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
(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新世紀以來,我國政府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的支農護農政策,十九大也提出必須始終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也反映出我國對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認知在質與量的空前提高。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進程中,農業上市企業起著導向作用,其也是我國社會穩定的基礎和前提。作為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農業上市企業的發展也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步調一致,這些先進生產力的誕生與發展對調整我國農業產業結構、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綜合競爭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對加快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意義非凡。然而,較其他行業相比,由于對自然環境的高度依賴,以及承擔或面臨著較高的自然和市場風險,加之整體科技素質較低,我國的農業底子薄,具有較強的弱質性。國家對農業上市企業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相反的是卻有越來越多的上市企業退出了這一行業,這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令人擔憂。對為數不多的農業上市企業開展績效評價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農業上市企業的經營績效時農業發展水平的表征,由于該行業對政策、自然條件和市場波動等因素較為敏感,因此,如何準確、科學和客觀的評價農業上市企業的經營績效對樹立市場標桿,實現“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提升農業上市企業整體經營績效進而提高我國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深遠[1]。
目前,針對上市企業經營績效的評價多采用靜態評價和主觀性質較強的方法和體系,如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李慧,2011[2]; 李穎等, 2016[3])、DEA法(李曉梅和白雪飛, 2016[4];張琳玲等, 2018[5]; 羅航等, 2018[6])、層次分析法(申志東,2013[7])集中對上市企業績效靜態(某一時間點)。以往的研究成果為我國上市企業績效評價領域的研究做出了相當的貢獻,但是,對于從事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的上市企業來說,靜態評價缺乏一定的持續性和動態性,而某一時段內的持續、動態的評價體系更能反映上市企業的真實績效表現,同時也能對企業未來的績效做出相對科學的預測。因此,本文采用客觀賦權法——熵權法對2011年~2017年我國農業上市企業的經營績效進行再評價,結合以往研究,將能夠反映農業上市企業績效表現、競爭能力等方面的主要指標加以綜合、科學和客觀分析,望能為我國農業上市企業績效客觀評價領域的研究做出貢獻。
本文以全面性、可比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為原則,結合上市企業實際情況,選取了營運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償債能力和規模效應五個方面的18個指標來反映我國農業上市企業的經營績效。其中,營運能力包括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凈營業周期;盈利能力包括營業利潤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每股收益;成長能力包括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無形資產凈額同比增長率和總資產同比增長率;償債能力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規模效應包括凈資產同比增長率、員工總數、凈利潤和營業總收入。每一級指標按熵權法計算權重,具體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上市企業績效評價指標
熵權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指標變異性的大小來確定客觀權重。該評價方法下,若某指標的信息上Eij越小(大),表明該指標值編譯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也就越多(少),在綜合評價中的作用性越強(弱)。在采用熵權法進行客觀評價時,本文遵循如下步驟。
(1)評價矩陣的定義。構建原始數據矩陣R=(Xij)n×k,其中,Xij為第j個指標下第i家上市企業的績效評價原始值,n為所考察的農業上市企業數量,k為指標數。

(5)計算第家評價對象的經營績效綜合評價值:

本文以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農業企業為研究對象,經數據預處理后,共獲得210個觀測樣本。本研究的數據處理與分析通過Excel 2013和Stata 15完成,所采用的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相關數據經巨潮資訊網和新浪咨詢網公布的年報信息加以核對,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實證結果的穩定性。
熵是對不確定信息的度量,其大小與指標信息含量負相關,即指標的信息熵越小,該指標可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在客觀評價中的作用相應越大。對2011年我國農業上市企業進行熵權法評價后的權重如表2所示,各指標權重不一,反映出部分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差距較大,如2011年指標權重最高和最低的指標分別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X7)和流動比率(X12)、速動比率(X13),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與以往的研究結論一致[8-10]。

表2 2011年至2017年各指標的權重
結合2011年至2017年綜合得分、排名以及農業上市企業各年度個指標的得分發現:盈利能力層面,總資產周轉率(X1)和流動資產周轉率(X2)的高權重以及農發種業(600313)、圣農發展(002299)和百洋股份(002696)等企業對應的較高的指標數據標準化值為企業的綜合排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盈利能力層面,3個二級指標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X5)的權重較大,該指標的權重在絕大多數年份接近于0.1,而營業利潤率(X4)和每股收益(X6)與之相差甚遠;成長能力層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X7)在四個二級指標中表現最優,其高權重也為上市企業的綜合得分貢獻了一臂之力;償債能力層面,資產負債率(X11)的指標權重最大,其他指標的權重較低,部分指標權重在某些年度甚至接近于0;規模效益層面能,凈資產同比增長率(X15)、凈利潤(X17)的權重較高,農發種業(600313)、圣農發展(002299)等農業上市企業在該指標上的高指標值也是其排名靠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從上述結果不難看出,要想獲得較高的績效表現,農業上市企業有必要在提高總資產周轉率、現金流量凈額和營業收入等多個方面做出努力。同時,通過對歷年的指標得分進行對比也發現,即使部分企業的綜合得分較高,但其在一級指標的對比中亦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農業上市企業在營業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和規模效益五個方面的發展欠均衡。
實證結果表明,具有客觀賦權性質的熵權法能較好的表現農業上市企業的總體績效差異和營業、盈利能力等差異。同時,我國農業上市企業發展不均衡、不協調以及整個農業發展綜合水平較低、發展進程緩慢的問題也尤為顯著。結合實證結果,為提高農業上市企業的經營績效并借以改善農業弱質性,為發展高科技農業和盡早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本文建議從加強審批制度和加大政策扶持等三個方面為農業上市企業提供助力,具體如下。
農業上市企業績效表現較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把握好上市關。很多農業企業上市前經營績效表現良好,但上市后經營業績出現大變臉,與上市前形成鮮明對比。究其原因,盈余管理是導致農業企業上市前后業績發生較大變化的重要原因。可通過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農業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程度等方法來抑制盈余管理,提高財務報表質量,篩選出優秀的農業企業進行IPO,提升農業板塊的業績。
“弱勢產業”是國外經濟學家督促政府增加農業投入的第一理由。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農業弱質性問題也非常突出,而農業弱質性更衍生出農業企業、農業上市企業的弱質性,對農業企業的經營績效表現形成強烈的負面影響。針對農業弱質性問題,可從調整農業貨幣政策、穩定農產品價格等方面著手。具體來講,首先,針對農業機械化提供優惠政策,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其次,可提高農業科研及校企合作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的集約化程度和研發能力;此外,政府亦可實行糧食補貼,減少非必要的農業投入,降低農業成本;最后,通過財政支持以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縮小農業與二三產業之間比較效益的差距。多管齊下,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為農業上市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良好的生產經營以及吸引農業新鮮血液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