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郭艷
摘 ?要:“人格”是指一個人的多層次特征的綜合,包括他的性格、氣質、能力等,或者是道德、榮譽和個人責任的形式。在這方面,人格實際上是一個反映個人特征等多方面的系統,包括積極的精神傾向和穩定的精神特征。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落實這一培養任務有著較強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健康人格;有效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3-0009-02
【Abstract】“personality” refers to the synthesis of a persons multi-level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his character,temperament,ability,etc.,or the form of morality,honor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In this respect,personality is actually a system reflectin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including positive mental tendency and stable 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urrent education.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is cultivation task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Healthy personality;Effectiveness;Measures
語文教學能夠為學生們提供知識、技能和情感,凈化學生心靈,培養和健康的人格。我認為教師應采取以下行動,改善學生在語文教學方面的健康狀況。新課程的規定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培養學生的高效學習,同時也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塑造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1.意義
健康的人格形成有助于對中學生生活和價值觀產生極大的影響。中國是世界上道德教育重視程度非常高的國家之一。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和和諧、健康的人格,教師不僅要強調外部標準的方向,還要強調學生的內在感受。目前,許多社會環境因素對中學生有重大影響,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由于缺乏家庭和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媒體感染和他們成長的不平衡,一些中學生遭受人格障礙。因此,要積極建立學生的人格需要與家庭、學校和社區合作。
2.語文對高中生人格培養的影響
在學習心理學之前,大多數人對人格或人格的概念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這個觀點都沒有形成一致性。人格一詞來源于拉丁面具,這是戲劇中的一種特殊的面具,也是角色身份的一種表達。在我國,京劇中的大花臉等也是一種人物性格的表達。對人格的理解,各個行業,各個階層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研究人員可能會忽略許多特定的定義,因為不是專業的人員下的定義。從我國《現代漢語詞典》中查看,發現“人格”一詞的解釋:它是一個人的許多特征的綜合,包括人格、性格、能力和其他特征、道德特征、榮譽和義務。在這方面,人格實際上是一個反映個人特征的單一反應系統,包括積極的精神傾向和穩定的精神特征的綜合。
健康的人格是一個廣泛而復雜的概念,沒有統一的定義。北京社會科學院的社會學家許金聲認為,良好的人格應該是,一個人的知、情、意可以被正確地培養和發展。健全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統一,全面素質的統一,對于健康的方向,良好的性格,和諧和平衡的性格方面,應該追求和建立。
人格教育有多種形式,但語文教育的工具、意識形態和完整性,使語文教育成為培養學生人格和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方式。2001年7月,教育部長制定的全日制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中重要的交流和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一個基本特征是教學與人類的統一。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積累了太多的民族智慧。語文是中國文化、歷史和傳統的載體。充滿了中國的精神和智慧,是民族凝聚力和生存動力的結合。從語文教學中看出,能夠促進未來幾代人的思想,并為語文教學提供機會。語文教學不僅對文化有價值,而且非常美麗,這使得他們比其他教學材料受教育程度更高;在語文教學中,邏輯思維因素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認知結構。語文教學中的美學因素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學品味。良好的人格在語文教學中是發展人格所必需的條件。為了讓學生有創造力、有競爭力并為社會做出獨特貢獻,教師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格。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克服人格障礙,不斷地提高他們的能力,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負責。
3.措施
(1)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認知
在語文課堂教學上,老師對每一個問題都有最令人滿意的答案,教師將標準答案公布給學生,能夠鼓勵學生。但是從長遠來看,會造成課堂上學生總是猜老師在想什么,當他們知道的時候,他們不想說話。在提出這些想法之后,教師不僅阻礙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剝奪了他們自己自主思維的能力。因此,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的知識和標準強加給學生。應該更多地聽取和尊重學生的意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自己的地位以及作用,那便是重要的引導者在講解語文課文時,需要讓學生能自主思考,而不是跟隨教師的腳步來逐字逐句對課文進行分析。就語文閱讀這一部分內容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讓學生能不斷提升閱讀理解力,而且需要他們和文本和作者展開高質量的對話,必須在自主探索中實現。
(2)老師應該取信于學生
如果教師想要增加他們對學生教育的影響,他們必須贏得學生的信任。如果教學中有錯誤,老師應該誠實地告訴學生,如果老師和學生之間有矛盾,也要適時和學生道歉。這樣能夠保證學生相信在地位上和教師是平等的,有利于學生意識里公平公正理念的培養。一個有高尚人格的人可以讓學生從心底向你致敬。老師也應該有很多知識,這不僅是教學的先決條件,也是贏得學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礎。因此,老師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樹立高大的形象,它可以產生健康的人格和成功的教育。如果不是,就像盧梭說的,“一個欺騙學生的老師現在可以毀掉所有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在其共同目標上產生了“獨立閱讀能力、情感積累豐富”的目標,通過對朱自清的介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荷塘月色整篇文章進行通讀,了解朱自清寫文章時的時代背景和時下環境,文中講道:寫這篇文章時是朱自清剛下課回來,看到妻兒熟睡,不愿打擾他們,獨自出來散步,看到了這一美景。教師要將文中美景等給學生進行重點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朱自清的想法,學生能夠從他身上學到怎樣精神品質,對學生未來建立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同時,高二年級的莊子《逍遙游》,這篇屬于文言文,整篇文章華麗大氣,盡顯了莊子的寬闊胸懷和報效國家之心,同時文中提到大鵬展翅,千歲老者等等,更是大氣磅礴,通過該篇文章的學習,要引導學生樹立寬闊胸襟,懷抱天下的胸懷。對學生的性格培養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鑒賞,表達自己的看法,課程的標準分為三個方面:“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取決于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在教育的新階段的需求。這種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是明確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為語文課程教育的作用提供全面的發揮。”重點是發展語文、美學和研究技能,促進平衡和發展。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教育”作用,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和和諧。重點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文化,因為21世紀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人才,還有健康性格的人。
(3)讓學生認識“自我”
每個人都知道所謂的“自我意識”實際上是對自我的正確評估。“自知之明”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在語文文本中,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一種教學生理解、評價和接受自己的方式。只有通過良好的自我評價,才能通過持續的努力和成功的舉措取得進步和發展,學生才能接受。如果他們接受并愛他人和生活,他們就會接受并珍惜自己。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學生的人格逐漸進入真、美、美的領域,糾正錯誤,使所有的教育都處于有利地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多講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他們看到這些極具價值的文學經典其實是從生活中而來的,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我追尋以及自我認知。
(4)通過語文進行人格教育
語文課程的最高層次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課程是意識形態對話、溝通和解決沖突的過程,也是培養健康人格的過程。在學習李白詩詞時,教師可以以“英雄”為主題,召開討論會,讓學生們在會上討論了自己對英雄的看法。一些學生認為李白是一個驕傲的英雄,因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沒有人能做到,辛棄疾是一個愛國英雄,有些人認為林則徐是一個民族英雄。為了這個國家的存亡,虎門銷煙,他是自己國家的象征,沒有危險的恐懼,克服了困難,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英雄。
(5)解讀名句,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語文教材的許多內容是高度意識形態、政治和教育性質的,不能被取代或與政治教材相比。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視覺、情感和生活方面,在學生中培養健康的人格。對許多受歡迎的人來說,老師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語文材料的中心分析和解釋上,讓學生們在情感的背景下理解和欣賞英雄主義,培養靈魂、高尚的道德和愛國主義。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將一些名言名句摘錄下來,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這些優秀內容的影響,從而完成人格培養。
(6)情感動機鼓勵學生發展健康的人格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情感是道德信仰、原則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靈魂。教師創造要一個積極、感人的教育環境,動員學生,激發學生的共鳴,鼓勵學生迅速進入情感世界,以促進積極的人格和個人發展。老師們根據教材內容來創造情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多樣性,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和學生的靈感。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得到了各種協會和想象力的幫助。這些協會和想象力不僅有助于解決學生的思維問題,而且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和發展健康的人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運用情感教學這種方法,將自己對待工作飽滿的熱情展現給學生,這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讓他們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自己健康人格的培養奠定基礎。
4.結語
簡而言之,對生命和未來的競爭是對科學技術的競爭,最終是對領導者的競爭。因此,在我們未來的教育中,我們每個人不僅要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還要培養健康的人格。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發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金釗.個性化訓練模式對中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重要作用[J].體育風尚,2018(08):28
[2]許婭雯,徐超聲.語文教學與農村初中留守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研究[J].下一代,2020(05):1
[3]濮陽平.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9(04):248
[4]蒙政維.淺談農村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10):266-267
[5]梁秀明.淺論小學語文教學與健全人格教育[J].赤子,2019(18):94
[6]潘玲,許多禎.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學英語之友: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