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平
摘要:枸杞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枸杞的品種較多,其中尤以寧杞1號最佳,具有掛果早、果實粒大、產量高、耐鹽堿、經濟價值高的特點。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多種經營的大力發(fā)展,枸杞栽培在我區(qū)鹽堿地發(fā)展迅猛,其中寧杞1號最為搶手。由于用播種繁殖寧杞1號變異較大,品質較差,為了獲得質量高、數(shù)量大的苗木,枝扦插勢在必行。現(xiàn)將寧杞1號嫩枝插技術進行簡要總結。
關鍵詞:寧杞1號;嫩枝扦插;技術
寧杞1號為茄科枸杞屬植物,屬落葉灌木,葉片色深綠,質地厚,葉互生或簇生在短枝,老枝的葉為披針形,為灰白色或褐色,枝長40~65厘米,節(jié)間長1.5~2厘米,新枝葉呈卵狀批針,葉面廣,主要朝葉背反卷,基部全緣,枝條粗壯,少刺,老枝幼果粗壯,為鮮紅色,果實形大,一等果率超過79%,喜光照,耐寒、耐旱。因枸杞營養(yǎng)豐富,能養(yǎng)肝、滋腎、潤肺,解熱止咳,枸杞葉可補虛益精,清熱明目,經濟價值較高,故而對寧杞1號嫩枝扦插技術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1 選地做床
5月上旬選擇周圍有防護林帶的沙壤土熟地做小畦苗床。先于土壤表層撒施脫肥2000公斤/畝,碳銨50公斤/畝,摻入3%呋喃丹顆粒劑2.5公斤/畝,深翻25厘米,將土塊破碎作平畦,2米×(5~10米)。
2 搭棚膜和遮陰
用3米長的竹片間隔1米在苗床上搭高近1米拱棚,后蓋塑料膜,兩側用土壓緊,然后塑料膜上覆葦簾遮陰。
3 苗床消毒
用多菌靈或百菌清500倍水溶液噴灑苗床滅菌消毒。
4 ?采集插條
5~6月的每天早晨在繁育品種母樹上剪下長15厘米已經半木質化的帶頂芽的嫩梢,基部1/3葉片去掉。
5 ?生根劑處理
生根劑配方為萘乙酸250毫克/公斤加哚乙酸150毫克/公斤再加0.5%蔗糖水溶液,將已剪截好的插穗下端蘸入藥液3~5厘米,時間5分鐘左右。
6 ?插穗準備
采集穗條,在采穗圃中萌生條達30厘米的半木質化狀態(tài)下需作好平茬采集,預防老化;在每日清晨天氣稍涼爽的情況下剪取采條最佳,剪后快速運送到室內或遮陰處,適當噴水進行保鮮。把采集的半木質化枝條于陰天剪作長約10厘米插穗,上切口與芽相距0.5~1厘米,并將下半部葉摘除,上部3~4片葉進行保留,噴灑適量水保鮮,準備扦插。
7 ?扦插
將處理好的插穗按10厘米×10厘米株行距在苗床上先打孔后扦插,深度為3厘米左右,并用手指壓緊,插完一畦,立即噴水,噴水量以水珠在葉片上不下滴為好。
8 ?苗床管理
一周內上午、下午每小時噴水1次,中午每小時2次。拱棚內溫度控制在30℃左右,濕度控制在80%~90%,以后水次數(shù)逐漸減少直到生根。1個月后撤去拱棚,進入苗期管理。
9 ?插后管理
扦插結束,應做好保濕調溫工作,插后半個月需按照4次/日標準進行灑水,葉面濕潤即可;保持土壤濕度與空氣濕度分別為8%~10%、90%~100%,為扦插苗生長提供良好環(huán)境,預防苗木腐爛。扦插結束15~25天生根期過去且開始過渡至生長發(fā)育環(huán)節(jié),此時需注意煉苗,做好曬水次數(shù)控制,促其慢慢適應自然環(huán)境;一個月后則可開展大田撫育管理,期間間隔1周使用0.5%多菌靈對葉面進行噴灑,預防苗木感染,降低成活率。
10 ?園地管理
首先進行中耕除草,首次中耕5月為佳,控制深度約10厘米,做好雜草與徒長枝的清理;第二次中耕時間定在每年6月上旬,達果熟期則快速中耕除草,方便采果時進行落果拾撿;最后一次中耕時間為每年7月下旬,將雜草清除后進行鮮果采集。其次進行園地翻曬,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需對園地土壤進行深翻(以25厘米為宜),并適當曬土。根據(jù)枸杞年度生育期營養(yǎng)長勢規(guī)律,每年5月、6月中旬,以及8月下旬實施根外追肥(包括氮、磷、鉀肥),微肥作輔,灌水每次間隔20天為最佳,果實膨大期將灌水時間改成每隔15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