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艷(副教授) 王世文(教授) 段姝(教授)(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9)
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數字新技術的出現,推動全球進入了以數字化轉型與服務創新為特征的數字智能經濟時代,人們的購買行為、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結構隨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傳統學科知識也不斷受到新技術和新經濟的沖擊和融合,如何培養適應數字智能經濟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成為大學教育的新命題。
為主動應對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高等教育積極謀求創新發展,教育部于2017年2月開始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2018年新工科建設又進一步擴容為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和新文科四個學科。而商科學科作為高等教育中與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結合最緊密的領域,必將受到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社會的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商業模式、金融范式、管理模式等變革的巨大沖擊,因此適應這種變革的新商科建設就成為了商科學院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
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質量,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著力打造建設具有高階性、挑戰度和創新性的一流本科課程,從而進一步深化高校專業供給側改革,滿足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和高質量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不僅是商科專業向新商科轉型升級的基礎,也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
傳統的商科教育是為了滿足工業經濟時代對于商科人才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其課程體系強調學科的單一、獨特性,各個學科自成體系,容易產生知識割裂,使學生的理解力形成斷層。隨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的到來,過去適應于工業經濟時代的商科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新經濟時代的人才需要,新商科應運而生。新商科是傳統商科的拓展與創新,是在“新文科”理念下開展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新概念,它將數字智能經濟時代商業、技術和人文深層次地融合進傳統商科的教育理念、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之中,旨在培養符合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環境需求的新商科人才。因此,新商科建設不是完全顛覆傳統商科,而是要在傳統商科中融入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的新內涵,具體體現在:(1)以行業導向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新商科”將打破傳統商科以職能為導向培養專門人才的模式,趨于以行業導向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強調將新技術融入傳統商科課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跨學科培養。傳統商科的市場營銷、金融、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將會被如財富管理、金融科技、云營銷等所替代。(2)現代新技術的融合?!靶律炭啤敝鲃踊貞夹g創新和社會變革,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創新方法融入課程體系中,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的新方法和新工具,以適應商界的轉型升級。(3)產教深度融合的全新培養模式。在數字智能經濟時代,各種新智能工具和新軟件的創新發展推動行業實踐水平要領先于商科教育水平,“新商科”通過與龍頭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推動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升商科教學質量、為行業培養掌握最新科技工具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商科人才的最佳途徑。
“新商科”建設要求將數字智能經濟時代新技術的創新發展融入商科課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跨學科教育。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一環,新商科相關課程建設也需要圍繞數字智能經濟時代人才需求變化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革。
財務分析作為商科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以各種財務信息分析方法為核心內容,旨在培養學生閱讀和分析企業財務報表的核心專業能力,而數字智能經濟時代大數據及其分析技術的創新發展,將會改變財務分析的理念,極大地豐富財務分析方法,提高財務分析的效率,因此,如何將新技術的發展與財務分析方法進行有機融合,是財務分析一流課程建設中貫徹新商科建設理念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新商科理念下,財務分析一流課程建設思路圍繞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創新三個方面開展。
(一)新商科理念下財務分析一流課程的培養目標。新商科的目標是以行業導向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強調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跨學科培養,圍繞這一目標,新商科理念下財務分析一流課程的培養目標可以細化為:(1)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財務分析理論和方法,具備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系統分析和創新研究的能力;(2)培養學生掌握財務大數據分析工具,具備對企業業務、財務數據深度挖掘并進行可視化分析的能力;(3)通過以案例討論為載體的合作式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溝通表達能力。
(二)新商科理念下財務分析一流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將數字智能經濟時代新技術與傳統商科課程有機融合是“新商科”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基本要求,由此,結合財務分析一流課程的培養目標,新商科理念下財務分析一流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為理論教學和課程設計兩個環節。
1.財務分析課程理論教學環節。理論教學環節主要采用課堂授課模式,主要側重財務分析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講授,以財務分析框架為統領,構建以下六個模塊的教學內容。
模塊一:如何搜集整理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財務分析的基礎資料,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強化和完善,以及現代互聯網信息披露平臺和手段的多樣化,為財務分析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基礎,搜集整理充分全面的財務信息是財務分析的基礎,因此,本模塊的教學目標為使學生掌握搜集和全面認識財務信息的能力,教學內容以我國上市公司為例,具體包括:我國資本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披露手段概述;財經類數據庫信息結構和使用方法概述;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搜尋和信息處理方法獲取整理上市公司財務信息。
模塊二:如何解讀財務信息。財務信息包括結構化的財務報表信息和非結構化的文本信息,如何合理解讀和利用各類信息,甄別信息中的有效內容和無效噪音,是保證財務分析質量的前提,因此,本模塊的教學目標為使學生掌握全面認識和合理解讀財務信息的能力,教學內容以我國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為例,具體包括:會計確認的基礎和會計報表編制的原則及其局限性;如何解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信息;如何理解審計報告和內部控制報告等非結構化信息;如何識別財務信息舞弊;智能會計環境下財務信息的變化和特征。
模塊三:財務分析方法。本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財務分析的具體方法和軟件工具,教學內容包括:財務報表整體分析方法;財務報表項目質量分析方法;財務比率和杜邦分析分析方法;Excel、Python、Spss和Stata等軟件工具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大數據環境下財務分析新方法的拓展與應用。
模塊四:如何分析和評價企業財務績效。本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企業財務績效的分析和評價方法,教學內容包括:如何利用資產負債表分析評價企業的資產質量;如何利用資產負債表分析評價企業的資本結構質量;如何利用利潤表分析評價企業的利潤質量;如何利用現金流量表分析評價企業的現金流量質量。
模塊五:如何分析企業的商業環境、戰略和競爭力。本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分析企業商業環境、戰略和競爭力的方法,教學內容包括:如何分析企業經營的商業環境;如何利用財務信息識別企業戰略;如何基于財務信息分析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競爭能力;如何分析和評價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如何評價商業環境、戰略、競爭力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
模塊六:如何撰寫財務分析報告。本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撰寫綜合財務分析報告的能力。教學內容包括:企業綜合財務分析的框架體系;綜合財務分析報告的撰寫方法;如何利用Excel、Viso等文本編輯工具優化財務分析報告;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綜合財務分析中的應用探索。
2.財務分析課程設計環節。課程設計環節主要是針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利用課堂教學講授的方法撰寫財務分析綜合研究報告的能力。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撰寫一份上市公司綜合財務分析報告,采用學生分組合作完成的形式,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指導為輔助,安排在理論教學完成后集中一周時間進行,具體內容要求為:(1)搜集整理財務分析基礎資料。以學生學號為基礎,在我國滬深資本市場匹配一家非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綜合利用各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臺(如公司官網、交易所信息披露平臺和財經網站等),搜集整理該公司近五年的年度財務報告和相關披露信息。(2)經營環境分析。根據公司年度報告中“公司業務概要”和“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部分的內容,了解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概況,分析公司的經營環境、發展戰略和競爭力。(3)財務報表整體分析。根據公司近五年的財務報表,采用縱向分析和結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了解企業的整體財務概況和變化趨勢,確定需要進一步詳細分析的重點財務報表項目。(4)財務報表重點項目質量分析。結合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和財務報表附注,對重點財務報表項目包含的詳細內容、會計政策和核算方法選擇、前后期變化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質量分析,識別財務信息操縱和舞弊行為。(5)財務比率綜合分析。以杜邦分析框架為基礎,結合公司業務和經營環境,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配置效率、償債能力及其變化趨勢,評價企業的經營績效和資產運營能力,分析企業經營中存在的財務問題。(6)撰寫財務分析綜合報告。以上述分析為基礎,綜合運用Excel、Viso等圖表編輯工具,按照“背景分析-會計分析-財務比率分析-經營績效評價和財務問題總結-發展前景預測”的框架,撰寫財務分析綜合研究報告。(7)基于研究報告制作PPT,進行小組研究成果展示和小組間問答討論,組織學生公開評選優秀財務分析報告。
(三)新商科理念下財務分析一流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利用數字智能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為線上課程資源建設提供的便捷應用條件,財務分析一流課程的教學組織采用線下核心內容教學和線上教學內容擴展相結合的模式。
1.線下教學。線下核心內容課堂教學是財務分析課程教學的基礎,圍繞培養目標,從財務分析課程特點出發,以核心知識點模塊化教學為主線,以學生合作式學習模式為輔線探索教學方法的創新,線下課程教學的組織方式如圖1所示。財務分析課程教學的組織方式分為教師端和學生端,以案例教學為核心,教師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構建“理論知識+現實案例”的教學模塊,虛實結合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了解理論知識的現實應用場景;學生端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引導設計學生學習案例,組織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并進行PPT報告展示,通過學生合作式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溝通的能力。以案例為載體,教師的“教”發揮教學過程指導作用,學生的“學”具有教學效果反饋功能,二者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圖1 財務分析課程教學的組織方式
2.線上教學。線上教學主要是圍繞線下核心教學內容的知識拓展和答疑指導。一方面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將投資機構的專業財務分析報告、財經業界專家的前沿講座、財務分析學術研究成果、優秀學生案例等拓展性教學資料圍繞核心教學模塊進行整合,做成線上課程,輔助線下課堂教學內容的吸收和深化,拓寬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通過線上教學平臺的互動功能,可以對學生的合作式學習過程進行實時指導,增強師生的溝通和交流。
(四)新商科理念下財務分析一流課程學生成績評定方法。好的成績評定方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因此,構建一套科學的成績評定體系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圍繞財務分析一流課程建設的教學目標,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課堂講授和課程設計兩個環節的具體安排,針對學生的成績評定方法也分為兩個部分,各占總評成績的50%。
1.課堂講授部分的成績評定。課堂講授的內容主要是財務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該環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針對教學模塊知識點的案例討論作為輔助,屬于過程導向教學環節,因此可以結合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進行成績評定,占課程總評成績的50%。課堂教學環節分為六個教學模塊,其中前五個教學模塊都包含相應的教學案例討論,在教學案例討論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較為全面地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此每個案例討論設定為10分,根據各小組制作的PPT展示和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進行打分,最后加總五個案例討論的得分作為課堂講授部分的總成績。
2.課程設計部分的成績評定。課程設計是針對課堂講授教學內容的綜合實踐環節,該環節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助,要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集中一周時間完成撰寫一篇上市公司綜合財務分析報告,屬于結果導向教學環節,因此課程設計部分依據最終提交的財務分析報告質量進行成績評定,占課程總評成績的50%。財務分析報告質量可以從內容全面性、分析深入性、邏輯結構嚴謹性、格式規范性和語言流暢性等五個方面進行打分評定,并且評選優秀分析報告,鼓勵并指導學生修改撰寫成學術論文向相關期刊投稿發表。
數字智能經濟時代新技術創新推動社會生活方式和企業經營環境日新月異,傳統的商科教育向新商科的轉變也在緊鑼密鼓,因此,盡快建設一批適應新商科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群勢在必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本文以教育部實施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為契機,融合新商科的理念,提出了財務分析一流課程的建設思路,將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的新技術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中,希望能夠提升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掌握更新更全面的財務分析技能,具備適應數字智能經濟時代社會變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