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梅 韋樹根 何麗麗 萬凌云 付金娥
摘要:為研究低溫脅迫下桑寄生頑拗性種子各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以不同溫度處理桑寄生種子,然后在不同時間段取樣進行相關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結果表明,桑寄生種子對低溫敏感,低溫脅迫下其電導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過氧化氫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破壞,其中0 ℃為桑寄生種子最敏感的低溫界限,0 ℃下放置12 h和36 h時各項指標變化最明顯,低于0 ℃的條件已不利于桑寄生種子的萌發和保存,研究結果將為桑寄生種子的萌發及保存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桑寄生;頑拗性種子;低溫脅迫;生理生化
中圖分類號:S567.01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0-0109-04
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植物學名廣寄生,是我國傳統的常用大宗中藥材,具有祛除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功效[1],為歷版《中國藥典》收載品種,也是廣西乃至我國極具特色的道地寄生類藥材,早在明朝萬歷年間的《廣西通志》就記載了桑寄生和桑寄生酒是廣西的主要特產[2]。桑寄生種子是典型的頑拗性種子,具有頑拗性種子的典型特征,易失活,低溫敏感性強,但是作為一種寄生類植物,只能通過其種子進行繁殖,因此種子的頑拗性嚴重制約其繁育與發展[3]。目前對頑拗性種子的低溫保存技術研究較多[4-6],但能真正實行長期低溫保存的實例較少,其根本原因是對低溫敏感的響應機制了解不夠,因此作為引起頑拗性種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種子低溫敏感性研究一直備受關注。當種子遭到低溫脅迫時,一方面會引起生物膜的變化,從液晶態變成凝膠態;另一方面也會引起膜系統結構的變化,使膜上的各種酶活性受到損害,從而引起細胞生理生化發生異常變化,造成種子的劣變甚至死亡。另外,有研究表明,為減緩低溫所帶來的傷害,種子本身會通過形成一些小分子物質或者讓原有物質進行分解,調節細胞內含物中滲透調節物質的含量,從而達到穩定細胞膜系統的作用,緩解低溫脅迫造成的損害[7-8]。因此,本研究以桑寄生種子為材料,研究低溫脅迫下其電導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過氧化物酶(POD)、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相關生理指標的變化,為系統研究桑寄生低溫敏感和低溫保存技術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采集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科研基地中寄生于桑樹上的桑寄生種子作為試驗材料,選取成熟度一致、飽滿、無病蟲害與機械損傷的桑寄生種子,經前期清洗、剝除果皮果膠后置于不同溫度(-4、0、4、10 ℃)下處理12、24、36、48 h,以25 ℃培養(CK)處理同樣時長為對照,了解低溫敏感過程的生理生化變化,其中-4、0、4、10 ℃置于可設置不同溫度冰箱中(相對濕度為70%~75%),其精確度為±0.1 ℃,25 ℃(CK)處理置于人工氣候培養箱進行(相對濕度為70%~75%,為與冰箱光照度保持一致,培養箱的光照關閉),然后對桑寄生種子各處理進行相關生理指標測定及分析。
1.2 方法
參照李合生的方法[9],采用DDS-307型電導儀測定電導率;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過氧化氫酶(CAT)活性;采用抑制光化還原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的活性采用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試劑盒進行測定,具體操作按試劑盒方法進行。
1.3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均做3次重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和SPSS 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子浸出液相對電導率的變化
相對電導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植物細胞膜透性的變化趨勢,反映細胞膜遭受逆境脅迫時所受到的影響。由圖1可見,隨著低溫脅迫處理的進行以及處理時間的延長,桑寄生種子的相對電導率整體呈上升趨勢,且均高于對照值,但不同的低溫處理下,升高的幅度不同,在10 ℃和4 ℃處理下隨著低溫時間的延長電導率的增幅不大,但在0 ℃和-4 ℃處理下其電導率的增幅較大,特別是在低溫處理的12 h后明顯增加,說明桑寄生種子于0 ℃以下低溫處理12 h以后,細胞膜透性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如相關的外滲物質增多,表明細胞膜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從而導致其相對電導率不斷上升。
2.2 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糖的種類主要包括蔗糖、葡萄糖等一系列糖類物質,其含量變化與抗凍能力密切相關,一定含量的糖類物質可明顯提高植物細胞的滲透調節能力,并維持低溫下細胞膜的正常功能。由圖2可以看出,桑寄生種子在逐漸低溫培養的過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整體上呈緩慢下降然后上升接著又下降的過程,10 ℃和4 ℃整體上影響不大,到0 ℃時突然升高然后下降,可能是因為當種子遭遇低溫傷害時,種子通過增加相關的糖類物質含量來達到抗凍目的,0 ℃時的增加最為明顯,均高于對照水平。此外,0 ℃放置不同時間的影響也不一樣,總體上是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可溶性糖含量進一步降低,在0 ℃放置12 h時達到峰值,隨后緩慢下降,可見0 ℃冰點前后是可溶性糖含量變化的最大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表明處于低溫結冰期的桑寄生種子所遭受的脅迫已達極限,對低溫最敏感。
2.3 淀粉含量的變化
當種子處于低溫環境從而遭受低溫脅迫時,其內含物均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其中淀粉含量的動態變化與碳水化合物積累的趨勢息息相關。由圖3可見,25 ℃(CK)和10 ℃處理條件下,各處理時間點的淀粉含量變化不大,但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淀粉含量呈緩慢增加然后急劇下降的過程,具體表現為在低溫處理前期,各處理時間點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趨勢,與4 ℃處理相比,到達0 ℃時,放置 12 h 時淀粉含量仍然呈上升趨勢,但在放置36 h后開始下降,不過總體上仍高于對照水平。在4 ℃處理條件下,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淀粉含量逐漸上升;但在0 ℃處理條件下,隨著低溫放置時間的延長,淀粉含量則逐漸降低;而在-4 ℃時各處理時間點的淀粉含量均呈急劇下降的趨勢,且幅度下降較大,推測是由于低溫誘導了水解酶的活性,使淀粉的分解加速。
2.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蛋白是種子內重要的滲透調節物質和營養物質,與植物的抗凍性密切相關。遭遇低溫脅迫時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低于界限溫度則影響蛋白合成。由圖4可知,桑寄生種子低溫過程中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緩慢下降然后上升最后下降的趨勢, 波動性較大。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在0 ℃處理條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漸增加,在放置36 h時達到峰值,隨后下降,這也可能是機體對低溫環境逐步適應的表現,而在-4 ℃處理條件下,各時間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直線下降,且都低于對照值,說明蛋白合成已嚴重受阻。
2.5 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變化
過氧化氫酶(CAT)是一種酶類清除劑,可以控制植物體內的H2O2水平。圖5顯示,低溫處理前期,桑寄生種子的CAT活性總體上呈緩慢上升的趨勢,說明遭受低溫脅迫后反而誘導了CAT活性增加。低溫處理12、24、36 h,CAT活性在波動中上升,在0 ℃放置36 h時達到峰值,隨后直線下降;而低溫處理48 h,CAT活性前期平穩上升,但在4 ℃低溫以后下降,除了-4 ℃低溫處理下,其他低溫處理后的CAT活性與對照相比,均高于對照;隨著低溫處理的進一步進行,CAT活性均受到明顯抑制,迅速降低,表明低溫處理過程桑寄生種子的CAT酶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其中0 ℃為最敏感的溫度界限。
2.6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變化
SOD是清除氧自由基的關鍵酶之一,可以減緩氧自由基對細胞膜的傷害。圖6顯示,低溫處理的12 h和36 h,桑寄生種子的SOD活性前期呈平緩上升后期則出現明顯下降的趨勢,于0 ℃處理36 h時達到最大值,然后開始下降并低于對照值,表明低溫處理后期其SOD酶受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從而導致膜系統進一步受到損害。
2.7 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的變化
APX是植物清除活性氧的重要抗氧化酶之一,也是抗壞血酸代謝的關鍵酶之一,其活性的升高可使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 ·)產生速率下降,膜質過氧化作用減弱[10]。由圖7可知,在桑寄生種子低溫脅迫過程中,APX的活性先上升然后在波動中下降,以4 ℃處理48 h 時活性最高,0 ℃處理時開始下降,其中12 h時下降最明顯,表明桑寄生種子在低溫處理前期APX活性增加,后期則下降,特別是 -4 ℃ 處理條件下其APX活性均低于對照。前期APX活性的升高,說明桑寄生種子抵御膜脂過氧化的能力提高,后期下降可能是因為低溫已經嚴重傷害桑寄生種子,損害了APX酶本身。
3 結論與討論
頑拗性種子由于不耐低溫,因此常規的長期保存方法難以適用,如低溫種子庫等。玩拗性種子的保存一直以來都是頑拗性種子植物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了解頑拗性種子低溫敏感機理尤為重要,但頑拗性種子的低溫敏感性是一個復雜的進化過程。目前在頑拗性種子研究方面,大部分的研究主要在于脫水敏感性研究,而對其低溫敏感研究較少。桑寄生種子對低溫敏感,本試驗的低溫脅迫過程表明,0 ℃為桑寄生種子最敏感的溫度界限,明顯有別于其他正常性種子,如榔榆種子的低溫耐受范圍為≥-10 ℃[11]。植物低溫脅迫下其生理生化指標會出現明顯變化甚至是一些不可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葉綠素合成受阻、各種光合酶活性受到抑制、細胞膜系統受損、體內的各種代謝發生紊亂、植物體內的滲透物質和水含量的改變等方面[12-14]。本試驗結果表明,隨著脅迫溫度的降低和脅迫時間的延長,桑寄生種子的電導率總體呈增加趨勢,說明電導率與低溫及低溫脅迫的持續時間密切有關,處理溫度越低,處理時間越長,細胞膜系統受的破壞越嚴重,電導率也越大,這與低溫脅迫下玉米種子萌發過程的電導率變化情況相似[15]。
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等作為植物滲透調節物質和內含物,通過積累或分解滲透調節物質,進而達到調節細胞滲透平衡的目的,從而緩解逆境條件下對植物所造成的傷害[16]。本試驗中,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和處理時間的延長,桑寄生種子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淀粉含量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現出“降—升—降”的變化趨勢,而淀粉含量則呈現出“升—升—降”的變化趨勢,有學者認為,較高含量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是增強植物抗寒性的內在原因[17],說明桑寄生種子在遭遇低溫過程中,合成了相關的糖和蛋白來對抗低溫脅迫,但隨著低溫時間的延長合成明顯受損。另外低溫脅迫下,CAT、SOD和APX活性隨脅迫溫度的下降和脅迫時間的延長總體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變化過程,這可能是保護酶應對逆境的一種響應。在本試驗中,保護酶活性不斷升高,可防御低溫對種子造成的傷害,但達到一定溫度或者一定時間時酶活性下降,說明某個溫度下或者某個低溫延續時間下可能已導致種子受到凍害,這與低溫處理下的羯布羅香種子[18]、蓖麻種子[19]的響應相似。眾所周知,CAT作為清除H2O2的重要酶類,主要通過Halliwell-Asada途徑清除葉綠體中過多的H2O2,而APX恰好是這一途徑的重要組分之一[20-21],因此兩者的變化更能反映系統清除H2O2的能力,而SOD則是抵御氧化損傷的首道防線[22],SOD、CAT、APX被認為是H2O2清除系統中最重要的酶類。研究結果表明,桑寄生種子不耐低溫,低于0 ℃時其活性氧和體內的保護系統動態平衡已被破壞,進一步加劇了自身的膜脂過氧化作用。
綜上所述,桑寄生種子低溫脅迫下電導率、滲透調節物質、內含物、抗氧化系統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破壞,0 ℃為桑寄生種子最敏感的低溫界限,0 ℃下放置12 h和36 h時各項指標變化最明顯,低于0 ℃的條件已不利于桑寄生種子的萌發和保存,本研究結果將為后續關于低溫敏感對桑寄生種子生理生化影響的更全面地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也將為進一步探討其低溫敏感機理提供基礎數據。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中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299-300.
[2]朱論歡. 廣西通志[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857.
[3]韋樹根. 桑寄生頑拗性種子生物學特性及脫水敏感性機理研究[D]. 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7.
[4]Berjak P,Pammenter N W. Implications of the lack of desiccation tolerance in recalcitrant seeds[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3,4:478.
[5]穆紅梅,夏 冰,汪 仁,等. 頑拗性種子——中國石蒜種子的貯藏特性研究[J]. 種子,2011,30(12):43-45.
[6]曾 琳,吳 怡,何明軍,等. 超低溫冷凍對益智種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 廣西植物,2018,38(4):529-535.
[7]Moothoo-Padayachie A,Macdonald A,Varghese B,et al. Uncovering the basis of viability loss in desiccation sensitive Trichilia dregeana seeds using differential quantitative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ing by iTRAQ[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18,221(2):119-131.
[8]溫日宇,劉建霞,李 順,等. 低溫脅迫對不同藜麥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 種子,2019,38(5):53-56.
[9]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169.
[10]李 嬌. 鏈格孢菌侵染對芒果貯藏品質及生理的影響[D]. 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6.
[11]吳曉宇. 不同溫度處理對榔榆種子萌發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8.
[12]郁萬文. 銀杏抗寒機理及種質資源抗寒性評定的初步研究[D]. 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8.
[13]畢慶文,汪 健,楊志曉,等. 成熟期大田漬水脅迫對烤煙葉片生理特性的影響[J]. 中國煙草學報,2009,15(2):46-49,54.
[14]李桂榮,連艷會,程珊珊, 等. 低溫脅迫對山葡萄等6個葡萄品 ?種抗寒性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8):130-134.
[15]南 銘. 低溫凍害對不同粒型玉米種子萌發及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D]. 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0.
[16]張 麗,賈志國.低溫對不同萌發狀態裸燕麥種子生長生理特性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6):161-164.
[17]趙 慧,趙一博,郭江波,等. 植物耐受低溫脅迫研究進展[J]. 種子,2017,36(5):47-50.
[18]曾 琳,顧雅坤,吳 怡,等. 超低溫冷凍對羯布羅香種子結構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8,26(3):249-254.
[19]白 雪,李 興,劉 鵬,等. 低溫脅迫對蓖麻種子萌發過程中生理生化影響[J]. 農學學報,2017,7(3):5-8.
[20]Gong M,Chen B O,Guo L. Heat-shock induced cross adaption to heat,chilling,drought and salt stress in maize seedlings and involvement of H2O2[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1,158(9):1125-1130.
[21]Yousef S,Gholamreza H,Weria W,et al. Chang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lipid peroxidation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in chickpea types colonized by different Glomus species under drought stress[J]. Symbiosis,2012,56(1):5-18.
[22]李 昕,高洪儒,趙北平. 低溫和鹽復合脅迫對玉米種子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7):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