客觀剖析自身優缺點,結合酒店崗位特色、職業特點選擇適合的自己的職業方向,針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進行改變,加強意志鍛煉,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責任感和使命感。第四,幸福感提升。從初學酒店知識的新鮮感,到宏觀微觀環境給予的安全感,再到作為酒店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而深刻挖掘酒店文化,感受文化帶來的自信,最終找到作為酒店人的幸福感和歸屬感,這些都需要將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教育巧妙融入課程設計中,通過不同的課程內容給學生不同的引導,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樹立行業自信和行業幸福感。第五,創新感培養。創新感培養需要學生在以上各個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吸收和消化,發揮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愛思考、苦鉆研、求創新能力,結合崗位特色,在熟悉工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創造,如研制和開發新產品,加強團隊溝通和領導等,在不斷創新中獲得自我價值感,激發創造熱情和工作熱情,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4.采用“三方”考核評價,多維度提升
采用“學生自評+團隊成員互評+導師考核”的“三管齊下”的三方考核評價模式,從知識、情感、技能、能力多維度進行考核和評價。現代酒店管理概論課程應圍繞“個人與團隊”的合作方式,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鼓勵學生自發選擇組員,自行組成團隊,發揮個人和團隊在課程中的作用,鼓勵學生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重視團隊合作,學會協調個人和團隊之間的各種關系,提高個人和團隊能力。通過學生自評、團隊成員互評,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自我團隊角色和團隊成員,提高自我管理和團隊管理能力,將團隊功能發揮到最大化。導師考核的方式要求教師要做到“一內容一反饋”,每個模塊的內容講授結束后,要進行教學反饋,可以通過作業布置、學生答疑解惑等方式,檢測學生對每個模塊內容的吸收和消化程度。同時,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在教學考核和教學反饋中,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反思教學行為,盡可能地將教學重心從“教”轉為“學”。在學習方式上,要盡可能從單一環的學習轉向多環學習,關注學生的心智特點和成長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在情感因素上,要從單一因素轉換到多維因素,培養學生用腦學習、用心感悟、用手實踐。總之,教師要注重教學考核和教學評價,注重教學過程的知識輸入、轉換和輸出,通過不斷改進多種教學平臺和教學手段,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三教”改革給職業院校教學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內容為基礎,以任務驅動為載體,在課堂中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在課程內容中,課程思政與職業素養的融合應結合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行業特色,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而單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和職業素養融合只是初步的嘗試,應結合專業特點、行業特色,搭建專業課程思政與職業素養融合的課程體系,通過建立健全思政特色和行業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利用學校的專業平臺,搭建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相長之路。
【參考文獻】
[1]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2]吳言明,秦鵬.基于多遠融合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分配培養模式研究與時間——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為例[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
[3]常變榮.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專業課程的實踐研究——以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94).
[4]唐恩富,萬璽.基于MOOC理念的酒店管理概論課程雙語教學改革研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5]劉靜江.任務驅動法在《飯店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8(11).
注: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時代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學生‘雙創型人才職業素養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GXGZJG2018B071)階段性成果;2020年度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項目“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雙融合的高職酒店課程研究——以《現代酒店管理概論》為例”(XY2020YB001)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馬 旻(1985— ),女,廣西德保人,壯族,碩士,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高等職業教育研究。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