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摘要:建筑空間進行綠化的生態建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發展。建筑立體綠化是指將綠化設計作為建筑設計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結合綠色植物自身的特性,使建筑和自然環境融合為一體。包括在建筑物屋頂發展綠化,在建筑物外立面和構筑物表面發展豎向綠化。建筑立體綠化不僅彌補了地面綠化的不足,在豐富城市景觀、豐富建筑設計新手法、改善生態環境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文章對城市立體綠化相關理論進行闡釋,分析了立體綠化設計的基本原則,提出城市建筑立體綠化的策略,探討了城鄉綠化樹種選擇原則及道路綠化樹種選擇的發展對策,從樹種、當地土壤條件、植物觀賞性配比、等方面分析了在栽植綠化樹種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綠化樹種栽植的技術措施,對進一步改善道路綠化樹種現狀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促進綠化樹種的成活率,加強植物觀賞性配比,提高綠化景觀效果。
關鍵詞:建筑 城市綠化 城市建設 立體綠化
1 前言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環境成為目前重大的問題,城市的發展和擴大,使自然環境銳減,特別是使自然界綠色空間減少城市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1世紀是生態的世紀,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大氣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學品污染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問題是個發展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涉及到人類社會文明的問題。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在各項工作中都要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城市的環境建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城市綠化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 城市綠化基本概念
城市綠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融合自然的生態游憩空間和穩定的綠地的基礎上,運用生態學原理和排術,借鑒地帶性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以植物群落為綠化基本單元,科學而藝術地再現地帶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綠地。這些與綠色植物和諧共生的建筑預示了建筑的發展趨勢,并且以鮮活的實例向人們展示了“立體綠化”的概念。立體綠化是相對于平面綠化而言的。顧名思義,立體綠化就是對綠地的上部空間,一切建筑物和構筑物所形成的再生空間,運用現代園林和建筑中的各種手段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綠化和美化。城市立體綠化是指在城市范圍內,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各種植物栽植于人工改造的環境中,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城市的生態環境。
3城市綠化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
3.1凈化空氣
城市中人口密集,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使城市大氣環境惡化,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同時,城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城市溫室效應。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立體綠化可以極大程度地增加綠色植物的葉面積,增加綠地覆蓋率從而更好地平衡城市大氣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提高城市大氣環境質量,調節溫、濕度,緩減城市熱島效應。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碳氧平衡,避免了因城市人口多,工廠集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氧氣減少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這是任何先進科學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每畝綠地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9000kg,生產氧氣600kg,可供1000人的需要量,即每個城市居民要有10平方米樹林面積或25平方米的草坪面積才能滿足必須的生存環境。
3.2吸收有害氣體
植物通過呼吸有毒氣體,降低大氣中有毒氣體的濃度,避免有害氣體積累到有害的程度,從而達到凈化大氣的目的。
3.3滯塵降塵作用
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量報告顯示,有80%以上的城市面臨的主要空氣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也叫懸浮顆粒物)。要減少空氣中這類顆粒物的懸浮,有一重要措施就是要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幫助城市降溫。因為這能減少城市地面向上升騰的熱氣流,使顆粒物降落下來,附著于地面、建筑表面和植被中。國際上已有多種給城市降溫的做法,總結起來主要有用樹木遮蔭,讓地面透氣,植多層植被,使攀緣植物上墻,減少能源消耗等等。科學工作者發現,在排放相同,但有樹木和無樹木的兩個街道上后者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要比前者高出十倍。樹木具有降低風速的作用,隨著風速的減慢,空氣中攜帶的大量煙塵也會隨之下降,由于植物葉表面不平,多茸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飄塵,經過雨水沖刷又能恢復吸滯能力,高大喬木枝繁葉茂,總葉面積大,粗糙,滯塵能力最強。
3.4降低噪音
現代城市噪音污染越來越嚴重,噪音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嚴重的還能危害人們的健康,影響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和精神四應,導致人們出現精神不振、疲勞過度、血壓增高等癥狀。利用喬木的龐大樹冠和枝干,則可以吸收和隔離噪聲。據測定,在沒有樹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聲強度比兩側種滿樹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可見,城市綠化對減少噪音污染很重要。園林植物具有較明顯的減弱噪聲作用,噪聲波被樹葉向各個方向不規則反射而使聲音減弱,另外噪聲波造成樹葉枝條微振而使聲音消耗。經測定4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噪音10-15分貝,3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綠籬和灌木叢能降低噪音5-7分貝,道路綠化也可降低城市交通產生的噪音。
3.5調節和改善城市氣候
熱島效應是城市的共有現象,由于高大建筑物表面使太陽輻射增加許多倍,白天積累的熱量晚上又散發出來,引起城市的高溫化,而園林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可以改善和降低氣(溫。經測定:綠化覆蓋率低于37%,對于氣溫的改善不明顯,理想的覆蓋率應在40%以上,如果達到50%,夏季的酷暑現象可根本改變。德國有專家進行了實測,臨街兩側的建筑經過立體綠化的處理后使得街上的塵埃比綠化前減少了3-4倍。合理的立體綠中國建筑科學院物理所在上海夏天測得垂直綠化過的墻面溫度比無立體綠化的墻面溫度約低5℃。
4城市綠化解決方法與措施
4.1擴大園林綠化資金的來源渠道
園林綠化資金的來源渠道,除在城市建設維護費中按比例正常提取外,還應爭取國家稅收國流的支持。同時在城市各項各項基本建設項目和固定資本投資基金中,也應按比例抽取必要的綠化建設費用,來擴大園林綠化資金的來源。
4.2按照生態學,生物多樣性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原則
城市的綠化必須按照生態學原則、生物多樣性原則和人文景觀原則相結合,形成以生態平衡為主導,以喬木為主體,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以地帶性植物為特征以喬、灌、草、藤變層結構為形式以城鄉一體化匕為保證的城市綠化系統,讓綠色環抱城市,讓城市坐落于綠色之中。
6.6大力推廣立體綠化
建園林城市是一項公益事業,具有社會性、群眾性,離開社會和群眾的支持參與是不可能辦好的。為使群眾能熱愛并積極參與,應以多種方式廣泛地進行有關園林綠化和人類關系的宣傳教育進行有關樹木花草種養知識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其認識,培育其興趣,力爭把愛護園林綠化形成社會風氣,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應政策,大力倡導社會、單位及個人出資搞好各個單位綠的園林化,或投資興建各種類型的公園和風景區。沒有社會單位及個人多渠道投資,光靠政府撥款是不可能建成大園林的。同時要大力加強園林綠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項事業行之有效。21世紀城市綠化應是立體發展的,所謂立體就是充分利用藤蔓植物設置棚架、綠籬、綠墻。立體綠化能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間,在短期內形成綠化效果,美化了環境,還可以改善人居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夜明琴,唐慶.城市綠化美化初探[J].廣西農業科學.2005年03期
[2]冷生平.園林生態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03
[3]張慶費.城市生態綠化的概念和建設原則初探[J]中國園林,2001年02期
[4]http//w. china-b com/jgs j//wzx-588498-7,htm
[5]http//www.hi.baidu.com/%do%E3%D0%A1%B2%C5
[6]朱慶華.生態城市與城市綠化[R].林業調查規劃,2002
新疆鑫宏雨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8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