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臨洮縣人民醫院,甘肅 臨洮 730500)
疝氣是兒科常見病,指小兒機體組織或器官部分原有位置發生改變,經由周圍間隙、薄弱處進入另一位置,已知病因包括啼哭、用力排便、噴嚏等,且疝氣種類多樣,疝氣本身對小兒健康不利[1]。經證實,選擇手術治療小兒疝氣,能實現根治目的[2]。此外,由于小兒年齡小、尚處于發育階段等,圍術期護理干預不可或缺[3]。人文關懷強調“以人為本”,簡而言之,即給予人關心、愛護、尊重,將此理念融入到護理服務中,從各方面提供完整周到的護理措施,能更好顧及患者各種護理需求[4]。基于此,研究將人文關懷用于小兒疝氣手術圍術期干預,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間在醫院行手術治療的疝氣小兒65 例為本次研究對象,依據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成2 組,對照組32 例,男21例,女11 例,年齡1.2~6 歲,平均年齡(4.13±0.78)歲;研究組33 例,男23 例,女10 例,年齡1~6 歲,平均年齡(4.15±0.81)歲。比較兩組以上性別、年齡等資料,結果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均確診患有疝氣;②年齡≤6 歲;③均不存在手術、麻醉禁忌;④小兒家屬知情本次研究,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有血液系統疾病;②患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③臨床資料不完整。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包含生命體征監測、術前準備、術前檢查等。
研究組施以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實施內容:
術前護理。環境方面:安排1 名責任護士負責帶患兒及其家屬到病房,向其介紹病區分布,病房內放置兒童讀物、玩偶等;心理方面:與患兒交流,客觀評價其精神狀態,若存在焦慮、緊張等情緒,則需要予以個體化、針對性心理干預,可陪同患兒折紙、玩耍等,建立良好關系;健康宣教:向患兒/患兒家屬介紹手術流程、術后康復注意要點等,對患兒家屬存在的顧慮、提出的問題,一一針對性處理;術前準備:協助患兒完成有關輔助檢查,有血常規、肝功能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幫助患兒清潔皮膚,清洗后用消毒巾包裹,禁食6h、禁水2h。
術中護理。生命體征監測;手術實施過程中保持室內溫度適宜,提前備好手術所需物品;麻醉前適時肢體接觸與語言鼓勵。
術后護理。取溫水擦拭術區皮膚;為患兒穿好衣物;通過語言、肢體接觸鼓勵患兒;返回病房后,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設置床欄;合理給予氧氣支持;術后6h 禁食、禁水,若未出現任何不適,可進食少量流質食物;重點觀察患兒恢復情況、疼痛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等。
1)不同時間兩組疼痛評分比較。評價工具選擇FLACC 評分法,評價內容包括面部表情(Face)、腿部動作(Leg)、活動(Activity)、可安慰性(consolability),以上內容每項評分0~2 分,最高分10 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劇烈。
2)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記錄2 組術后是否出現感染、尿潴留、出血、心率異常等,統計各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
數據分析使用SPSS23.0。不同時間兩組疼痛評分、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分別用()、n(%)表示,組間比較分別行獨立樣本t 檢驗、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結束時兩組FLACC 平均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返回病房后2h、返回病房后6h 兩組FLACC 平均得分均低于手術結束時(P<0.05),返回病房后6h 兩組FLACC 平均得分均低于返回病房后2h(P<0.05),且返回病房后2h、返回病房后6h 研究組FLACC 平均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分)
表1 不同時間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手術結束時比較①P<0.05,與同組返回病房后2h 比較②P<0.05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例(%)
小兒心理發育普遍尚未成熟,面對疝氣、手術等不可避免出現心理改變,常會伴有不安、恐懼、煩躁等情緒變化,會出現抵抗治療情況[5]。所以,對行手術治療的疝氣小兒來說,無論具體采取哪種術式進行治療,均具有一定創傷性、風險性,應施以護理干預,以保證患兒術后恢復的有效性、手術治療的安全性[6]。但是,兒科護理難度大,護理要點多,實際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效開展就需要充分考慮患兒年齡、心理在內的諸多因素,在保證手術順利實施、患兒安全的同時,予以全方位的照護,盡可能增加患兒整體舒適感[7]。常規護理重點在于疾病照護,往往忽略患者精神、社會等其它層面的照護,并非小兒疝氣手術圍術期的最佳干預方法。
人文關懷強調“以人為本”,是一項“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法,轉變既往“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將其用于實際護理工作當中,就需要給予患者關心、愛護、尊重,從各方面提供完整周到的護理措施,實現對患者的整體關懷與照護,不忽視患者精神、社會等不同層面的護理,針對性制定、優化護理干預的各項舉措,以很好滿足患者實際護理需求,讓患者從細節當中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愛護[8]。本研究將人文關懷用于小兒疝氣手術圍術期干預,圍繞擬行手術的疝氣小兒臨床照護需求,制定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方案,比如,通過術前健康宣教,幫助增加患兒家屬對疝氣的認知,知曉手術實施流程與術后照護要點,便于患兒家屬能更好配合醫護人員完成臨床醫護工作;通過與患兒互動、玩耍等,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分散患兒對疝氣本身、手術等的恐懼與害怕;在麻醉實施前,適宜的肢體接觸、語言鼓勵能給予患兒一定安全感,降低心理層面、生理層面對手術治療的恐懼;另外,生命體征監測、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各項舉措則有助于保證患兒安全,在順利實施手術、規避手術風險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研究將人文關懷用于小兒疝氣手術圍術期干預,結果顯示:返回病房后2h、返回病房后6h 研究組FLACC 平均得分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施以人文關懷護理,能顯著性降低疝氣手術小兒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