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玉梅,李偉峰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 廣東 廣州 510010)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較高的一種肺部原發性惡性腫瘤疾病,數據顯示,病死率超過30%,且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五年內生存率低于18%[1-2]。晚期肺癌癥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差,一般采用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生物治療,但以上治療方式受藥物毒性影響,治療后會出現較多不良反應,影響患者心理和生理健康[3]。該疾病暫無特效藥,針對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雖然可使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藥物進行靶向治療,但治療基因突變陰性的療效并不顯著,臨床推廣困難。臨床研究顯示,阿帕替尼在胃癌治療中的療效能達到較高水平,該藥物屬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GEFR-TKI),對腫瘤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進而控制腫瘤疾病進展[4-5]。為了解應用阿帕替尼治療肺腺癌的優越性和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50例晚期無驅動基因的肺腺癌患者,以抽簽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治療組,各25例。參照組患者男性14例和女性11例,年齡33~75歲,平均(58.21±6.91) 歲,病程2~9年,平均(4.02±0.28)年。治療組患者由16例男性和9例女性組成,年齡30~78歲,(58.95±6.85)歲,病程3~10年,平均(4.09±0.31) 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國藥準字H20080249;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聯合順鉑(國藥準字H37021362;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治療。第1 d靜脈注射培美曲塞500 mg/(m2·d),第1~3 d靜脈注射順鉑25 mg/(m2·d)。三周一個療程。
治療組患者接受阿帕替尼(國藥準字H20140103;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0.25 g×10片)治療。初始劑量為500 mg,之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1次/d,四周即一療程。
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方式:治療前、治療結束后均需要禁食禁飲至少12 h,再于次日凌晨抽取空腹狀態下靜脈血5 mL并置于抗凝管中保存,于4 ℃環境下靜置1 h,再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3 000 r/min,時間10 min,取上清液置于Eppendorf管中,保存于零下80℃環境中冷凍保存,以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儀器選用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以及試劑盒(型號7020,產于日立公司)。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患者體內CEA、SCC、CAI199、CAI125等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SCC/(n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5 33.18±10.788.16 ±9.26 6.19±2.16 1.67±0.39參照組 25 33.02±11.0120.85 ±8.956.28 ±2.23 4.33±1.01 t組別 例數CEA/(ng·mL-1)0.052 4.927 0.145 12.284 P 0.959 <0.05 0.885 <0.05 CAI125/(U·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5 125.75±38.4640.22 ±13.13 56.39±14.98 32.91±6.110參照組 25 122.95±40.5998.16 ±37.16 55.76±15.7245.98 ±10.624 t組別 例數CAI199/(U·mL-1)0.25 7.351 0.145 5.332 P 0.803 <0.05 0.885 <0.05
肺癌是我國重要惡性腫瘤疾病之一,但其發病機制尚未明顯,對我國國民生命健康造成較大威脅。其中肺腺癌臨床表現復雜,腫瘤位置、病理類型以及是否轉移均會影響癥狀和體征[6]。早期癥狀并不明顯,甚至無不適感,因此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此時以藥物治療為主,因此如何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并減低藥物毒副作用是臨床研究重點。
隨著惡性腫瘤疾病治療技術的不斷提升,靶向藥物種類越來越豐富,療效也在不斷提升。實踐表明,GEFRTKI治療效果顯著,使用范圍較廣,對于晚期化療失敗的癌癥患者,可改用阿帕替尼控制病情發展,使得不少患者受益。此次研究對50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水平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阿帕替尼能有效改善腫瘤標志物水平,控制病情發展。CEA是存在于大腸癌組織中的糖蛋白,糖脂類抗原(CAI199、CAI125)在血清中以黏蛋白形式存在,且與呼吸系統腫瘤存在密切聯系[7]。因此肺腺癌患者體內糖脂類抗原會異常表達。SCC即鱗癌抗原,相關研究表明,以上四種血清腫瘤標志物的監測能提高肺腺癌的臨床診斷準確率。研究顯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腫瘤生長、轉移以及浸潤聯系緊密,會對腫瘤血管生成、轉移起到促進作用[8]。阿帕替尼進入人體后對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進行選擇性結合,且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進而控制生長和轉移,有效控制病情發展。牛瑤等[9]研究表明,較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Al99、CAl25、SCC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阿帕替尼可降低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這一研究結果與本次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肺腺癌患者可明顯降低CEA、SCC、CAI199、CAI125等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具有臨床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