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周口師范學院
籃球是一項對于身體、技術、心態、戰術意識等不可或缺的體育運動項目,而身體素質則是籃球運動的基礎,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身體素質,就算他的技術和戰術能力再高也發揮不出來。而力量訓練則是身體素質中最重要的項目,核心力量則指的是深層力量和核心肌群所供給的力量,可謂重中之重,爆發力則更像是力量和速度的糅合體,爆發力和核心力量的關系是一個遞進的關系,加強核心力量訓練,才能有效提升爆發力。
“核心穩定性”“核心力量”“爆發力”三者在筆者看來是三個層次的能力,有著一定漸進聯系,如果沒有核心穩定性,就談不上核心力量,而如果沒有核心力量,自然也談不上爆發力。要明確的是,在實際訓練中不用強調核心力量與爆發力的區別,沒有必要分為兩個各自獨立的階段。
對于核心力量而言,也就是說核心肌群所提供的能量,那么,什么是核心肌群?有的人將核心力量當作腰腹力量,雖然也有相似性,但還是過于片面,核心肌群指的是圍繞著脊椎和骨盆腔的肌肉,它們用作調節各椎體的穩定,同時也是非常關鍵的力量傳遞中樞,籃球運動的發力和傳力都少不了核心肌群的參與,是一瞬間提供爆發力的部位。那么鍛煉核心力量,讓身體“熱”起來,既可以增加軀干的靈活,也可以增加軀干的協調,還可以增加軀干的穩定以及軀干參與人體運作的能力[1]。核心力量訓練和腰腹力量訓練的區別,就在于腰腹力量訓練往往只是注重表層的大肌肉訓練,而真正的核心力量訓練要關注深層的小肌群的訓練。
對于爆發力來說,它指的是力量和速度的糅合體,因此也有“速度力量”的概念,或者說“強調速度因素的力量訓練”,速度是從A 點與B 點之間的距離,爆發力是基于力量,以最快速度從A 點到達B 點。很多人將爆發力歸結為下肢力量的功勞,下肢力量自然會有作用,但是核心力量的作用絕不在下肢力量之下,核心力量對于爆發力來說起到很強的支撐和傳遞力的作用,保持身體的核心穩定,盡量少地浪費力氣,減少晃動的產生。
強勁的核心力量和爆發力發揮著重大價值。首先,它是保證籃球運動員的技術穩定的根本,好的技術雖然可以彌補身體缺失,但強勁的身體素質卻是基礎,青少年只有具備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讓技術動作穩定下來,比如有的青少年投三分會技術變形,就是因為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不足,而有的青少年則不會,比如在籃球對抗中更穩定的投籃、運球在身體接觸中迅速地突破,都需要核心力量發揮作用。比如有的青少年可以在對抗中較為穩定地進球,博取二加一的機會,而有的學生一對抗就變得歪七扭八的,出手都不行。其次,它有助于青少年做一些更高難度的動作,尤其是空中動作,空中下肢難發力,核心肌群發力才有希望做出一些高難度動作,科比的無視防守空中滯空做各種動作,在多人圍堵的情況下將球打進,靠的就是他非常強的核心力量。最后,核心力量的提升還有助于青少年減少籃球損傷,可以說核心力量越強,自身抗逆性就越強,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就越小[2]。
依據核心肌群做動作,比如快速反應速度轉身、急停急動的變向、空中做動作、與競爭者對抗等。換個角度來看,在鍛煉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靠這些動作來慢慢地訓練核心肌群,平時常見的訓練方法有卷腹、負重轉體、負重半蹲提踵、屈伸練習、臀橋訓練、原地縱跳、前后腳站的快速高翻、跳箱、敏捷繩梯訓練步法等[3],以“卷腹”為例,標準訓練方式是采用仰臥位,屈髖屈膝,兩腿稍分開,下巴微收,兩手放于體側或者耳邊,上身起三十度左右,保持數秒,依次輪流下去。而構建更加精準、更加細致的訓練方法,可以分為靜力性抗阻訓練和動力性抗阻訓練,靜力性抗阻訓練是指軀體靜止不動或者不發生明顯的位置移動,肌肉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卻處于緊張用力的狀態,以此姿態保持一段時間的肌肉訓練。比如“仰躺挺腰”,重點是“腰部向上死挺”,鍛煉腰背臀部肌肉群,比如“平平板支撐”,身體處于相對靜止狀態,鍛煉腹部肌肉群,比如“單推微蹲”,要靠核心肌群的充分激活和參與,目的是在單腿支撐情況下,能夠保持骨盆和軀干穩定,靜力性核心力量訓練能夠鍛煉青少年的核心力量穩定性,有效改善神經肌肉控制,提升肌力。而動力性抗阻訓練顧名思義其肌肉在動力狀態,被拉長和縮短,發生了一定位移,比如“兩頭起”,上肢和下肢兩頭朝著中心翹起,用來鍛煉腰背臀部肌肉群,比如深蹲和卷腹,發生了核心肌群的位移,是動力性的,靜力性和動力性都有著鍛煉核心肌群的作用,鍛煉效果也差不多,最大的區別在于靜力性訓練往往是專項訓練,訓練目標肌群得到了鍛煉,而動力性訓練,能夠使得肌肉橫斷面積得到顯著提升,并且動力性訓練是系統的、協調的,在鍛煉某一個方面,另外的身體素質方面也會隨之提升。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可以參考下圖1 所示內容[4]。

圖1 核心肌群訓練推薦方法
而對于爆發力來說,在核心力量訓練的基礎上,加入了非常關鍵的速度因素,指的是大腦接受信息后迅速傳達指令,在身體協調動作的前提下,身體最快反應的速度,那么,可以做一些聽口令做動作、聽口令變速跑等方式訓練,或者高抬腿跑、高速率跨障礙跑、步伐訓練、深蹲下去之后跳起來、單腳跳樓梯、扭轉登山等。還可以和籃球結合起來做,用籃球做輔佐道具,本質上是仰臥起坐,雙腿張開,手臂伸直,每次仰臥起坐起來的時候做一次籃球擊地,左右各一次,再比如換個花樣,仰臥起坐起來的時候,籃球環繞腿下一次[5]。
在核心力量訓練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訓練運動負荷控制,要根據青少年的身體特點來制定科學計劃,運動負荷控制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訓練強度大小比較合適,負荷太小或太大都不合理。運動負荷包括運動量、運動強度兩個方面,如果訓練量太少、訓練強度較小,青少年耗能不明顯,核心力量和爆發力的訓練效果不大,訓練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如果訓練量太多、運動強度太大,青少年超出身體負荷能力,會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傷,教師要仔細觀察,做好控制。
教師或者教練員要系統性地設置訓練計劃,滿足青少年的籃球學習需求以及課時安排限制等,訓練計劃要有明確的目的,也要有精準的方法,前后連貫緊密相連而不中斷,應多采取無器械訓練方法,少采取有器械訓練方法,比如說平衡球、平衡板上的訓練,多采取簡易便行的訓練方法,為了能夠讓青少年有更好的鍛煉機會。同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內容訓練,嘗試穿插教學、間歇訓練、高強度刺激法、綜合鍛煉法等多種訓練方法,逐漸完善,不斷優化調整訓練計劃[6]。穿插教學指的是將不同的核心肌群訓練內容進行穿插排列,比如開始10 次起臀卷腹訓練,接下來一次平板支撐,時間自定,接下來深蹲旋體10 次,以此為一組,連續兩組或三組,之后循序漸進增加難度,或者將籃球運動加入訓練之中作為輔助工具,比如抱球卷腹,直臂抱加重訓練球,比如俯臥撐運球繞,一只手做俯臥撐,不用做下落撐起動作,而另一只手運球,以此來調動青少年訓練興趣。或者是間歇性訓練,進行中強度,盡可能快、盡可能強的運動,然后稍做休息,身體還未冷下來的時候,繼續投入中強度訓練中,進行多個循環。還有高強度刺激訓練計劃,針對核心肌群,訓練內容為大重量低次數,長位移,具體內容為一個重量的動作四五組,每組次數5 個,階梯減重,四個重量就可以了,這樣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破壞肌纖維,獲得訓練后更大的超量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因為學生的運動基礎和身體基礎存在不同,所能承受的核心肌群訓練強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訓練員或教師對青少年進行精準了解,了解學生體測數據以及基礎體能能力,繼而針對不同青少年的不同核心力量現狀,制定更加精細化的訓練計劃,設置不同的核心力量和爆發力訓練等級。不同等級有著不同難度和時長,進行差異化教學,對于力量基礎弱的,進行低等級訓練,慢慢提升訓練強度,而對于力量基礎強的,可從中等級訓練做起。
綜上所述,在籃球運動中,力量素質是基礎,而核心力量更是綜合力量中的重點,那么,針對性地對青少年進行核心力量與爆發力訓練,讓青少年提升核心力量,進而提升籃球動作的穩定性,也使他們能做出一些高難度動作,提升籃球競技水平,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