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代合炎,李 煜(通訊作者)
(北京四季青醫院骨科 北京 100097)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續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的一種慢性關節骨病,隨年齡增長,該病理改變不可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以改善患者關節功能和緩解疾病癥狀為主。復方倍他米松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一種常用藥,該藥持續作用3~4周[2],可緩解局部損傷組織充血、消除粘連、減輕水腫、緩解疼痛。但臨床觀察發現,僅單獨使用復方倍他米松,部分患者療效均未能達預期。近年來發現醫用幾丁糖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應用且效果不錯,但相關循證支持仍較缺乏,還需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佐證。故本研究嘗試采用復方關節腔注射復方倍他米松聯合醫用幾丁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探究其臨床效果,以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治療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20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男63例、女37例,年齡52~69歲,平均(57.97±4.92)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25±1.32)年;左膝39例、右膝42例,雙膝19例;對照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52~71歲,平均(58.18±5.16)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19±1.37)年;左膝41例、右膝38例,雙膝21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患膝例數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草案)》中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3];(2)X線顯示膝痛關節有骨贅,軟骨面不光滑,膝關節活動時伴有摩擦音;(3)年齡≥40歲。排除標準:(1)伴有影響凝血功能或膝關節以及周圍感染;(2)合并有骨腫瘤、骨質疏松癥者;(3)伴有精神疾病,不能積極配合治療;(4)肝、腎功能不全者;(5)既往有膝關節置換史;(6)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準字H10980297,規格75 mg×10片),每次75 mg,1次/d。對照組在常規口服用藥基礎上增加關節腔內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國藥準字J20140160,規格1 mL),每次1 mL,每14天1次。觀察組在常規口服用藥基礎上給予關節腔內注射復方倍他米松聯合醫用幾丁糖,復方倍他米松用法每次1 mL,每14天1次;幾丁糖(國械注準20173640026,規格2 mL),每次2 mL,每14天1次。治療期均避免負重行走、登山、高強度勞作等。
(1)膝關節功能:采用Rasmussen指數評分量表[4]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膝關節功能情況,該量表內容包含有屈伸活動度、膝關節穩定、晨僵、行走能力等,滿分為30分,得分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
(2)疼痛感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膝關節疼痛感,該量表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膝關節疼痛感越強。
(3)臨床療效,兩組治療1個療程后,對其療效進行評估,其中顯效:膝關節腫脹情況完全消失,疼痛感緩解度>90%,關節積液完成消除;有效:膝關節腫脹基本消失,疼痛感緩解度30%~90%,關節積液基本消除;無效:膝關節腫脹、疼痛感、關節積液等癥狀均未見改善,或進一步加重。
(4)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治療過程的惡心、皮疹、腹脹、便秘等不良反應情況。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率(%)進行統計描述,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采用(± 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的Rasmussen評分和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Rasmussen評分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膝關節功能和疼痛感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膝關節功能和疼痛感評分比較(± s,分)
Rasmussen評分組別 例數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00 9.09±2.71 20.07±3.26 8.21±0.73 3.51±0.56對照組 100 9.17±2.65 16.14±3.15 8.14±0.68 4.19±0.54 t 0.211 8.669 0.702 8.741 P 0.833 <0.001 0.484 <0.001
觀察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3.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骨科疾病,其臨床表現有關節疼痛、僵硬、腫痛、活動障礙等。為緩解疼痛,阻止和延緩疾病進展,中華風濕病學會指南及ACR推薦,利用糖皮質激素進行關節腔內注射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其適應證主要包括:關節滑膜炎、膝骨性關節炎、髕下脂肪墊損傷。糖皮質激素對減輕關節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和有效保護軟骨具有重要作用[6]。
復方倍他米松屬長效糖皮質激素,在關節腔注射給藥,起效快,能發揮較強的抗炎作用,可緩解損傷關節的疼痛感,減少黏連,消除水腫。醫用幾丁糖是一種天然的多糖成分,屬蛋白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凋亡的作用,且黏度與滑液相近,注入關節腔后可發揮潤滑作用。有研究提到,蛋白多糖減少是導致骨細胞和基質成份代謝異常的原因之一[7]。而骨質代謝異常會直接影響關節軟骨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因此,適當補充醫用幾丁糖還可以改善軟骨基質代謝。有文獻報道,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患膝關節腔內注射醫用幾丁糖,可有效保護關節軟骨,并緩解關節疼痛感[8]。本研究采用復方倍他米松聯合醫用幾丁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現觀察組的膝關節功能和疼痛感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且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其原因分析:幾丁糖是從蟹殼里提純的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幾丁質,經脫N-乙酰基化,然后深加工合成聚氨基葡萄糖,生物學活性和可降解性均較好,在關節腔注射后,能維持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醫用幾丁糖還可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減少膠原纖維的形成,阻止了兔膝關節術后關節內黏連[9]。將醫用幾丁糖注射進入關節間隙后,其可緩慢釋放所攜帶的藥物[10],實現藥物持續性作用及療效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復方倍他米松聯合關節腔內注射醫用幾丁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