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華
摘 要:在新會計準則中,對建造合同的明確規定,能夠進一步約束施工企業的違規行為以及壞賬問題,并對工程項目合同文本中的規定收入類目與總成本費用產生了一定影響,還需要對完工進度進行階段性確認。施工企業在依據建造合同設定工程結算形式的過程中,需要對預計值和實際值進行對比。本文主要探究新會計準則中建造合同在施工企業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施工企業;建造合同;應用
1 施工企業在執行新會計準則建造合同中存在的問題
1.1 合同總價不確定
很多相關工程技術領域的市場并不規范,因此,部分工程項目合同中的相關數據指標并不清晰,不能夠直接給出合同總價[1]。部分工程建設項目非常容易發生設計變更等問題,合同總價的變化區間范圍相對較廣,也不利于確定合同總價,還會直接影響到施工企業的合法權益以及經濟效益。部分工程建設項目采用邊審批、邊設計、邊施工的方式,合同總價和總收入等關鍵數據指標并不精準,存在較多動態變化區間。合同總價不確定的現象,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也會為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審核以及成本預算編制等相關工作的實施進展造成一定影響,還會產生較多比較盲目的工程變更事項,不能夠實現更加精準的合同總價管理目標[2]。尤其對于屬于偏遠地區的基礎建設工程項目而言,在確定合同總價等關鍵數據參數之后,還需要詳細分類合同總收入與投資金額的具體范圍,但是并未給施工企業提供科學有效的參考意見,對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的工作進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1.2 合同總成本數值不明確
對于施工企業而言,在全面履行建造合同的過程中,還會存在合同總成本數值不明確等問題,對后續施工成本控制和工程造價核對等相關工作的實施進展非常不利。部分施工企業的會計人員和財務管理人員,會依照建造合同文本中的相關數據指標,對投資規模和成本費用進行全面估算和詳細規劃,若合同總成本的數據指標并不明確,也會直接關聯到地方經濟政策和優惠政策的具體實施風險系數。很多施工企業的建造類產品普遍存在生產周期較長等特點[3],投資建設規模相對比較顯著,也會逐步受限于自然環境條件和地質條件等相關外部參數,還會受到地方市場宏觀調控政策以及通貨膨脹等經濟因素的影響,實際建設工期以及施工技術資源的配置效率也會顯著降低。合同總成本的數值并不明確,與合同總計收入等關鍵數據指標不完善有關,并能夠直接影響到施工成本估算等相關工作的實施進展。
1.3 合同總收入和總成本預測不準確
很多施工企業的會計人員,對合同總收入以及總成本的預測工作并不準確,也會直接受限于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監督檢查機制,不能夠從建造合同文本內容中重點篩選各項風險因素和變更因素,還會直接關聯對施工現場各項技術資源配置工作和組織管理工作的協調性。部分會計人員在估算合同總收入和總成本的過程中,會根據主要實施對象、分項工程建設指標[4]等相關因素進行量化統計分析,但是并未全面整合固定成本和機會成本測算指標的相關影響因素,普遍選用比較傳統的合同收入成本核算模型,也會顯著降低對建造合同的多維度管理能力。尤其在對施工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信息進行全面采集和分類整合的過程中,部分財會人員對合同中的總收入和總成本并不明確,對后續合同執行階段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以及成本控制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并顯著降低建造合同相對應工程建設項目的整體施工質量以及工程造價管理能力。
1.4 完工百分比測算方法不一
在新會計準則中,施工企業需要對建造合同中的完工百分比進行科學測算,可以充分運用投入測算法和產出測算法,將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和總成本進行對比分析,還能夠將工程項目的不同施工階段中進度進化指標的完成情況作為主要測算依據。不論是投入測算法還是產出測算法,對施工企業與工程建設項目之間的關聯性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并嚴格按照建造合同中的相關規定內容和完成比重,動態調整后續施工階段中的建造指標[5]。在選用投入測算法的過程中,部分施工企業制定的完工計劃普遍具有一定隨意性,也并不能嚴格按照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工作流程以及規定測算內容對自身管理工作進行客觀約束和限制,因此也會額外產生較多壞賬等情況。若選用產出測算法,所得出的完工百分比與工程建設項目的實際完成比例相一致,但是對施工企業在施工現場制定的相關管理制度要求更高,如果完工百分比測算方法不一,會直接關聯到施工企業的業務管理效率以及履約能力。
2 新會計準則中建造合同在施工企業的應用要點
2.1 解決合同總收入和預計總成本的確認問題
為及時解決合同總收入和預計總成本的確認問題,可以從國家監管機構以及施工企業雙方角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對于國家和市場監管機構而言,需要執行更加嚴格的審批程序,并充分保障審批設計和施工等相關工作能夠順利推進。因此可以選用項目總承包模式作為建設工程項目建造合同的主要制定依據,盡量減少工程或者設計變更等問題,盡量簽訂固定的總價合同。但是對于施工企業而言,在不同的項目承包模式中,需要及時制定和完善對建造合同的會計審計程序,并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及時應對市場經濟因素的變化,對企業內部和項目組成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施工企業還需要嚴格執行科學有效的內部預算和報告制度,對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現場中的簽證信息進行精細化管理,充分保障合同收入以及合同成本的測算工作符合新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要求,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成本分析與預測制度,協同現場人員嚴格規定成本控制策略。
2.2 解決完工百分比方法的選擇問題
對于施工企業而言,為充分解決完工百分比測算方法不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的基礎之上,逐步優化和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并充分保障合同成本和收入之間的協調性和科學比例。部分施工企業在選用投入測算法的過程中,會將投入和產出的具體比例對照施工作業現場的完工情況,并將相關施工技術資源和成本費用進行定量統計分析,將已完成部分和未完成部分的實施難度進行全面測算。為及時解決完工百分比計算方式的選擇問題,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還可以對建造合同中的成本管理以及階段性效益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并在保障成本費用計算標準合理性的基礎之上,動態調整施工作業現場中的成本核算機制。施工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還需要根據建造合同中的規定內容項,對標工程進度款項的固定計算方式,將工程進度款的確認和計算結果進行有效銜接,并充分保障發包方的合法經濟效益。B299CC56-421D-46F1-9612-AC469A46361A
2.3 解決人為調節利潤的問題
對于施工企業而言,為有效解決人為調節利潤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人員培訓和教育等相關工作,并根據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情況,設定和完善績效考核標準,并對施工現場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合理激勵,有效減少人為調節利潤的主觀因素。根據當前工程建設項目相關行業市場的資本投入比例,在解決人為調節利潤問題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構造客觀科學的建造合同成本合計方法,將可靠估計方法與預計合同總成本等相關數據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并及時撰寫科學有效的支撐性工程材料,充分保障成本預算以及執行力度的穩定性。對于施工企業而言,還需要在建造合同的執行階段,選用科學合理的信息披露方式,并對新會計準則中規定的披露內容進行統計分析以及客觀評估,將相關計算結果的計算公式進行詳細闡述和說明。對于不同規模的工程建設項目而言,施工企業可以根據項目承包模式,定向篩選與施工利潤相關聯的關鍵數據指標,并定向披露到信息管理平臺中。
2.4 加強監督審計能力
對于施工企業和相關市場監管部門而言,加強監督審計能力,是進一步約束建造合同執行效果的關鍵點,也能夠及時減少工程設計變更等問題的產生。在構建內部項目審計部門的過程中,施工企業需要根據人為調節利潤以及收入成本核算機制的不穩定性,重點篩選相關財務審計指標以及支撐性材料,并充分保障內部監督機構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整體高于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為充分加強監督審計能力,可以將第三方審計機構與建設單位的財務審計人員進行創新組合,并對監理單位的監督指導工作進行客觀評估,還需要將此項內容納入到施工現場管理制度體系之中。在加強監督審計力度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施工企業各個部門提交的相關數據指標,進一步確認完工進度以及實際成本投入比例。
2.5 合理預估合同階段性成本
在新會計準則中,施工企業需要根據建造合同中的關鍵數據指標,平時預估合同總收入、總成本,并對照合同執行階段中的關鍵時間節點,合理預估合同階段性成本費用,才能夠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和財務審計措施。尤其對于固定合同價款以及全過程承包模式的建造合同而言,施工企業需要嚴格核對建造合同中的關鍵數據指標,并對投資金額以及階段性付款形式進行嚴格比對,確保施工階段投資次數以及付款方式的穩定性,并有效規避較多市場經濟風險因素。在合理預估建造合同的階段性成本費用過程中,還需要對合同規定業務內容的完工進度進行全面預估,并充分保障工程進度款結算單的簽字與認證過程基本一致。
結束語
隨著全球經濟不斷一體化及深化,為了進一步推動企業會計準則國際化趨同,財政部于2017年7月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該準則統一采用同一模型來確認收入,明確指出了需要以控制權轉移作為判斷是否可以確認收入的相關依據,而不再是以風險報酬轉移作為相關判斷標準。建筑行業建造合同準則的實施是為了能夠有效體現施工中權責關系,對工作配比原則進行分析,并且反饋施工企業的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麗.新收入準則下建筑施工企業建造合同收入確認的具體方法[J].中國集體經濟,2021(20):139-140.
[2]付余.淺析新收入準則對建造合同的影響及對策——基于建筑施工企業視角[J].商訊,2020(34):95-96.
[3]黃友安.施工企業建造合同收入利弊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10):110-111.
[4]劉虎.基于工程建筑施工企業視角下新收入準則對建造合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0(10):25-27.B299CC56-421D-46F1-9612-AC469A463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