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摘? 要:規則意識是指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它是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的前提。小班是幼兒園的初始階段,在此階段中養成幼兒的規則意識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為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體育活動是小班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體育活動中通過情景、材料、榜樣、兒歌和評價的巧妙結合,滲透規則意識的培養,能讓幼兒愉快、自然、輕松地接受規則,潛移默化地形成規則意識。
關鍵詞:小班;體育活動;規則意識;情景;材料;榜樣;兒歌;評價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0-0071-02
Infiltration of Rule Consciousness in Small Class Sports Activities
LIU Xiaohong? (Shuangyue Kindergarten,Fud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Rule consciousness refers to the consciousness that comes from the heart and takes the rules as the criterion of action. I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study habits and living habits. Small class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kindergarten. In this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wareness of rules can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and learning habits,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roughout their lives. Sports activities are the favorite activities of small class children. Through the ingenious combination of scenarios,materials,role models,nursery rhymes and evaluations in sports activities,the cultivation of awareness of rules can be used to allow children to accept the rules happily,naturally and easily,and form rules subtly. awareness.
【Keywords】Small class;Sports activities;Awareness of rules;Situation;Materials;Role models;Children's songs;Evaluation
規則意識是指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它是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的前提。小班是幼兒園的初始階段,在此階段中養成幼兒的規則意識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為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體育活動是小班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體育活動中滲透規則意識的培養,能讓幼兒愉快、自然、輕松地接受規則,潛移默化地形成規則意識。
1.以情景隱含規則
學前兒童基本運動能力的學習過程具有動態性,個體在與環境和任務的共同作用中,發展出最佳運動模式。也就是說幼兒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是個體、環境和任務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特別是小班幼兒,以游戲或故事情景創設的體育活動特別能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我們在情景中隱含幼兒所應遵守的規則,能使幼兒在生動的情景中自覺地遵守并執行規則。在體育活動《小兔子跳彩圈》中,我為幼兒創設了游戲情景:兔媽媽帶小兔采蘑菇。 “媽媽”告訴“小兔子”:“在上山的路上有很多陷阱,只有避開陷阱才能順利地到達山坡采到蘑菇。”那怎么才能順利地避開陷阱呢?“小兔子”們經過嘗試發現:只有雙腳一起跳到彩圈里,順著彩圈往前跳才能順利地到達山坡。練習的時候,孩子們都能自覺地遵守游戲規則,一個跟著一個順著彩圈往前跳。孩子們掌握了雙腳向前行進跳之后,我又為幼兒創設了新的情景:大灰狼來了,只要跳到彩圈里蹲下就能躲過大灰狼。剛開始“大灰狼”總能抓到很多“小兔子”,但當越來越多的“小兔子”能熟練地遵守規則之后,“大灰狼”就再也抓不到“小兔子”了。本次活動中教師以不同的情景隱含了不同的游戲規則,多樣化、有挑戰的情景激發了幼兒的充分練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加幼兒運動的數量,讓幼兒在投入的活動中,自動自發地遵守規則。
2.以材料提示規則
材料是體育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在體育活動中多樣化,多層次的體育活動材料能讓孩子通過想象、創造、自主的運用,呈現出材料的多種用途和功能并滿足不同運動能力的兒童需要,發展了幼兒的自主性,也充分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而在小班體育活動中教師巧妙地利用材料能自主地提示幼兒,引導幼兒遵守規則、執行規則。體育活動《聰明的小烏龜》中,我在場地的四邊分別貼上了不同的動物圖片。在引導幼兒練習向不同的方向爬行時,只要告訴幼兒向哪個動物問好,幼兒就會朝著那個動物爬過去。我還以不同的鈴鼓節奏來提示幼兒的爬行速度。鈴鼓的節奏慢,幼兒爬行的速度就慢;鈴鼓的節奏快,幼兒爬行的速度就快。在“找肉骨頭”環節中,我在“路上”放置了鉆圈和用凳子搭起來的“小橋”。請幼兒來說說:“你覺得在路上應該注意什么?”幼兒爭先恐后地回答:“不能把圈碰倒了”“不能從小橋上掉下來”。幼兒在鉆圈和過小橋時就能想到相應的規則,從而規范自己的爬行動作,遵守游戲的規則。另外,我們發現幼兒在戶外活動中遵守規則的意識較差,就把幼兒所需要遵守的規則用圖片畫出來,張貼在相應的位置。如在滑滑梯旁貼上小朋友一個個按順序排隊的圖片;在秋千旁貼上禁止放開扶手的圖片等等。在圖片的提示作用下,孩子們的危險動作和危險行為越來越少了,規則意識也逐漸加強了。
3.以榜樣示范規則
當學前幼兒動作處于前控制階段時,教師指導的功能在于有效傳遞學習信息、激發幼兒學習欲望。這時教師需要提供正確、優美的動作示范,簡短準確的語言提示或者口令。而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或同伴為幼兒示范規則,能在活動前給幼兒留下初步的規則印象,有利于幼兒更好地學習和遵守規則。在《學做解放軍》活動中,我提出:誰來學解放軍叔叔走路的姿勢?孩子們都舉起了小手。我請吳睿來扮演,請其他孩子來說說他像不像解放軍,為什么?在吳睿表演完后,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開了:“不像不像,他的手抬得不夠高。”“他的腿踢得不夠直”“他還不夠神氣”……“那老師來學學解放軍,你們來看看像不像?”我給孩子們重新示范了解放軍走路的姿勢。“真像,真像。”“真神氣。”“我也要來學。”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用自己的規范動作為幼兒做了榜樣,教師的這種參與和互動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融洽教師和幼兒的關系,并在示范中激發了幼兒強烈的學習興趣,給幼兒初步的動作印象,為接下來學習動作,遵守規則打下基礎。
另外,同伴榜樣是兒童在身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有著重大影響的榜樣來源。在同伴榜樣中,不同的兒童具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他們在共同活動中也有不同的行為表現,這位兒童提供了分享知識經驗、互相模仿、學習的重要機會。同時,同伴榜樣也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指導、協商討論的機會,這些都有助于幼兒知識的擴展以及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戶外分組體育活動中,我們也同樣讓幼兒為同伴示范活動的規則。活動前,我們分別在每個小組中請一個孩子為同伴示范和講解規則,讓全組的幼兒模仿,鼓勵幼兒自主地學習和遵守規則。我們還及時對示范幼兒進行調整,請規則意識有所加強的幼兒來擔任規則示范。“榜樣”將自己對游戲規則的掌握和解讀分享給同伴,“榜樣”在活動中很有成就感,而游戲同伴有了“榜樣”針對性的指點,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技能和游戲規則也掌握得很快。教的人開心,學得人也開心,這樣的活動既能有效發揮同伴間的教育資源,又能激發幼兒開心運動。
4.以兒歌明確規則
小班幼兒理解能力較低,特別是教師講解活動規則和動作技術性規則時,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理解不了的情況。在體育活動中,采用兒歌的形式來明確游戲的規則和動作要領,能將規則和動作具體、生動地展示在幼兒面前,既朗朗上口,又便于理解和接受。在體育活動《小青蛙捉害蟲》中,我制定的目標是讓幼兒學會按正確的方法從25厘米高處往下跳。在幼兒學習跳的動作時,我以兒歌的形式描述了動作要點:小腳并并攏,膝蓋彎一彎,兩腳輕輕落地上。這首兒歌內容簡單、易懂,孩子們邊說邊做,在念兒歌的過程中就掌握了動作要點,節約了活動時間,使幼兒在有限的時間里積累了豐富的從高處往下跳的經驗。又如體育游戲《丟手絹》,兒歌的旋律和內容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游戲前我就教會孩子唱這首歌,并要求孩子前半部分以輕松,悠閑的情緒演唱,后半部分則要求緊張、快速地演唱。兩種截然不同的演唱方法,將規則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游戲中去,既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又讓幼兒輕松自然地掌握了游戲規則。
5.以評價強化規則
評價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評價,能使幼兒看到自己已有的進步,使幼兒感到喜悅,還能進—步激發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規則、遵守規則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小班幼兒的自我意識低,教師應在活動中給予幼兒科學、合理的評價,并幫助幼兒學習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同時將評價貫穿整個體育活動。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要對常規進行具體明確的要求,為幼兒樹立評價的方向和標準。在每次的戶外活動中,我都會向幼兒提出要求:選擇活動器械的時候不爭搶、推擠;活動中與同伴能友好地游戲,不做危險的動作;活動結束時能將器械整齊地放好等等。這樣,幼兒就能帶著規則要求去活動。活動結束的評價中,幼兒也能有針對地討論自己和同伴在活動中的規則表現。其次,教師要在活動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幼兒,及時地進行評價。在體育游戲《運果子》中,我在游戲前要求幼兒:只有聽到信號才能開始運果子;不同的果子要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幼兒情緒非常激動,出現了不聽信號提前出發和將果子亂放的情況。我馬上對孩子進行了評價。我告訴幼兒:剛才有部分孩子還沒發出信號就出發了,請你們來說說這樣好不好?我又讓幼兒觀察運好的果子,讓他們自己來發現問題。最后請幼兒討論游戲中應該怎么做。在整個評價中教師沒有點名批評,卻讓幼兒及時主動地認識了錯誤,自主地遵守規則,有序地活動。再次,教師要將語言評價和非語言評價有機結合。非語言評價是指除語言以外,老師一縷關愛的目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甜蜜的微笑,一份熱烈的擁抱,一朵代表進步的紅花等等。教師從積極評價入手,結合多種形式和內容的評價,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在規則的指引下自主地活動,養成規則意識,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而綜上所述的各個方面也并不是簡單孤立的,需要在整個體育活動中巧妙地結合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我們將繼續在體育活動中滲透規則意識,并將規則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譚星.幼兒園體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楊麗珠.培養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實驗研究[J].早期教育,2001(09)
[4]牟群英.幼兒園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早期教育,2003(03)
[5]柳倩、周念麗、張曄主編.學前兒童健康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