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學院,昆明 650222)
“直過民族”特指新中國成立后,未經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云南省實行直接過渡的主要是景頗、傈僳、獨龍、怒、佤、布朗、基諾、德昂8個民族。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作為學生群體中特別是民族地區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體質水平影響到民族遺傳結構和民族的發展,結合國家大力發展中小學的契機,2020年11月對怒江流域“直過民族”中的獨龍族、怒族小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研究,有助于了解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體質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為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1 對象 因《2020年國家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尚未出版,因此以《2014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1〕中傈僳族學生數據作為此次與怒族等其他民族進行體質對比的數據來源;2020年11月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怒族聚居地的怒族小學生和獨龍江獨龍族小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怒族學生881人(男生462人,女生419人)、獨龍族學生655人(男生342人,女生313人)。
1.2 研究方法 按照教育部頒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的要求,采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中心指定的儀器對怒族等小學生的體質指標進行測試,測試項目以《標準》為準;測試指標選取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三大部分,其中身體形態為:身高(cm)、體質量(kg);身體機能為肺活量(mL);身體素質為50 m(s)、坐位體前屈(cm)、1 min仰臥起坐(個)、1 min跳繩(個)、50 m×8(s)。研究對象分組按《標準》為準。
1.3 統計學處理 通過Excel 2010和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其中民族年齡段間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民族間(部分身體素質由于不同民族間數據采集不同,未進行3個民族間對比)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2-11〕,設置顯著性水平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身體形態情況分析
2.1.1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身高情況分析從表1中可以看出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的身高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身高均值大小依次為:漢族>傈僳族>怒族>獨龍族,3個少數民族身高均值均低于漢族學生,其中:獨龍族男、女生與漢族男、女生身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除怒族7~8歲男生身高與漢族男生身高無差異外,其他年齡段怒族男、女生身高與漢族學生身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獨龍族男生與怒族8、10~13歲男生身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11~13歲兩者身高P<0.01。獨龍族女生身高9~12歲和14歲年齡段與怒族女生身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身高情況分析(xˉ±s,cm)
各個民族間,獨龍族男生11~12歲身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年齡段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獨龍族女生10~11、11~12歲身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男、女生8~13歲身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怒族男生8~9歲、女生7~8歲除外其余年齡段P均<0.01。
2.1.2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體質量情況分析從表2看出,不同民族間,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學生體質量低于漢族學生體質量,其中怒族與獨龍族男、女生體質量與漢族學生體質量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男生體質量與獨龍族男生9、11和13歲體質量,與傈僳族12、14歲男生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女生與傈僳族女生11~14歲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11、12歲體質量P<0.01;怒族女生與獨龍族女生10歲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獨龍族女生與7、10、12歲傈僳族女生體質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10、12歲體質量P<0.01。獨龍族男生體質量隨年齡上下波動較大,其他民族學生體質量隨年齡呈增長趨勢,其中,獨龍族男生10~11歲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他年齡段間男、女生體質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怒族男生8~9、9~10、12~13歲學生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女生8~9、9~10、11~12、12~13歲體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體質量情況分析(xˉ±s,kg)
2.2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身體機能情況分析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肺活量情況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除獨龍族和怒族男、女生7、8歲肺活量均值高于漢族學生外,其他年齡段傈僳族、獨龍族和怒族男、女生肺活量均值均小于漢族學生;怒族男生肺活量與傈僳族11~14歲男生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男生肺活量與獨龍族男生10、12~14歲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9歲外,怒族女生肺活量與獨龍族女生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女生肺活量與傈僳族4個年齡段(9、10、13、14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9歲外,獨龍族男生肺活量與傈僳族男生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除9、12、13歲外,獨龍族女生肺活量與傈僳族女生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3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肺活量情況分析(xˉ±s,mL)
縱向上,獨龍族10~11歲男生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獨龍族女生10~11歲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男生9~10、11~12、12~13歲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女生9~10、11~12歲肺活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身體素質情況分析
2.3.1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50 m情況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50 m成績均值整體表現為漢族<傈僳族<怒族<獨龍族,其中獨龍族7~11歲男、女生50 m與漢族和傈僳族男、女生50 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獨龍族13歲男生、14歲女生50 m與對應的漢族和傈僳族男、女生50 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男生50 m與傈僳族和漢族學生50 m在7、9~13歲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男生50 m與獨龍族男生50 m在9、11、12和14歲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女生50 m與漢族7~12歲女生50 m,與傈僳族7~10、12歲女生50 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獨龍族和傈僳族男、女生不同年齡段間50 m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男生不同年齡段50 m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除7~8歲外其他年齡段間50 mP<0.01,怒族女生50 m除11~12、13~14歲外,其他年齡段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8~9、9~10、10~11、12~13歲50 mP<0.01。

表4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50 m情況分析(xˉ±s,s)
2.3.2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坐位體前屈情況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怒江流域“直過民族”男生坐位體前屈均值高于漢族男生;怒族學生坐位體前屈除男生7~8歲、女生11~12歲外與漢族學生坐位體前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除7歲女生坐位體前屈外,其他年齡段間坐位體前屈P<0.01;怒族男生坐位體前屈與傈僳族男生在7、9~10和14歲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女生坐位體前屈與傈僳族女生在7~12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男生坐位體前屈與獨龍族男生在10、13~14歲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女生坐位體前屈與獨龍族女生在8、10、13~14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獨龍族女生除13歲坐位體前屈外,其他年齡段坐位體前屈均低于漢族女生,傈僳族女生各年齡段坐位體前屈均高于漢族女生。

表5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坐位體前屈情況分析(xˉ±s,cm)
獨龍族男、女生不同年齡段間坐位體前屈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怒族10~11歲男生和10~11、12~13歲女生坐位體前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3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50 m×8情況分析 從表6看出,傈僳族和怒族男、女生50 m×8成績均值整體表現為漢族>怒族>傈僳族。

表6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50 m×8情況分析(xˉ±s,s)
2.3.4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1 min仰臥起坐情況分析 從表7中可以看出,學生1 min仰臥起坐9~12歲均值整體表現為怒族男生>漢族男生>傈僳族男生,其中怒族男生1 min仰臥起坐與11~12歲漢族男生和10~12歲傈僳族男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女生1 min仰臥起坐與11~14歲漢族女生和11~13歲傈僳族女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7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1 min仰臥起坐情況分析(xˉ±s,個)
2.3.5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1 min跳繩情況分析 從表8可以看出,獨龍族9~10、11~12歲男生1 min跳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11~12歲男生1 min跳繩P<0.01;怒族男生8~9、9~10、11~12歲1 min跳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女生除11~12、12~13歲外,其他年齡段1 min跳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8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1 min跳繩情況分析(xˉ±s,個)
怒族學生1 min跳繩7~11歲均值高于獨龍族學生,其中:怒族男生1 min跳繩與9~14歲獨龍族男生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怒族女生1 min跳繩與7~14歲獨龍族女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身體形態生長發育水平明顯低于漢族學生且身高整體表現出傈僳族>怒族>獨龍族。針對此現象,應該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改善場地設施情況,鼓勵學生參與鍛煉,探索符合小學生的體育教學與活動形式,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 h,另外,建立小學生營養干預機制,努力提高怒族學生的膳食營養補充。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身體機能水平整體低于漢族學生且不同民族間身體機能差異較大。針對此現象,在教學中應適當改變教學方法手段,提高學生心肺功能,另外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增強體質。
怒江流域“直過民族”小學生速度素質低于漢族學生,柔韌素質男生整體好于漢族男生;獨龍族與怒族學生耐力差異較大,怒族女生耐力好于獨龍族,獨龍族高年齡段男生好于怒族學生。針對此現狀,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同時,改善農村學校體育條件,積極開發適應怒族學生特點的鍛煉項目和方法,提高學生下肢力量及男生的柔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