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炎癥細胞、免疫細胞共同參與的高氣道炎癥反應性疾病[1]。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較弱且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已經成為支氣管哮喘的高發人群,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2]。由于老年哮喘患者病程長、病情反復,對患者的心理情緒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3]。研究指出[4],基于規范治療,再輔之以完備的健康管理,能大幅提升療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提升其生活質量。支氣管哮喘患者行常規的干預方式,如家庭參與式管理、短信宣教式管理、專科護士管理模式等,為患者采取主動干預、改善管理,亦具備相應的臨床護理成效[5]。醫院-社區-家庭健康管理歸為聯動型三級健康管理模式,能向處于家中休養階段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專業引導[6]。專家指出[7],醫院-社區-家庭管理模式可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其生活質量,增強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本研究為了能更好地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居家期間自我管理能力,實施了醫院-社區-家庭健康管理,并獲得理想的效果。
2020年1—12月選取老年哮喘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經診斷確診為支氣管哮喘;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中診斷標準[8];病程≥3個月;年齡>60歲;哮喘控制測試≤19 分;精神狀態正常,能正常交流;家屬對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條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腦卒中后遺癥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既往有焦慮癥、抑郁癥、失眠等精神疾病;既往參加過其他支氣管哮喘防治知識專業培訓;不能配合完成干預流程。按組間基本特征匹配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觀察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61~78歲,平均65.8±3.2歲;病程1~12年,平均8.02±1.11年;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2例,高中18例,大?;蛞陨?7例;對照組:男23例,女24例;年齡62~78歲,平均65.9±3.4歲;病程1~11年,平均8.12±1.16年;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1例,高中17例,大?;蛞陨?9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健康宣教、飲食指導、服藥指導和出院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醫院-社區-家庭健康管理。
1.2.1 創建醫院-社區-家庭三級聯動型健康管理系統 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接,組建哮喘患者??谱o理團隊,成員包括超過5年業務經歷的??谱o士2名,以及社區全科護理工作者。
1.2.2 創建哮喘患者健康管理檔案 在診治患者之后,即為其創建健康管理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聯系方式等,后面的健康管理業務交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醫院與社區共享患者的臨床資料。
1.2.3 落實醫院-社區-家庭三級健康管理舉措①醫院??谱o理團隊幫助社區護理工作者開展哮喘健康管理引導和相關培訓工作。經過培訓,社區護理工作者幫助患者和其家人開展健康管理引導,掌握患者的病情、服藥、飲食管控狀況,明確健康管理的目的。②與患者及其家人做好充分溝通,向他們介紹醫院-社區-家庭三級健康管理的重要作用,獲取患者及其家人的支持與協作。③每月1次哮喘健康管理宣講,參與人員包括患者及其家人,開展哮喘家庭護理宣教,介紹哮喘的常識,服藥關注內容、飲食關注內容、生活起居關注內容,以及對并發癥的預防和監控等。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患者的反饋信息調整服藥、飲食等健康引導,如果自身沒有能力或條件處理患者困難,可直接與上一級的醫院哮喘??谱o理團隊聯系,由哮喘??谱o理團隊評估后加以引導,亦或讓患者到院檢查之后再做協調。⑤社區全科護理工作者每隔3個月開展1次電話隨訪、家庭隨訪、社區門診隨訪,以掌握患者的服藥、飲食和病情管控狀況,適時調整健康管理方案,同時第一時間變動患者的健康管理檔案相關內容。
(1)不良情緒:通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9]、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0]開展評估,HAMA量表共有條目17個,各條目賦值1~4分,總評分0~58分;HAMD評分合計24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4分,總評分24~9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最明顯。
(2)自我管理能力:哮喘自我管理行為量表進行評價,量表有5個維度[11],即避免誘發因素、癥狀發作的識別與應對、病情監控、按時就診、用藥依從性等,共有條目34個,各條目實行1~5級評分法,總得分為34~170分,分值愈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愈佳。量表Cronbach’s α系數是0.902~0.933,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3) 哮喘癥狀:記錄兩組呼吸困難量表(mMRC)評分、哮喘控制測試(ACT)、6 min步行距離(6MWT),mMRC評分分為0~3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越明顯。ACT包括哮喘癥狀、影響日常生活、呼吸困難次數、哮喘控制、急救藥物使用情況等5條目,每條目賦值1~5分,總評分5~2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病情控制越好。6MWT采用軟皮尺測量患者步行6 min的距離。
(4)生活質量:借助AQLQ(成人哮喘生活質量量表)[12]開展評估,量表有5個維度,即心理狀況、活動受限、哮喘癥狀、對于應激源的反應、對自己健康的關心等,共有條目35個,每個條目合計1~5級評分,總評分35~16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96~0.921,提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HAMA評分、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需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前,兩組組自我管理效能評分及各緯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管理效能評分及各緯度評分(包括避免誘發因素、發作癥狀識別及處理、病情監測、按時就診、遵醫囑服藥)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評分比較 (分)
干預前兩組mMRC評分、ACT評分及6MW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mMRC評分、ACT評分低于對照組,而6MWT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哮喘相關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包括活動受限、心理狀況、哮喘癥狀、對自身健康關心、對應激源的反應)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老年哮喘患者由于病情反復且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患者預后較差,導致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加重患者不良情緒[13]。醫院-社區-家庭健康管理屬于聯動型三級護理模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性醫院和患者家庭共同構建健康管理聯合體,治療并管理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不良情緒[14]。本研究對老年哮喘患者實施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HAMA評分、HAMD評分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毛慧慧等[15]認為,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產生正向心理激勵,增強恢復信心,從而表明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緩解老年哮喘患者不良情緒。
一方面應按照規范給予哮喘患者藥物治療,另一方面亦應管理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健康方式等[16]。由于哮喘病情遷延,患者出院后對健康管理有著較高的需求,簡單的居家護理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加上不少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清,又承受著醫療花費多加重家庭負擔等方面的壓力,極易產生負面情緒,造成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延緩了病情的康復[17]。所以,主動采取措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健康管理水平對改善哮喘患者預后大有裨益。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及各維度評分(避免誘發因素、癥狀發作的識別與應對、病情監控、按時就診、遵醫囑服藥)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表明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能增強哮喘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是由于在醫院-社區-家庭健康管理模式中,患者獲得了綜合性健康管理,此過程包括了醫院、社區及家庭,加之患者自身和其家人都是具體落實健康管理的主體,在疾病管理過程中配合、參與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提升,強化了康復的信心,進而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mMRC得分、ACT得分與對照組相比,下降明顯(P<0.05),而干預后觀察組6MWT及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表明基于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哮喘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原因為:在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中,醫院專科護理小組向哮喘患者提供專業化健康指導,由社區護士負責與患者家庭進行對接,并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哮喘健康管理,從而有效控制患者哮喘癥狀[19-20]。
哮喘病遷延而無法治愈,給患者的工作、生活、社會及家庭都帶來了相應的干擾,造成患者產生負面情緒,自我效能感下降,進而導致生活質量降低[21]。本研究對患者實施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后,觀察組生活質量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包括活動受限、心理狀況、哮喘癥狀、對自身健康關心、對應激源的反應)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表明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可提高老年哮喘患者生活質量。原因為:在醫院-社區-家庭健康管理中,患者可以獲得綜合性健康管理,此過程包括了醫院、社區和家庭,加上患者自身和其家人是具體落實健康管理的主體,增強了患者參與、配合疾病管理的積極性,強化了患者的康復信心,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22]。
綜上所述,醫院-社區-家庭網絡化管理模式可減輕哮喘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預后,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