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全面鋪開,各級各類學校都十分重視教育現代化的建設與推廣。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推進數學課堂信息化更是大勢所趨。廣大一線數學教師在嘗試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開拓了眼界、積累了經驗、優化了教法,但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和思考。本文旨在分析目前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現狀,探討信息化教學視角下對初中數學課堂變革的認識和思考。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一、信息化教學的推廣背景
(一)課堂情境功能淡化
目前初中階段的新授課常常以生活情境引入上課主題,以激趣為目的,踐行從生活到數學的思維路線,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理念,減輕畏難情緒,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情境作為認知活動的信息來源,信息的儲備量和呈現手段決定了情境功能的達成。目前我們以文字語言、符號語言或圖形語言作為情境信息傳遞的載體,情境傳遞的信息是少量的、片面的,因此學生融入情境后的成果也是局限的、定向的,不足以凸顯情境的價值功能。
(二)課堂活動覆蓋面窄
如果將數學課比作一艘小船,那么課堂活動就是劃船的槳。課堂活動是生成新知的催化劑,是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的基地。我們發現,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活動在實踐過程中,總是只有一部分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活躍課堂氛圍,而總有一部分學生處在不舉手不發言的消極狀態。如此,數學課堂活動便成為了一部分學生的展現機會,而性格內向、數學薄弱的孩子便在課堂活動環節缺乏存在感,大大增加了課堂上走神的可能性。
(三)技能訓練僵化
如今,學生“刷題”成為潮流,教師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也時常進行題組訓練,認為多練就會。對于技能訓練的教學,蘇科版教材主編楊裕前教授曾說,沒有質的訓練是低效的,過量的訓練是有害的。什么是有質的訓練,就是指技能訓練的題型要典型,對每題的結構要進行詳細的剖析,并將每種結構的題型進行變式后訓練,過量的訓練是指在涉及同一知識點的同一題型上大量反復訓練。
二、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優勢
(一)以平臺促進教育公平
傳統課堂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一般只由個別同學回答,其他學生尤其是內向膽小、不愿意舉手的學生缺乏參與感,也會導致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游離在課堂之外。信息化教學可以提供搶答、隨機抽取學生作答、全員在線答題、在線投票、自主上傳圖片、同屏展示等課堂教學功能,這些功能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將每位學生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基礎薄弱的,還是內向膽小的,又或是坐在教室靠邊位置的孩子,都能得到展示機會和教師關注,大大提升了學生課堂參與感和成就感,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
(二)以資源構建多彩課堂
目前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用講授法對知識進行分析和講解,對于習慣于快速接收大量信息的現代人來說,顯得單薄枯燥,學生也會因此喪失學習的興趣,長期被動學習。相對于小學數學,初中數學更加抽象與復雜,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搜集多形式、多角度的資源展示知識的生成過程,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將字、音、像化于一體,將有效地豐富課堂表現形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如在探究棱柱與棱錐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展示課前利用軟件制作好的三維動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拖動動畫,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的數學思維過程。
(三)以數據支撐精準教學
學生嘗試解題是初中數學課堂的重要環節,也是課堂反饋的必要載體。以往課堂中教師采用提問抽答、教室內來回巡視等方式了解學生完成情況,效率較低,而且了解到的信息不夠全面,后續教學的出發點依舊是教師憑經驗認定的學生學情。信息化教學平臺能夠依托AI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時將學生的課堂前測、當堂測驗的數據展示,科學的數據讓師生一目了然。數據信息包含學生們的提交率、正確率、作答時長、所測知識點、薄弱知識點等,這些數據都能夠準確反映學生學情,為隨后的習題講評和作業布置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和參照標準,也為高效智慧課堂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信息化教學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一)校園教學設備、資源的短缺
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以現代教育設備為基礎,因此學?;A設施需要在現代化腳步中不斷更新。當下很多教育體系中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電子信息設備沒有得到普及,現代化教學水平較低。因此,目前僅是一部分學校的一部分老師正在嘗試和探索信息化課堂,偏遠地區教師缺乏開展條件,而年齡較長的教師缺乏嘗試新事物的興趣,畏難情緒普遍嚴重。
(二)信息化教學耗費教師大量精力成本
數學教學中,對教育資源的選擇不僅來自日常生活,教師需要通過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更為廣泛的素材采集工作和對教材的拓展、深化等工作,從而形成適用于當前信息化教學需要的內容。另外,為適應交互式教學課堂的新形式和學生成長的新需求,教師還需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教學設計、環節創新和課程優化.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備課時不僅要精心準備教案課件,還需完成互動平臺內的環節設置和課前的設備檢查,并且課堂上設備可能會突發故障,教師還應預設意外發生后的狀況,形成預案。
(三)學生使用電子產品上課的隱患
由于課堂師生互動的需要,學生需要頻繁使用學生設備,如學生平板,參與課堂活動。在此過程中,極少部分自律性不強的學生注意力分散,利用學生操作時間,趁教師不注意,在學生平板上做與課堂無關的事,嚴重影響學習效果.長期面對電子屏還可能會引起學生視疲勞,導致青少年近視率上升。
四、于信息化教學的優化建議
(一)輕“形式”,重“內涵”
信息化課堂需要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教學理念,不拘泥于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如今,依靠教師的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實現拍照上傳、批改展示、移動展臺、屏幕同步等功能,操作簡單易學,對教學環境要求很低.一節課中含有多個教學環節,具體實現方式決定于學生學情和教材要求,不可一概而論,通通要求信息化,現代化的教育技術雖然能為傳統課堂錦上添花,但也不可囿于形式,畫蛇添足。
(二)轉“自創自用”為“合力共享”
信息化手段的運用過程中,教師還要遵循先對已有教學資源進行分析整合的原則,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寶貴時間。目前教學資源鋪天蓋地,但是較為雜亂和零散,尋找到合適的高質量的資源非常困難,建議各級省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構建課程資源庫,如微課、優課及其課件等等,定期開設信息化教學技術課程,為一線老師信息化教學實踐保駕護航。
(三)積極嘗試探索“雙師課堂”
“雙師課堂”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有兩種形式,一、網絡課堂為第一課堂,直播或錄播均可,現實課堂為第二課堂,兩個課堂各有一位教師;二、現實課堂中有兩位老師同時參與課堂,一位教師主講,另一位老師輔助解決技術問題以及個性化輔導、并作為課堂觀察員和記錄者。信息化課堂中,教師不僅關注講授、學生反饋,還需要操作教學設備和互動平臺,課堂工作量陡增,因此不管是融入哪一種雙師模式,都將減輕教師負擔,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形成開放式教學環境,豐富學生體驗,激發學生思維,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五、結語
信息化教學為初中數學教學注入了能量,讓嚴謹深邃的數學課堂充滿了生機,也為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變革插上了翅膀??茖W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有利于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和展示方式,有利于單個知識點的展開與整體知識框架的架構,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參考文獻
[1]李文明。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探究[J]??荚囍芸?,2020(83):53-54.
[2]王幼玲?!半p師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讀與寫雜志,2019(10):84.
作者簡介:
吳藝佳(1993年12月)女,漢族,江蘇省常州市,中學數學教師,中小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