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問題教學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前提條件,提出應用對策:結合生活常識創設教學情境;組建物理課堂探究小組,實現問題有效探討與交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習慣;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性與發散思維。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高中物理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2-0105-02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調動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問題教學法的關鍵點在于授課教師,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有效掌握物理知識的重點部分。
一、問題教學法的基本概念
問題教學法就是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將重點章節的知識進行提煉,以提問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解答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重點內容,同時也能夠實現自主學習,提高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問題教學法是現階段教育發展的需要,能滿足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前提條件
(一)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有效的問題
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內容掌握情況,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問題教學法作用的基礎。授課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夠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合理提問,反之,如果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就貿然提問,學生在沒有弄明白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難以激發學習興趣,也不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會大大降低問題教學法的作用。所以授課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科學合理,關系到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積極性的高低,如果難度超出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就會導致學生積極性降低,不利于物理教學任務的開展;如果問題過于簡單,會讓學生產生不重視的心態,覺得這些內容自己已經掌握,并不需要再進行深入學習,這也會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降低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同樣不利于問題教學法的有效實施。所以,要有效使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授課教師根據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合理設計問題,既滿足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對問題的需求,也盡量做好對學習進度相對落后的學生的引導,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通過有效的問題進一步掌握物理知識。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或者建議,不斷查漏補缺,更好地優化高中物理教學工作。
(二)結合教材拓展知識面,問題具有趣味性
授課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問題的設計是基于教材內容進行,又要保證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學習到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設計的問題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增強問題的趣味性更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物理課堂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結合學生平時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提問,使學生產生切身的體會,更好地學習甚至是研究知識,也可以結合當下的熱門電影,將影片中相關的物理知識融入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提高高中物理課堂學習效率。
三、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結合生活常識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對高中物理教學十分重要。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場景,在教學場景中傳授物理知識,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合理設計物理問題。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結合生活常識,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情境之中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如在講授高中物理“萬有引力”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例如:為什么樹上的蘋果熟了會掉在地上?我們拋擲一支粉筆,最終粉筆會落在哪里?這樣提出問題,學生就會認真思考:蘋果是真的落在了地上,粉筆也是落在了地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獨立思考時可以說就已經融入對物理知識的探索研究了。最后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引出學習重點,讓學生了解蘋果落地和粉筆落地的原因是存在萬有引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從而保證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二)組建物理課堂探究小組,有效探討與交流問題
高中部分的物理知識相對來說是比較復雜且煩瑣的,教師要想有效應用問題教學法展開教學,就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學習能力有清楚的認識,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將其合理地分成若干課堂研究小組。由于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與抽象性,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小組人員的整體實力,合理設計問題。讓同組的學生進行探討與交流,必須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夠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最終由一名學生代表進行觀點總結陳述;小組內總結之后,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進一步交流,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例如,在講授“光的折射”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根據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成幾個不同的探究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討論,最終由一名學生進行總結。如教師可以拿一支鉛筆放入透明的水杯之中,引導學生從一定的角度進行觀看,學生會發現鉛筆好像“斷了”,而且筆的粗細也發生了改變。這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筆看起來會變粗?”“為什么筆看起來像斷了一樣?”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仔細觀察,主動驗證教師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思考,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以及結合教材內容,總結出部分答案。由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不夠全面,導致在總結的過程中不能全面覆蓋知識點,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及時進行補充,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知識點。
(三)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習慣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提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習慣,這就需要授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夠敢于發問,通過提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也可以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提問。如在進行力學部分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了解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如力是如何合成的?又是如何分解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并結合課本知識進行解答,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具系統性。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好習慣,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實現物理知識的高效學習。
(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發散思維
高中物理學科相對其他學科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要想掌握好物理知識,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與發散思維。教師有效應用問題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發散思維。具體來說,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多元化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與分析,在不看答案的情況下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學習的同時,教師也應創新教學方法講授知識點。如講到“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在進行機械能守恒定律驗證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創新的方法(例如數學計算的方法)進行講解。
總之,學校及授課教師都應重視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把復雜抽象、不易理解的物理知識進行細化梳理,形成簡單易懂的問題,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不斷思考與交流,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升物理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王登容.問題教學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實踐[J].報刊薈萃:下,2018(10).
[2]賈艷平.探究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9(18).
[3]何治義,余明艷. 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48).
[4]顏敏.解析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7).
[5]張福娟.問題教學法引領物理課堂走向高效[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22).
【作者簡介】齊殿達(1989— ),男,甘肅武威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物理教育。
(責編 覃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