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惠,曾小玉,張春花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廣東 河源 517000)
妊娠早期反應中惡心嘔吐是最為普遍的,其中有0.4~1.2%的妊娠劇吐發生率,患者會頻繁嘔吐,減少進食量或是不能進食,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代謝紊亂情況,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1]。在臨床中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補液、止吐、鎮靜、糾正酸中毒等,為了能輔助提升治療效果,還需要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以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以減輕孕吐帶來的不適感。愉快因子作為積極心理學概念之一,通常認為愉快因子是積極向上的情感成分,利用愉快因子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是一種具體的心理護理方式。不同的人對愉快因子的感受不同,丈夫體貼、親戚關懷、好友關心、產前和產后兒女健康、醫生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就醫環境是妊娠劇吐患者的愉快因子[2]。我院為了探尋到妊娠劇吐的最佳護理方法,在傳統護理中引入愉快因子,現圍繞其應用價值展開研究,詳情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前來我院就診的60例妊娠劇吐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年齡段21~37(24.34±6.16)歲,孕周6~13(8.5±2.14),孕次1~6(2.62±0.15)次;對照組年齡段21~39(24.29±6.37)歲,孕周6~13(8.62±2.38)周,孕次1~4(2.50±0.23)次。兩組患者的研究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護理,即協助完成各項檢查,為患者制定營養食譜,鼓勵患者在不嘔吐時少量進食,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等。觀察組患者再此基礎上,應用愉快因子,具體內容如下。
1.2.1收集愉快因子 入院后通過直接交流,與家屬咨詢等方式,掌握患者的文化背景、社會地位、家庭環境等基本信息,以便收集患者的愉悅因子,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策略。
1.2.2選擇愉快因子 (1)營造清新舒適的環境:病房環境要有充足的陽光,保持溫度、濕度適中,空氣清新、干凈整潔,如有需要可播放舒緩的音樂,讓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情。(2)熱情周到的護理服務:責任護士要親切、熱情的面對患者,對其不適感表示理解和同情,可以通過聊天等方式轉移注意力,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交談中語氣要輕柔,讓患者有被關心和尊重感,減少會產生不良刺激的因子。(3)講解胎兒發育歷程:可以將胎兒不同發展階段制作成圖片或視頻資料,邊播放邊為患者講解,告知每個階段胎兒和自身的變化,激發母愛天性,增強信心,既可以減輕不適感,還有助于克服各種困難。(4)展開育嬰指導:帶領患者參觀吸吮母乳、撫觸、游泳、沐浴等場景,同時告知患者每項操作的正確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盡快轉換和適應角色[3];此外還要講解胎教方法,告知患者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胎兒健康成長,也能緩解孕吐等不適感。(5)家庭支持:叮囑患者的丈夫要主動關心和陪伴患者,還要指導其以“爸爸”的身份與胎兒說話,以激發患者母愛,更快適應母親角色[4];還可以引導有妊娠經驗的家屬、朋友一同交流懷孕心得,給予患者鼓勵,由此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1.2.3操作步驟 愉悅因子中的第1項在患者入院前就準備好,每天由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清掃;第2~4項每天由責任護士服務于患者,每次10~25 min,每天1~3次;第5項由家屬落實。在此過程中,責任護士要與家屬、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溝通,以便增強患者的依從性。
1.3.1對兩組護理效果做評估,若心情良好,惡心嘔吐情況消失,能進食、能生活自理,則為完全緩解;若心情適中,惡心嘔吐情況減輕,能進食,不能完全生活自理,則為部分緩解;若心情低落,惡心嘔吐情況頻繁,無法進食,存在活動乏力、頭暈等癥狀,不能生活自理,則為未緩解。
1.3.2護理后對患者心理狀態做評估,抑郁使用SDS抑郁自評量表,焦慮使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53分表示存在抑郁狀況,SAS>50分表示存在焦慮狀況。
1.3.3統計觀察組患者愉快因子以及分布情況。
觀察組總緩解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劇吐癥狀護理效果比較[n(%)]
經過護理觀察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DS和S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DS和SAS評分比較(± s,分)
分組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觀察組 30 47.58±5.76 49.44±5.62對照組 30 61.45±4.23 58.63±5.78 t 10.630 6.244 P 0.000 0.000
前3位的愉快因子是:清新舒適的環境,占比100%,胎兒發育歷程,占比83.33%,疾病相關知識,占比76.67,見表3。

表3 觀察組患者愉快因子及權重
妊娠劇吐患者常常會因為不同程度的代謝紊亂,以及嚴重的早孕反應,處于擔心和高興的矛盾狀態中,進而影響行為和精神活動,呈現出自理能力降低、情緒低落、緊張等不良情緒[5],這些是無法通過治療改善的,只能圍繞患者特點進行針對性護理。
愉快因子是積極情緒的載體,將其引入到臨床護理中,能以愉悅因子為導向,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心態,提升護理的實效性[6]。在妊娠劇吐護理中的應用,能讓患者對早孕反應、胎兒發育、育嬰等知識有充分認識,進而減輕心理負擔,當患者每天處于愉悅狀態下時,也就能以更強的意志力去克服頻繁嘔吐帶來的不適感。
此次研究中,應用愉快因子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與應用傳統護理的對照組相比較,妊娠劇吐緩解率更高,觀察組高達96.77%、對照組僅為80.00%,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更低,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說,愉快因子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讓患者保持身心的放松,減輕妊娠劇吐癥狀,進而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7]。另外,此次研究發現患者的愉快因子分布情況是:清新舒適的環境占比100.00%、胎兒發育歷程占比83.33%、疾病相關知識占比76.67%、育嬰經驗占比73.33%、家庭支持占比30.00%。這是因為每位患者的職業背景、文化背景不同,愉悅因子也存在差異性,所以護理中要差異性對待。如果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對妊娠相關疾病的認知度較低,責任護士可以為其講解胎兒發育歷程、疾病相關知識等;而學歷相對較高的患者,妊娠相關知識接觸較多,可以為其講解育嬰知識;如果是年輕的職業女性,通常較為敏感、脆弱,加之頻繁嘔吐帶來的不適感,會讓其不愿意與外界交流,所以責任護士要主動與其溝通,并在家屬的配合下,建立社會支持體系,讓其時刻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8]。
綜上所述,妊娠劇吐患者護理中愉快因子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能讓患者在愉快因子的引導下,保持愉悅的狀態,輔助提升治療效果,緩解惡心嘔吐癥狀,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