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敬奕步 南方周末實習生 陀可人 李靜宇

廣州一家《游戲王》卡牌店的海報,同樣以“青眼白龍”卡為獎勵。
南方周末記者 ? 敬奕步 ?圖

科比·布萊恩特離世后,一位江蘇卡友以7000元買來的限量款科比簽名卡牌。
受訪者供圖
★一張評估價100元的“青眼白龍金卡”,起拍價80元,半小時后被加價到87326098元。數(shù)位業(yè)內(nèi)人士說,這張卡目前的市場價約20萬元。
2019年后,圈子越來越大,倒爺也越來越多,炒作的思路一般是:買稀有卡—去評分—翻倍出售。
T先生在B站上做卡牌類的科普視頻,4000多個粉絲,他們在20-30歲之間,95%以上是男生,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和上海。
2021年6月21日,安徽省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場法拍登上微博熱搜。
一張評估價100元的“青眼白龍金卡”,起拍價80元,半小時后被加價到87326098元。拍賣隨后中止,理由是“拍品與實際競拍價格嚴重不符,可能存在惡意炒作與競價行為”。競拍有18104人報名,引來近257萬次圍觀。
這張“青眼白龍”游戲卡牌是2018年《游戲王》發(fā)行的20周年紀念版純金卡牌,全球限量500張。數(shù)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張卡目前的市場價約20萬元。
一張小小的卡牌,為何能拍出天價、引人注目?
入圈
集換式卡牌游戲(簡稱TCG,TradingCard Game)始于1990年代。玩家收集不同的卡牌,靈活構(gòu)建卡組,利用戰(zhàn)略進行對戰(zhàn)。由于各人的卡組不同,每一局抓牌的次序也不同,因此變化無窮。對戰(zhàn)之外,玩家間可以交易、交換卡牌。
世界上最知名的三大集換式游戲卡牌,是美國的《萬智牌》、日本的《寶可夢卡牌》和《游戲王》,后者源自漫畫《游戲王》,由日本游戲公司KONAMI開發(fā)。不同的卡牌代表不同的屬性、攻擊、防守值等效果。
1990年代后期,與日本動漫一起,集換式卡牌從中國香港流入內(nèi)地,成了90后的集體記憶。那時候,大多數(shù)人玩的是盜版卡牌。在學校小賣部,一兩塊錢就可以買一大堆。放學后,男孩們圍成一圈,掏出卡牌對戰(zhàn),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2000年,麥姐的卡牌店在廣州海珠北路和中山六路的路口開張,第一家鋪子只有兩平方米。“那時候香港人剛開始來廣州發(fā)展。他們教我賣《游戲王》的卡牌,說是在香港剛剛興起。我從賣玩具開始做,然后賣模型、卡牌,漸漸有了很多熟客。”
后來,麥姐把店搬去盤福路。2019年,店鋪遷到越富廣場,因為商場改造,次年又搬到家信廣場。搬了好幾次家,熟客們卻一直沒丟。
2015年,因為丈夫離世,麥姐一度關(guān)停了淘寶店。熟客們都來問她,“你做得不好嗎? 為什么不做了?”麥姐說,“全靠他們撐住我。他們說,你要是不賣了,我也不玩卡牌了。我想那就做吧,反正還有一幫這么好的熟客。”
2019年開始,中國卡牌圈迅速擴大。以前卡牌多是日文版,2020年出了簡體中文版后,人們的接受度更高,玩正版卡牌的人越來越多。“學生哥都很聰明,看別人玩兩回就知道怎么玩了。”麥姐說。
資深玩家“決斗者老馬”從初中開始玩卡牌,入圈20年,如今在上海松江大學城開了一家卡牌店,輻射周邊8所學校。“學生買的多,也有上班族。”
老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卡牌圈一直比較小眾,2019年之前知道游戲卡的人不多。”他舉了個例子,2017年底,他花費一萬多元陸續(xù)集齊一整套GHR一刷卡,2020年后,這套卡一口氣漲到近10萬元。
圈子的擴大依托于短視頻和自媒體的流行。“尤其是短視頻博主的推廣,帶動很多新人入圈。”老馬說,許多視頻博主一邊直播“開卡盒”,一邊兜售。
大部分新卡牌的價格并不高。對于新手來說,88元就可以買一盒預組卡,兩個人各買一盒,就可以進行最低程度的對戰(zhàn)游戲。“大部分單張卡都不會超過10塊錢。這個游戲有很多種享受方式,如果你沒錢,買最便宜的卡就可以了;如果有錢,可以大把氪金。”《游戲王》博主“牌人日記”說。
買卡牌,可以直接買成套的新卡包,如果想買單張卡,只能從二級市場入手,可以通過閑魚、卡淘、eBay、集換社等線上平臺,線下實體店、玩家之間也可以交易。
受疫情影響,2020年起,大部分卡牌游戲巡回賽取消,但麥姐的卡牌生意依然蒸蒸日上,主要靠淘寶店的銷量。“市場越來越好做,疫情以來也沒有虧本。”
賣新卡牌的利潤并不高。麥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代理商對商家的售價有規(guī)定,“不能壓價,賣低兩塊錢都要叫停。”老馬透露,賣卡牌的利潤率約5%-8%,“做這行就是用愛發(fā)電”。
評分
二手交易平臺上的一些高價卡牌,被封裝在透明的塑料卡磚里,上面還有一張標簽,寫著這張卡牌的評分。
在美國的卡牌收藏者T先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圈內(nèi)認可的兩家評分公司PSA和BGS均在美國。老馬回憶,隨著卡圈熱度上升,2020年開始,映版、公博等中國評分機構(gòu)也開始入場。
評分主要針對卡的外觀品相。T先生介紹,機構(gòu)通常會從卡的邊角是否變“鈍”、印刷是否居中、表面是否完整等角度,在0-10之間進行打分。評完后,用卡磚將卡牌和評分結(jié)果一起封存,歸還卡主。
T先生表示,2020年起,卡牌評分公司訂單量暴漲,收費也水漲船高。“2021年初,因為積壓訂單太多,評分公司漲了價,漲價前大概一兩百塊錢評一張卡。”PSA目前已暫停了低價卡的評分服務(wù),只對卡牌申報價值高于2499美元的卡提供認證和評級。PSA官網(wǎng)顯示,針對超過25萬美元申報價值的卡牌的評分,收費達1萬美元。
為什么越來越多人追求給卡打分?部分玩家是為了維護卡的品相。“評級之后會把卡牌封到一個卡磚里,不能輕易打開。”
更多人是為了賣個好價。“評級的目的是給卡牌的收藏價值加個杠桿,如果評到高分,價格可以翻2-3倍,有些甚至可以翻到10倍。”T先生說。
卡牌商家麥姐亦表示,“日本有專業(yè)評分公司做驗證,驗過品相之后,你拿到認證書,這張卡的價格會漲3-4倍。”
一些玩家和店鋪對評分嗤之以鼻。“普通玩家看評分卡都是智商稅。”牌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玩卡時會把卡放在臺面上打,不會裝在卡磚里。“一般人買卡用來玩,沒有明顯的缺損就可以了。”
老馬也認為,評級只是噱頭,競技場上,玩家只認可卡牌效果而非品相。評分主要針對收藏類型卡牌。“評分一開始就以非游戲卡為主,很少評游戲卡。”市面上最先被炒起來的也是非游戲卡,“因為不能玩,只有炒的價值”。
非游戲卡,包括影視卡、球星卡等。球星卡印有球星肖像,有的球星卡上還有球星簽名或衣物的切片。
近年來,越來越多游戲卡也開始出現(xiàn)評分。“卡牌稀有的同時,再評個高分,能增加流通性和保值率。”老馬說。
T先生也因此開展了新業(yè)務(wù)——幫國內(nèi)卡友代寄卡牌。因為知名的評分公司在美國,中國玩家單獨郵寄的運費較高。T先生找了客服,將粉絲的卡集中起來,統(tǒng)一寄往美國,送評后再寄回國內(nèi)。
炒作
卡牌的定價很大程度上由“罕貴度”決定。罕貴度指卡的稀有程度,亦指加工樣式。罕貴度越高的卡,通常工藝越精美、價格越貴。
同一張卡,會發(fā)行不同罕貴度的版本。微信小程序“游戲王查卡器”顯示,不同罕貴度的“青眼白龍”卡,標價從數(shù)元至上萬元不等。“青眼白龍”是《游戲王》卡片中的一張怪獸卡,攻擊力極強。雖然做工不同,但在競技場上,卡的效果一樣。“不會因為罕貴度高,效果就更強。”牌人說。
能被炒到高價的卡,通常罕貴度較高。
收藏類型的卡牌,本身價格就高。“20年來,我就沒見過《游戲王》收藏類型的卡牌跌過。”老馬說。“有些卡牌世界比賽的冠軍牌,不對外發(fā)售,只有冠軍想賣,你才有機會買到,基本上三五十萬元。”
“如果是全球限量的卡,一定貴。比如全球限量500張,預訂了也不一定能給你,誰快誰搶到。”麥姐的店里,較貴的卡有“紅碎”、限量版“黑魔女”“青眼白龍”等,有的市價已被炒到六七萬。
一些舊卡也會被炒。麥姐表示,游戲公司會不斷更新卡牌系列,但一些舊卡的效果依然很厲害。“有些新卡出來之后,舊卡反而升價快,因為新卡沒有這種效果,玩家一定要用舊卡,才能玩得厲害。”
《游戲王》卡牌已經(jīng)發(fā)售了23年,很多舊卡越來越少,只有老店鋪和老玩家才持有,因此頗受追捧。老馬說,買高價卡的人中,有“童年補票”的人、動漫黨、收藏黨,還有倒爺、圈外人。“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讓更多人知道了《游戲王》,稀有卡牌就這樣被炒起來。”
“為什么卡牌炒得起來? 因為限量,不再出了。那些炒家立刻就拿來炒,一塊錢炒到幾十塊。有時我們擺上淘寶,立刻被拍掉了。”麥姐說。
卡牌圈里,炒卡的人又被稱作“倒爺”。廣州玩家司徒銘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兩年,有很多倒爺專門收集高版本的《游戲王》卡,“價格已經(jīng)翻了好幾番”。
老馬回憶,2019年后,圈子越來越大,倒爺也越來越多,炒作的思路一般是:買稀有卡—去評分—翻倍出售。
另一種炒作,依靠輿論抬價。
牌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卡店,會有組織地哄抬某一張卡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卡包來碰運氣,再從開到這張卡的消費者手中回收卡牌,“賺賣卡包的錢”。
2019年,牌人目睹了一次炒卡事件。當時《游戲王》推出了一種新工藝的稀有卡,一箱24盒卡,能開出6張稀有卡。“有個店每賣出一個新盒就會發(fā)動態(tài)說,你從我店里開出某一張卡,我就多少錢回收。當時這張卡抬的價很高,后來一直在跌,但當時有人就去買。”
不過,數(shù)位受訪者表示,目前卡牌圈并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集中炒作現(xiàn)象。
一方面,卡牌圈子小眾。能為天價卡牌埋單的,最終只有少量玩家。
“就算把價格炒上去,出手也很難。卡牌作為娛樂產(chǎn)品,沒有實用屬性,一般人不會花時間和金錢追捧,圈子相對小眾。”95后江蘇卡友戎昊說。他在2016年進入球星卡卡圈,至今花費了十來萬元。
他最貴的一張卡,是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離世當天,為了紀念,花了7000元收集來的一張限量版的科比簽名卡牌。這張卡牌此前約4000元,科比去世當天漲價近一倍。
另一方面,卡牌變現(xiàn)較慢。老馬指出,天價卡很少能馬上賣出,且卡牌價格不斷波動,風險較大。“價格越高,找到下家的概率就越小。手上囤積卡牌過多,容易資金鏈斷裂。”
此外,游戲公司會不定時復刻部分卡牌,這是官方調(diào)價的方式,“攔腰斬斷倒爺大量囤積的單卡價格”。
即便如此,依然有人愿意為天價卡牌埋單。戎昊表示,隨著卡牌圈發(fā)展,國內(nèi)涌現(xiàn)出了許多“專收”玩家,“他們專門收集某個球星、明星或角色的高端卡牌,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人物的喜愛,多者一年花費上百萬元。”
買天價卡牌的人,大多是實力雄厚的收藏者,買到稀有卡后也不會轉(zhuǎn)賣。“他們花幾百萬買卡牌,像買個玩具,除非破產(chǎn),否則沒人會賣。”
老馬曾自詡為卡牌收藏家,直到開了一次眼界,從此自嘲只能算“收集家”——一位卡友滿世界收集《游戲王》的稀有卡,專程飛去捷克、新加坡、瑞典等國家交易。“世界冠軍卡、YCS大賽冠軍卡等數(shù)十張超級收藏卡,一張張買來收藏,不賣,也不帶出來,只通過視頻,從保險柜里拿出來給我看。”
如何避免買卡時被坑?
老馬表示,唯一的秘訣就是貨比三家。目前市面上有多個卡牌交易平臺,比如閑魚、卡淘、eBay、集換社和微信小程序“游戲王查卡器”。“‘游戲王查卡器是一個玩《游戲王》卡多年的團隊創(chuàng)造的,在上面可以查到每張卡牌曾經(jīng)的交易價格,包括最低價和最高價。”
“還童年債”
卡牌圈里,與“倒爺”相比,愛好者依然占大多數(shù),粉絲黏性很高。
老馬在上海開著一家卡牌店,同時經(jīng)營著網(wǎng)店。他回憶,有許多玩家因為高考、考研等大型考試“退圈”,但當考試結(jié)束,通常會再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這個圈子,說明是真正的熱愛。”
麥姐的卡牌店開了21年,客戶大多是大學生,其中有許多熟客,現(xiàn)在已是上班族。
2019年,T先生畢業(yè)后留在美國硅谷工作。初中時,他接觸過《游戲王》卡。工作后,一次無意間刷到博主開卡包的視頻,掀開了曾經(jīng)的記憶。
近兩年,他陸續(xù)買了幾十箱卡牌,每次發(fā)行了新卡盒,就去買一箱。一箱3600張卡,T先生通常只留下幾張收藏,挑出小部分在二級市場上出售,剩下的卡扔掉。
“我只要童年里有深刻印象的卡牌,比如一些怪獸,在動畫中頻繁被主角使用過。”T先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選擇買新卡而非去二級市場購入,一是因為享受開卡包的樂趣,二是因為新卡的品相更佳。
如今,他在家收藏了一大箱《游戲王》卡,并不拿出來玩。他稱之為“還童年債”,“回味童年的同時,感謝游戲曾經(jīng)給我的快樂”。
他還在B站上做卡牌類的科普視頻,積累了四千多個粉絲。后臺數(shù)據(jù)顯示,這些粉絲在20-30歲之間,95%以上是男生。粉絲們關(guān)注的內(nèi)容分區(qū)大多是日常搞笑、棋牌桌游等。粉絲數(shù)量最多的前三個地區(qū)是廣東、江蘇和上海。
6月27日晚,南方周末記者來到廣州一家卡牌店“幸運之店”,幾位年輕男士在桌前斗得正酣,不時爆發(fā)大笑。兩三個小時里,不時有卡友進店,基本都是男生,穿著并不講究,背個小挎包,沒事兒就聚在這里。
27歲的玩家司徒銘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接觸《游戲王》卡,是這家店的常客。每天下班后,他會跟朋友約著玩一兩個小時再回家。
“這是一種博弈游戲,要動腦子。買的卡是實實在在的,比在網(wǎng)游上充值卻什么也看不見要強,所以家人也支持。”他說,“很多人把時間花在玩游戲,只不過我玩的是卡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戎昊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