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士軍 胡凱 朱恒偉 劉豪睿



摘? 要: 為了達到學校“實基礎、強實踐、求創新、寬視野、高素養、重責任”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一生一師一項目”的培養要求,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要求,再結合當前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了以工程教育理念為依托,以成果為導向,來構建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建設新型師資隊伍,豐富評價體系,以培養符合市場需求及個人發展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工程教育認證;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 教學模式; 師資隊伍;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TP393;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1)04-107-03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firming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practice, seeking innovation, expanding vision, improving literacy, focus o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one student, one teacher with one project", as well as the requirements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it is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that build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construct the model-new teaching staff and enrich the evalu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with the guidance of outcome,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market demands and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aff; evaluation system
0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進行了明確說明,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地方性的本科高校,要圍繞以人才的培養作開展工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1]。工程教育認證最早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現已發展成為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以成果為導向的OBE理念嵌入其中,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與提高[2]。
1 研究目標
1.1 當前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在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 培養目標不清晰和培養方式沒有特色。大部分高校網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方式都雷同,缺乏靈活性和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人才培養要求。
⑵ 課程體系設置不能很好地進行調整以適應人才培養需求。網絡工程課程的設置不能夠依據產業發展的需求進行調整,專業理論課程、基礎課程設置過多,缺少工程實踐類課程,缺少前沿知識的補充。
⑶ 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完善。網絡工程專業的許多教師非科班出身,沒有接受過科學完善的教育培訓。同時,缺乏工程實踐能力。師資隊伍的考核側重于論文等成果,對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比較缺乏。
1.2 研究目標
以工程教育認證的先進理念構建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提出 “實基礎、強實踐、求創新、寬視野、高素養、重責任”和“一生一師一項目”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重新構建與培養目標要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與方法、師資隊伍體系、評價反饋機制,充分發揮以成果為導向的OBE理念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作用,更好地促進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并不斷改進調整,從而可以使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在工程實踐上獲得了加強,解決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問題,使得教育觀念以及教育質量都得以改變和提升。
2 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以網絡工程專業為教改研究對象,結合OBE理念,依托于工程教育認證,以成果為導向,重構課程體系,設計創新教學方法,創建優質師資隊伍,并進行科學有效評估,同時不斷持續改進,并推廣應用于學校其他專業,促進學校整體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2.1 明確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的制定充分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時也要兼顧學生德智體全面綜合發展的需要[3]。培養目標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畢業五年內所取得成就,也就是高校對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在畢業五年后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等的全面設計與規劃。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服務區域經濟、充分發揮高校智力優勢、以及未來發展需求等。以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為引領,從滿足社會及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出發,明確“實基礎、強實踐、求創新、寬視野、高素養、重責任”的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途徑。具體見圖1。
2.2 構建工程教育認證理念下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依托于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構建的有機系統,不同課程及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分別從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對預期學習成果產生積極影響。目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課程中理論課程比重過大,與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偏差較大[4],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結合畢業要求,增加工程實踐類課程的比例,形成由通識課程、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等模塊構成的科學適用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從以下幾方面貼合人才培養目標:添加“實基礎”課程。為達到目標要求,將與專業基礎有關的“數字電子技術”、“數據通信原理”等課程添加到課程體系中,增強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應用分析能力;添加“強實踐”課程。為達到此目標要求,將“數據結構算法分析”等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以增強學生解決軟硬件建模分析能力;添加“求創新”課程。為達到此目標,將“程序設計”等課程添加到課程體系中,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增加“大學英語口語”等課程,可以開拓國際視野,便于學生了解國外科技新動態;增加“工程訓練”等實訓課程,拓寬學生工程項目視野;添加“高素養”課程。將“中國近代史綱要”、“工程訓練”等課程添加到課程體系中,以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添加“重責任”課程。通過添加“工程訓練”等課程,充分發揮團隊作用,提升學生責任意識。
2.3 反向設計符合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充分保證人才培養目標與期末及畢業學習成果相一致。以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的達成為目標,反向設計、正向實施適應學習成果目標要求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實施方式見圖2。
2.4 注重雙師雙能,完善符合培養目標的師資隊伍建設
地方本科高校作為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體[5],需要一支理想信念堅定、教育理念先進、理論知識扎實、工程經驗豐富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是要大力引進人才。通過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展開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各類高級人才;二是開展校內培訓;三是組建“雙師雙能型”導師團隊,地方高校向相關行業及企業聘請高水平工程師擔任客座教授,指導學生進行工程實踐訓練;四是要改進激勵機制。具體見圖3。
2.5 建立符合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持續改進評價機制
對人才培養機制持續改進的效果如目標達成度、畢業要求達成度、教學環節對畢業要求的支撐度、畢業生及企業對培養目標滿意度等方面,進行持續評價和反饋,使人才培養過程不斷得到改進和優化,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保障。
3 結束語
依據德州學院培養創新性應用性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養理念上,創新性地提出:依托OBE理念,將工程教育認證理念應用于人才培養。在培養目標方面,創新性地提出:“實基礎、強實踐、求創新、寬視野、高素養、重責任”及“一生一師一項目”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構建工程教育認證理念下的人才培養體系,有效地保障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下一步,需繼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是評價體系的豐富和完善,并與其他院校交流和推廣。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王迤冉,陳闖闖,張青鋒,王洪峰.地方本科師范院校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周口師范學院報,2020.3.
[2] 曹玉珠,謝鴻全.工程教育與師范教育專業認證體系比較研究[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9.4.
[3] 劉仁山.基于成果導向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J].職業教育,2020.2.
[4] 董晨,戴敏,何林鴻.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2.
[5] 王桂錄,張志永.以專業導論課程為引領的成果導向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