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方華 李和平 陸振歡
摘 要 采用情感共鳴法,以潤物無聲、如鹽化水的方式析出思政元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合與內化。打破學生對化工熱力學課程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精神、節能意識,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敢于思考,弘揚工匠精神、家國情懷,最后使學生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活。
關鍵詞 情感共鳴法化工熱力學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44
Abstract The method of emotional resonance is adopted to separate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way of moistening things and water, which causes the students'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realizes the mining, integr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reak the stereotype of students on the course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irit and energy-saving consciousness while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in innovation and thinking, carry forward craftsmanship spirit and family sentiment, and finally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o revere life and cherish life.
Keywords emotional resonance method;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為了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相統一,必須重視課程思政建設,牢牢抓住課堂育人這一主渠道、主陣地。專業課程在本科四年的學習框架中占有主體地位,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環節,而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本科專業課教育有機融合,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育人與育才的相統一,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是目前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命題。每一門課程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即便是看似枯燥乏味的專業課程,通過細心挖掘、潛心研究,也能發現豐富的思政資源。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既不喧賓奪主,又不牽強生硬,達到如鹽化水、潤物無聲的效果,是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情感共鳴法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方法并應用于化工熱力學課程的教學取得了明顯成效。基于情感共鳴法的化工熱力學課程思政建設先后獲得了校級課程思政優秀教案獎、課程思政說課比賽一等獎,并獲得了課程思政優秀教師的榮譽稱號。
情感共鳴法,顧名思義,就是以情感為突破口,針對某一具體案例,使教師和學生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實現情感表達的目的。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又與專業知識蘊含的思政元素密切相關,進而實現融入課程思政的目標。例如,伴隨著音樂在播放北極熊寶寶無家可歸的視頻時,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感受是:北極熊寶寶太可憐了。這就是情感共鳴的關鍵點。而北極熊寶寶之所以面臨如此境地,究其原因就是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而這背后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過渡的開發與利用,進而引申出保護環境愛護生態的思政元素。通過這一案例可以進一步延伸,如果人類繼續無視生態,一味追求利益,那么未來無家可歸的將是我們人類自己。除此之外,結合新冠疫情的案例進行說明,疫情的發生與人類非法捕食野生動物有直接關系。學生因為疫情學習計劃被打亂,對此也是感同身受,由此呼吁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最后,面對疫情,有的國家積極應對,有的國家一味指責,有的公民積極防疫,有的公民自私自利,缺乏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此作為案例的結論,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同時鼓勵學生以身作則。通過情感共鳴法的實施,先后提煉了保護環境、愛護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思政元素,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深入人心。
化工熱力學課程是化工專業大三學生的一門專業核心課,以培養學生的工程觀念為主要目的,注重對實際工程問題的分析、應用和綜合。自課程成立以來,學生對該課程普遍缺乏認同感,課程學習動力不足,教師上課阻力重重。除此之外,隨著課程思政建設的逐步推進和深化,化工熱力學課程的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同時,充分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授課內容巧妙結合,達到潤物無聲、直擊心靈的思想教育目標。經過潛心挖掘,化工熱力學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包括:環保意識、節能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創新精神、科研精神、工匠精神、工程倫理與職業道德。結合化工熱力學課程的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基本學情,我們利用情感共鳴法實現了化工熱力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合與內化,提高專業課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教學理念,采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作為切入點,通過情感共鳴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與升華。具體案例如下:
1 情感共鳴法培養環保意識、節能意識
化工熱力學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重要專業核心課,課程的根本任務是利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實現能量的合理利用,同時降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從本質上降低系統熵增加的速度。因此,可以說化工熱力學課程對節能減排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課程多個章節都涉及能量的合理利用,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顯而易見。利用情感共鳴法對思政元素進行提煉,給學生帶來思想沖擊,進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是熵和熵增原理。工業革命以來,我們的地球物質系統隨著人類的過度開發被逐漸破壞,系統的總熵逐漸增大,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正在朝著混亂無序的方向發展。為了抑制這一熵增過程,人類必須行動起來,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時刻踐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讓低碳生活成為一種習慣。采用情感共鳴,通過環境破壞的前后對比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的同時,震撼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其環保意識與節能意識。又比如,相平衡的知識可以用于捕獲溫室氣體,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全球氣候變暖,采用情感共鳴法,通過播放北極熊寶寶無家可歸的影視視頻,激起學生的同情心,用北極熊寶寶的案例感染學生,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鼓勵學生以身作則,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除此之外,氣體的液化、制冷劑的選擇、損失功、能量的級別、氣體的壓縮與膨脹等知識點都滲透著環保意識與節能意識,均可以通過情感共鳴法進行挖掘、融合與內化。
2 情感共鳴法鼓勵勇于創新、敢于思考
為了反映學科前沿,體現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與熱力學課程相關的科研成果與先進技術,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幫助。如在講解超臨界流體的概念和應用時,引入中科院陳林研究員在超臨界流體領域的科研成果,采用情感共鳴法講述科研過程的艱辛不易,突出科研工作者潛心研究、無私奉獻的精神,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此培養學生的科研探索精神。該科研成果是國際上第一部超臨界流體領域的系統性專著,彰顯了我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科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又比如,磁懸浮列車這一先進技術的出現與狀態方程的發展息息相關。從狀態方程到低溫技術,再到氦氣液化,最終發現超導現象和超導材料,才有了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磁懸浮列車。這一案例充分體現了創新發展的軌跡與科學技術的繼承性。基于該案例,通過情感共鳴法,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敢于思考。再比如,基于相平衡原理實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捕獲、埋存和利用技術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其研究成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該案例的講解過程中同樣使用情感共鳴法,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同時,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敢于思考。
除此之外,狀態方程的發展、相圖的最新應用、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的最新科研成果等知識點都可以作為思政案例,通過情感共鳴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研觀,鼓勵學生勇于發現和創新。
3 情感共鳴法弘揚工匠精神、家國情懷
成為化工工程師是很多化工專業學生的職業理想,這一理想的實現不僅有賴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的培養尤為重要。如果化工工程師單純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無視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效益,缺乏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毫無家國情懷,那么化工行業的未來將岌岌可危。在化工熱力學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情感共鳴法引出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喚醒學生的家國情懷意義重大。化工熱力學課程的一大特點是計算多掌握難,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往往由于馬虎大意,導致計算精度低計算難度大。有的同學面對復雜的計算望而生畏,直接放棄。面對這一基本學情,采用情感共鳴法,講好“工匠故事”,鼓勵學生一絲不茍、踏實認真、追求卓越,進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除此之外,化工熱力學課程的很多章節都涉及能量的合理利用,如何實現合理用能、節約能源是熱力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采用情感共鳴法,列舉化工生產中科學用能的實例,通過能源的合理利用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專業知識列舉我國在化工熱力學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與發明創造,突出知識前沿性的同時,培養學生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將個人夢植根于中國夢。
除此之外,狀態方程的發展與計算、系統焓熵變的計算、熱力學的性質圖表、活度系數、泡點與露點的計算等知識內容均蘊含著工匠精神。
4 情感共鳴法提倡敬畏生命、熱愛生活
當代大學生視生命為兒戲的案例頻頻發生,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特別是培養學生真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價值觀成為大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專業課程的學習占據了大學校園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如何在專業課程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是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在化工熱力學課程的講授過程中,結合相關的課程知識,采用情感共鳴法,加強珍愛生命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知生命的可貴,最終懂得敬畏生命、熱愛生活。例如,通過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學習可知,能量是守恒的,通過播放神盾局特工中的影視片段,告誡學生生命的形成來之不易。當男女主人公面對死亡的時候,熱力學第一定律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不再懼怕死亡,而是期待新生。表面上看是面對死亡的勇氣,其實是對生命的珍惜,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生命是由許多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而來的,這其中不僅僅是能量的轉化,更是愛的繼承,所以我們要珍愛生命,要敬畏生命。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引發情感共鳴,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珍貴,達到敬畏生命、熱愛生活的教育目標。
除此之外,熱力學課程中涉及很多定律、原理和方程的發展過程,發現之初總是備受質疑,比如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發展過程就非常曲折。如何在質疑聲中堅持自我,如何在面對困難時勇敢無畏,如何在生活不如意時仍熱愛生活,這些道理都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情感共鳴法傳遞給學生。
5 結語
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獲取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德行培養同樣不容忽視。研究表明,十八到二十三歲是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素質養成的關鍵時期。作為高校教師,更應該以身作則,以德樹人。拋棄傳統的化工熱力學課程教育教學模式,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注重能力培養與德行塑造,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價值,幫助社會培養棟梁之材。
6 展望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更是教師的根本任務。通過近年來化工熱力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與經驗,將情感共鳴法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方法,實現了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先后對環保意識、節能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創新精神、科研精神、工匠精神、工程倫理與職業道德等課程思政元素進行了挖掘、融合與內化。除此之外,通過情感共鳴法的實踐增進了老師與同學的情誼,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果明顯提高。該方法也帶動和輻射了其他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為課程思政的全面推進與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持,具有一定的推廣及應用價值。
基金項目:2020年6月28日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思政三體系構建與實踐”(2020JGB200)
參考文獻
[1] 慈成剛,臧杰超,張琦.環保意識在化工熱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滲透[J].2020(8):167-169.
[2] 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3] 高迎爽,李楠.抗疫時期推進課程思政推進課程思政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0(8):59-64.
[4] 童張法,陳小鵬,王琳琳,等.堅持特色教學打造化工熱力學精品課程[J].化工高等教育,2010(116):19-23.
[5] 張耀霞,張理平,曹振恒,等.化工熱力學教學過程中的思考[J].廣州化工,2017(45):159-171.
[6] 王晶晶,王俊,李鋒.混合式教學在化工熱力學課程中的應用[J].山東化工,2019(48):193-194.
[7] 卞希慧,趙世懷,郭玉高,等.化解化工熱力學難教難學的教學心得[J].教育現代化,2019,6(11):99-101.
[8] 靳皓,楊仁杰,董桂梅,等.淺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的體現[J].教育現代化,2019,6(101):194-195.
[9] 梁喜珍,周躍明,楊婥.化工熱力學教學體會 [J].教育教學論壇,2020(1):311-312.
[10] 竇樹梅.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熱力學》課程的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39):42.
[11] 侯翠紅,關紅玲,任保增,等.鄭州大學《化工熱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86):67-68.
[12] 韓效釗,張旭,王百年,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化工熱力學”教學改革[J].安徽化工,2019(45):129-131.
[14] 童張法,陳小鵬,梁杰珍,等.面向工程應用五位一體打造“化工熱力學”課程[J].中國大學教學,2017(10):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