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初中階段是人生中一個至關重要也是非常特別的階段,身體發育的同時中學生的心理發育也同樣重要,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多愁善感,會想要精神獨立,渴望得到認可與尊重,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是起伏不定、捉摸不透的,想要平衡這一狀態,讓孩子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有效的親子溝通是一個重要環節。就中學生親子溝通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制定出有效促進親子溝通,架起親子教育橋梁的舉措。
關鍵詞:中學生;親子溝通;問題;措施
中學生親子教育過程中影響學生與父母關系的主要原因有換位思考、有效溝通、家庭環境等因素。中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不同,往往表現脆弱、敏感、多疑、易怒。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達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雙向溝通。親子溝通的質量能夠嚴重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中學生要找到自己的優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打好學習基礎。家長要和學生學校緊密配合,及時有效溝通,重視家庭教育,在重視學生成績提升的同時,多多關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是否出現異常行為,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心理,處理好親子關系平衡讓親子教育更進一步,使中學生與家人和諧相處、滿足自我。
一、影響親子溝通的要素
(一)家庭環境影響
家庭環境是否和諧,是家庭教育中主要的因素,一段關系中,關系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題。一個充滿愛的、溫暖的家庭環境會讓中學生感到足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這是培養出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家庭成員構成、教育理念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單親家庭相比較完整健全的家庭親子之間溝通的困難更大,父母離異再婚或是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會對親密關系很難適應,家庭發生日常瑣碎事件,會對親子關系產生直接影響[1]。
(二)親子溝通思想差異
親子關系不平衡還體現在思想差異方面,親子溝通的時間頻率短,效率低下,而且青春期的學生相比起父親更傾向于和母親溝通,覺得母親更有親和力,更能接受理解孩子的想法和理念。這種在親子溝通中存在的性別差異,母親往往處于主導地位,也更有效果。我國教育中,母親承擔著教育孩子的重任,這樣就會忽視孩子與父親之間的關系,時間久了還會產生疏離。在我國傳統思想影響下,親子溝通的方法和話題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傾訴的朋友,家長卻很少能平等地和孩子溝通。父母對孩子的束縛力,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過分嚴肅,迫使孩子對家長的順從屈服,這樣的溝通家長主導了孩子的情緒,使孩子喪失了表達的欲望和機會。
二、采取有效溝通、架起親子橋梁的措施
(一)換位思考,增強共情能力
家長要在孩子主動傾訴時,認真地聆聽并回應,對孩子的心理問題做出正確指導,學會換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深入了解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有被人理解和信任的感覺,敞開心扉與父母溝通。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是解決溝通問題的前提,做好傾聽工作,就抓住了親子溝通問題的關鍵。父母成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會愿意與父母溝通,渴望分享內心的感受,從而接受正確的指引。從父母共情能力的轉變,親子之間會更多關注彼此,多考慮到對方,加深了解[2]。
(二)肯定孩子,樹立孩子自信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中學生,已經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為了不過分溺愛孩子,增強孩子的獨立性,要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青少年,讓孩子自主選擇,鍛煉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對孩子做得好值得肯定的地方,要不吝于夸獎,用贊揚的話語鼓勵孩子的所作所為,對值得表揚的行為做出總結,以便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努力。家長要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培養孩子,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積極的表率。孩子如果沒有滿足家長的希冀,也不要表現得過分失望,不要用嚴厲的語氣苛責孩子的過錯,而要告訴孩子對他的期望和信心,有決心他下次能做得更好。
(三)正確指引,融會貫通
親子溝通是一件講究方法學問的事,要學會將各種促進架起親子橋梁的舉措融會貫通,加以改善。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提升,那么親子之間的溝通一定會容易許多。正確指引孩子的不足,面對缺點、問題要幫助分析,不要給孩子隨便打上不好的標簽。要經常提起積極事情和正面評價,創造機會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交流溝通各自的需求,有問題共同面對,共同制訂解決方案,建立互相尊重的關系。親子教育中,家長還要注意學習溝通技巧,緊跟實事,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天馬行空的想法,父母注重發展和孩子的共同愛好,培養共同語言,會讓孩子眼前一亮,對父母有認同感,思想上也會積極采納父母的意見。
總而言之,親子溝通是維系一切的橋梁,初中生處于心理成長的發育過渡期,存在不成熟思想和叛逆行為,成長教育面臨很多困難,孩子的心理教育要和家庭親子溝通相適應,家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造成了中學生心理發展不平衡,為了培養中學生健全的思想觀念,要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親子溝通要以愛為基礎,主動培養溝通的習慣,定時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指引尊重孩子,減少不必要的矛盾,促進親子關系和諧構建。
參考文獻:
[1]鄧小平,張林.當前中學生親子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教資料,2009(14):117-119.
[2]賀光燁,李博雅.家庭貧困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親子溝通、父母關系與父母信心的中介作用[J].青年研究,2020(2):49-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