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巴來克?艾乃吐拉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排球是重要的教學項目之一,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但是排球也是容易讓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項目之一,在高校排球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會在練習中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損傷。這不僅不利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而且會給學生的學習和其他項目練習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為此高校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排球技能,而且要有效預防學生在排球練習中受到損傷。
1 排球運動中出現運動損傷類型
相關調查發現,高校學生在排球運動中主要損傷的部位為指關節、踝關節、腰部等等。其主要的運動損傷類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是一種普遍的、常見的運動損傷類型,它是由過度牽引肌肉產生的一種損傷。當受傷后,肌肉的疼痛感就會大大增強,出現出血、腫脹等癥狀,導致活動受到限制。在高校排球練習中,會開展發球和扣球練習活動。在活動開展中,學生的手肘、背、腿會一同發力,長時間處于發力狀態,上部肌肉緊張度會大大提升。如果這時學生沒有做充足的準備工作,將很容易出現肌肉拉傷。除此之外,在聯系排球攻擊動作時,會不斷收縮放松肌肉,如果這時不能做充足的準備工作,將會大幅度提升肌肉拉傷發生的概率。
1.2 腳踝扭傷
腳踝扭傷主要分為外翻扭傷和內翻扭傷這兩種類型,一旦出現腳踝扭傷將會出現明顯的觸痛感,疼痛,腫脹等現象。在排球練習中最容易發生的是內翻扭傷。學生下發球過程中需要彈跳,這時腳踝需要承受較大的壓力。當學生擊球后不能平衡落地或者呈半蹲姿勢將很容易出現內側副韌帶受傷。其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內疼痛程度加大,腫脹嚴重。
1.3 腕部骨裂
在擊打排球過程中,學生主要使用的是手腕部的力量。在對擊排球過程中,會產生較大沖擊力。如果阻擋排球的方式不合理,將很容易導致手腕受傷。在接球和擋球過程中,球的高度較低,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性,學生的手肘和手腕很容易觸地,給手腕帶來較大壓力,這會導致學生的手腕紅腫疼痛,甚至出現骨折和骨裂。
2 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
2.1 防御排球運動損傷的意識較差
為了提升學生運動水平,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都會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教學內容的講解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重視學生運動技能教學,忽視了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沒有認識到學生在運動中可能發生的損傷。在排球運動中,很多技術動作復雜性較強,具有較大的風險,在實際運動中出現大量的跳躍、蹦跳等動作,這些動作將導致學生出現各種運動損傷。特別是在扣球訓練中,經常會使用不同的發球方式,如果讓排球在運動場上自由滾動,學生在跳躍過程中很容易踩到,出現踝關節扭傷,嚴重情況下會出現骨折。由于大部分學生排球運動基礎較差,沒有充分認識到排球運動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高校體育教師不能給予運動損傷足夠的重視,安全意識較差,將會大大增加排球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
2.2 嚴重缺乏排球運動專項訓練
較強的身體素質是順利完成排球教學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排球教學中,不僅要要求學生進行基礎性身體訓練,而且要加強對學生專項排球身體訓練。良好的專項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技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有效預防運動損傷。在排球運動中,學生需要做較多的跳躍動作,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跳躍能力和空中擊球能力。但是,在開展專項訓練中,運動強度較大,在短時間內是無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低,無法滿足高強度運動需要,因此會發生各種各樣的運動損傷。
2.3 沒有做充分的教學前準備活動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在課前準備活動中會使用徒手操的方式,開展準備活動的時間較短,熱身效果不明顯。通過調查發現,在排球教學中,受到教學內容的影響,很多教師將準備活動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在短短的時間內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將無法被充分調動,這會大大增加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高校體育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與排球教學所要求的準備活動強度不符,無法起到調動負荷較重的身體器官的作用,這也是導致排球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
3 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策略
3.1 培養學生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
現階段,高校開展排球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專業化的運動人才,而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運動基礎。一旦在排球教學中,給學生身體帶來一定的損傷,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這與體育教學最終目標相違背。為此高校體育教師在排球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預防運動損傷意識,讓每一位學生認識到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為提升排球運動專業水平和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供重要保障。除此之外,高校體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運動損傷預防意識,明確認知排球運動過程中可能發生損傷的各個環節,并且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策略,最大程度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3.2 積極開展排球運動專項訓練
開展專項排球運動訓練是預防排球運動損傷重要途徑和方法,它通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有效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為此高校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排球運動專項訓練。排球運動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跳躍能力和腿部力量、較快的跑步速度等,因此在開展排球運動專項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耐力、速度、彈跳度等方面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在開展專項訓練中,由于大部分學生的排球運動基礎較弱,所以教師要將專項訓練與一般性的訓練有效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排球運動素質。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循序漸進的方式是增強學生身體機能的重要方法。在開展排球教學前期,高校體育教師要積極開展一般性身體訓練。當學生的身體條件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后,要對學生開展適當的專項身體訓練。
3.3 合理安排排球教學前準備活動
在開展排球教學前,高校體育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準備活動。首先,高校體育教師要明確認知每一節課程內容,提前預知和準備可能發生的運動損傷,有針對性的制定準備活動內容,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提升準備活動安排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利于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身體部位,全面激發學生的身體機能,從而加快學生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為后續排球教學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在開展準備活動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準備時間和空間,當學生全身被調動后,再繼續開展教學活動和訓練活動。
3.4 提升學生技術動作的完善性
排球是對技巧有較高要求的運動,它要求運動必須規范,否則會出現運動損傷。在具體排球教學中,高校體育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不到位的排球動作,有效解決學生動作不連貫和動作變形等問題,防止這一問題的產生給學生帶來運動損傷。同時在排球教學中,教師要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各項運動技術,從而提升排球動作的規范性和完善性。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排球動作的完善性,教師要合理使用循序漸進、分期分步驟的教學方式,有效指導學生的排球運動技術,從而防止學生在運動中出現不規范動作。
綜上所述,在高校排球教學中,很多學生由于動作技術不規范、缺乏專項訓練、身體素質較低而發生了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從而阻礙正常排球運動順利進行。為此,高校體育教師要積極開展準備教學活動,使用科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最大程度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讓學生深刻體會排球運動帶來的快樂。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