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摘? 要:近些年來國家政策逐漸重視農村的發展,教育界對于農村教學也投入更多的努力。在農村有一群比較特殊的學生,他們的父母長年在外工作,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在成長中需要更多的關注。下面則是對農村學校中留守兒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的有效實踐及思考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家校合作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0-0009-02
Study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Schools
WANG Mingxia? ( Sixth Middle School,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national policy has gradu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and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have also invested more efforts in rural teaching. There is a group of special students in the countryside,their parents work outside for many years,and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ho are far away from their parents need more attention in their growth. The following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home-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schools.
【Keywords】Rural schools;Left-behind children;Home-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留守兒童時常得不到父母的關照,而他們的父母也因為忙于奔波生活而缺失了自己孩子的成長,這既是留守兒童教育上的一大缺陷,也是家長內心的一大空缺,因此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進行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是很大的創新。
1.對于當下農村學校中留守兒童教育方式進行思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為滿足日益豐富的文化內涵,教育體系不斷進行完善。教育的開展也逐漸由以往以一概全的形式變為有重點、有難點的針對性進行。為實現國家各地區共同發展的偉大目標,教育界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也愈發注重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在大部分農村學校沒有像城市學校那些發達的多媒體科技教學資源,也沒有充足的師資力量加以支持,同時在教育教學中極大部分家長沒有認識到自身的教育意義。因此,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以及教師的助力下,農村學校的教育正持續穩步卻緩慢的發展。當下農村學校中存在著諸多的留守兒童,這些兒童從小就脫離自己的父母,生活在并沒有教育能力的長輩身邊。除了留守兒童專業知識的講授,教育者更加需要重視的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這將是對學生的未來的整體發展起到巨大影響。近些年來,教育界逐漸對農村學校加以重視,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更是投入更多的關注力。縱觀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教學可以看出,僅僅只靠農村學校的教育者們一邊講授知識能力,一邊還要關注學生心理變化,教師們的精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很有可能學生們在學習會呈現比較松懈的狀態,對于專業課的學習如果不夠重視,會導致在新時代教育中,被遠遠落在后面,沒有知識的青年是很難走出農村,這樣的很不利于學生們的成長與發展。另一方面,學生們一年或是幾年都見不到自己的父母,感受不到屬于父母的愛與溫暖,很容易在學生的成長階段對孩子心理產生一些陰影,影響學生的發展。
2.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的有效實踐策略分析
在農村地區學校中,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是容易被人忽視的一項重點任務,近些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對于農村地區的重視,使得教育體系面對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問題加以思考。因此,下列是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的有效實踐策略進行分析。
(1)教育者與家長真誠溝通,實現雙方友好關系
助力學生們積極發展是每一個教育者和家長共同的目標,雙方在形成一個良好合作關系的基礎之上再進行助力,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雙方必須真誠交流,適時的了解到學生們在家與在校的具體表現。可是在面向留守兒童這一相對獨特群體的時候,這一方式難度就增大了。
留守兒童是一群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將他們留予更年長的爺爺奶奶等長輩照看的一群孩子。因為老一輩們很少受過高等教育,無論是知識文化水平,還是對孩子思想素質的培養能力都有所欠缺,在家庭這一角度來看,留守兒童是很難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和家長是不可以共同促進留守兒童成長的,只不過意味著相較于正常學生的培養,教育者這一方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教育者可以經常性的走訪留守兒童的家庭,與長輩們進行親切友好的溝通交流。從負責看護孩子的長輩嘴里了解學生們平時在家的學習狀況以及生活狀況,同時,跟長輩們講一講學生在學校平時喜歡做的事以及學習狀態,以此更加了解留守兒童的家校狀況。當然,僅僅靠與年長長輩的交流還是不足以了解學生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教師們必須和留守兒童的父母經常保持電話聯系,也可以幫助學生與父母時常進行溝通,確保留守兒童在心里感受到來自教師與父母的關愛,讓學生們擁有幸福感來彌補父母常年不在身旁陪伴的空虛感。另外老師要樹立公平公正的接人待物的態度,對待學生不能以家庭經濟基礎,社會地位亦或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表現等而對家長的態度產生差異性,要以真誠的態度拉進彼此的距離,營造一個好的溝通氛圍,對家長學生一視同仁,能夠客觀正確的對學生做出評價,實事求是的把學生的近況向家長做以反饋。同時要換一個角度進行考慮,站在家長的角度去對學生的問題做合理化的建議。因此,教育者與家長能夠做到真誠溝通,實現雙方友好關系,對留守兒童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一點。
(2)經常與學生們進行交流,和家長共同解決學生煩惱
留守兒童都是因為家長迫于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每天缺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會遺漏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顯現出來的是學習成績的變化和性格的異常,老師通過長時間的接觸會發現學生的變化,但是只有通過和家長的有效溝通才能明確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緣由以及尋求解決的方式。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的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多是老師講為主,但面對留守兒童這群內心比較空虛的孩子們,教師最好的角色就是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在與學生交心的談話中,多傾聽一下學生內心的煩惱或是心里話,從其中找到學生所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又或者是學生們喜歡做的事。傾聽不同于聽,老師應該做的是在聽的過程中給與認可與回應并參與探討,再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得家長即使不在身邊也能時刻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從而可以采取更加有助于孩子的措施。對于缺少家庭的關注的孩子,家長要合理調控自己的時間,給與孩子更多的關注,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所以說為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學校和家庭同樣擔任著重大使命。
(3)通過現代化科技手段,與在外家長建立交流途徑
隨著科技的發展,即使是遠在天邊的兩個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和智能機器都可以實時交流,交流溝通十分的方便。除了教師可以家訪留守兒童平時的居住家庭,來交接學生們平時在家的具體狀態,為了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老師們的工作負擔,盡可能的關注到每個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現在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智能機器,通過教師實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即使是千里之外的留守兒童家長隨時隨地都可以關注到自己孩子的狀態。當老師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到每一個留守兒童時,有了多媒體技術的助力,家長可以每天利用一些時間來了解自家孩子的在校狀態,打破了以往了解不到孩子校園學習生活的弊端,隨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和老師溝通,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給與及時有效的干預。另外,QQ和微信這些現代人都必備的交流軟件,已經成為了現在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教師可以以自己班級為一個單位,建立專屬于自己班級的家長溝通交流群,在群里家長和老師可以針對個性問題尋求眾多人的力量,眾人拾材火焰高,針對學生所顯現出的心理問題給與最有效的解決途徑,也能通過個例對家長進行警醒,以便對孩子給與更多的關注。與此同時,家長彼此之間還可以互相分享經驗,這些都可以實現對每一個留守兒童內心的慰藉,也可以在現代化科技手段的輔助下,促進留守兒童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3.結束語
關注農村學校中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也關注無法參與孩子成長的家長的心理,這是家校合作的教學方式所呈現出來最動人的一面。孩子們的心理不再因為遠離父母而空虛,家長們因為能夠伴隨孩子成長而變得充實。在農村學校中對留守兒童實現家校合作教育方式,可見是十分具有教育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吳璐娜.加強家校合作,提高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有效實踐及思考[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009):P.175-175.
[2]曾枝江.加強家校合作,提高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有效實踐及思考[J].求知導刊,2019(020):147-148.
[3]盧俊勇,陶青.農村學校中的家校合作:本質、意義與策略——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經驗與學校經驗的統一[J].現代教育管理,2018,No.339(06):18-22.
[4]樂莉萍.家校合作是解決農村隔代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9(009):P.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