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陳思韻
摘 要:本文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對于成本管理的重要價值進行說明,我國是機械制造大國,而隨著市場的飽和、社會經濟進入常態化發展、產品存量過剩、勞動力成本紅利衰減、新冠疫情等方面的影響,可以說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效益空間也越來越少以及效益變得不明確,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把控好成本管理這一生命線,盡可能降低采購、生產等成本,把錢和力氣花在刀刃上。其次對機械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策略和途徑進行簡單說明,一方面要遵循控制關口前移的理念,進行事前控制,一方面要降低采購成本,制定精細的采購方案,貨比多家,選擇性價比最優的采購方案,一方面要降低生產制造模式的成本,嘗試著減少搬運浪費、進行有效的庫存管理、減少停工停產問題、減少工藝浪費、優化工藝技術、減少非必要損耗等等,一方面要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優化崗位設置,聘用高素質人才,對績效模式進行調整,提升企業生產力,一方面加強資金管理,控制經費,應批則批,制度之外的審核后批,避免用錢無計劃、開支無標準,多頭批條和資金跑冒滴漏現象,一方面要加強成本核算機制,從企業成本、生產經營管理等各類數據中歸納整理,收獲經驗教訓,發現成本管理問題,及時糾正,多措并舉,來實現制造業成本控制的最優化。
關鍵詞:機械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管理
引言:
制造業企業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制造業成本管理也是永恒的話題了,如果制作業的成本難以控制,就會導致前端銷售報價困難的問題,無形中將成本負擔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但社會大趨勢是競爭愈發激烈,制作業產品價格在不斷下降,利潤空間不斷減少,制作業往往以數量優勢和產品布局優勢獲利,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不斷精化成本控制,減少企業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耗損浪費情況,從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逆向推動企業成本喲花,才能在滿足市場競爭趨勢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提升利潤空間,為企業獲得長遠而穩定的發展契機。
一、戰略管理下的機械制造業成本控制
(一)基于戰略管理的成本管理
良好的認知是展開工作的前提,要想讓機械制造業迎接愈發惡劣的市場環境,不僅需要加強對外的管理,也需要加強對內管理,減少內耗,提升成本管理意識,盡可能“拉扯”出利潤空間。而基于“戰略管理”,則指的是成本管理并不是某一個生產或管理人員的事,而是從企業運營大方向上入手,加強制度管理,加強決策制定,做好企業戰略規劃,從根源上控制企業機械制造成本,明確訂單、工期、成本、生產力、市場價、庫存、利潤等各要素,制定科學的此采購計劃、生產計劃、人力資源管理計劃、成本預算計劃等等,將成本管理的理念自上而下的傳輸到企業每一個環節中、每一個人員心中,從而提升成本管理的質量和效果。
分析提升成本管理的重要價值,首先,它能夠提升成本效益[1],通過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壓縮成本以提高利潤空間,以最常見的采購成本來說,多做幾份計劃,實行比價采購的方法,貨比三家,擇優采購,在保證材料質量符合生產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采購所花費的資金,就是在實打實為企業創造利潤空間,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這是現代化企業成本管理的最重要價值所在。其次,它還是在優化企業生產管理模式,成本預測、分析、核算、計劃、決策、實施、控制等都是制造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必須注意的環節,成本管理作為重要屬性和指標,落實在企業事前預測、事中決策執行與監控、事后核算的各個細節中,優化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就是在強化企業生產效能,比如原材料的消耗控制率、制造時間控制、機械制造計劃與庫存的和諧、人力資源框架的優化構建、企業生產管理水平的提升,無疑能催發企業活力,讓企業以一個高水平的姿態面對市場。最后,做成本管理的同時還是將精益化的企業文化傳輸到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企業所有員工的思想,這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核心凝聚力,讓企業發展和員工發展融為一體,比如為優化機械制造成本所采用的積分績效模式,技能讓優秀的員工獲得更高報酬,也能實現最優化生產制造。
二、強化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控制關口前移,重視成本預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時代企業生產運用理念中,控制管控遷移進行事前控制的策略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也越來越成熟,機械制造企業要想落實成本管理策略,也需要重視成本預算才行,要求機械制造企業在機械制造訂單完成之前就對本次機械制造活動進行預估和計算,判斷要想完成這一次訂單需要多少期限、多少材料、與庫存如何協調安排,判斷本次訂單生產制造的最優化財務情況。機械制造企業傳統財會部門的鞏固走往往只是事后核算,屬于事后控制,成本耗損總會在不經意間發生,要改變這一點才行。
目前大多數機械制造企業具備一定的成本預算意識,但是成本預算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成本預算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比較容易出現預算編制不深入或不嚴格的問題,預算管理不夠精細化,偏向隨意化,要知道前期成本預算編制越詳細、越深入,中期成本控制就會越方便、越高效,因此機械制造企業有必要構建完善成本預算管理體系。首先要明確成本預算重要性,配置專業的成本預算管理部門和人才,來從事成本預算管理工作,專職專用,其次要基于傳統成本預算和實際成本的大數據,進行大數據建模,力爭挖掘成本管理經驗教訓,而非主觀判斷,配合上訂單制造項目一斤計劃,制定精細的成本管理計劃。其次遵循“總——分——總”的編制規劃,機械制造企業以訂單生產為基礎,先制定大方向上的成本預算,隨之將其落實到機械制造企業各個部門中,要求各個部門準備出更精細的生產計劃和成本預算,比如人力資源部根據生產計劃來制定人力資源成本,材料部根據生產計劃和庫存制定采購成本預算,要求各部門嚴謹而精細的制定成本預算,進行審核[2]。
(二)做好上下游調研,尤其控制采購成本
在制造業企業和下游銷售對象簽訂合作意向時,就需要做好下游企業調研,準確了解對方企業的財務能力和信用情況等,建立完善的客戶管理機制,充分考慮到資金流向和市場前景,對本次訂單的經濟效益進行評估,雙方簽訂合理的合同條款,對可能造成不良問題的指標加以控制。例如貨款遲遲難回收的問題,比如制造機械產品難銷售的問題,都是變相地增加了制造成本,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嚴重影響。
隨之,機械制造企業做好與上游市場的接洽,這是成本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環境,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一方面制定嚴格的采購計劃,將成本控制的理念融入,制造業企業采購成本占據總成本很高的比重,但卻存在一些吃回扣、黑暗交易等現象發生,因此需要制定嚴格的采購制度和審批制度,對原材料的采購設計情況進行精準了解與控制,如有必要建立內審制度,對采購環節進行嚴格審查。一方面要內外統籌考慮,考慮內在生產計劃、庫存情況,和成本預算對照起來,將材料采購分批次進行,精確到小的生產周期。也要考慮外在市場情況,對上游市場和企業進行調研,分析對方企業的材料供應能力、信用情況、財務能力等,也分析材料的市場波動情況,建立完善的上游材料供應體系,制定采購原材料控制價格目錄,實行比價采購的辦法,實行貨比三家、擇優選購,原則上是同質量材料選擇低價采購,同價位材料就近采購。一方面要做好材料驗收環節,材料商運輸材料到場,必須進行嚴格的驗收,檢驗合格方能入庫,如遇到質量不合格的情況,及時與材料供應商溝通,及時處理[3]。
(三)優化生產制造成本控制
在機械制造的過程中,企業嘗試著優化生產制造的成本,將有利于減少生產耗損,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一方面制定精細化的生產模式,在機械制造過程中,嚴格按照生產計劃和成本預算來制定,提升一線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做到合理派工,控制窩工、加班、加點等問題,也避免停工停產造成的成本損耗。一方面實行“定額分類”管理制度,做好對物資的分配和管理,物資消耗定額的制定到物資的發放都要實行嚴格的控制,減少材料的耗損,并且盡可能減少搬運的浪費,對制造車間、倉庫、臨時材料堆放點等進行合理規劃,力爭減少搬運所花費的人力、精力和時間。一方面要從“工藝”的角度入手,減少工藝浪費,優化工藝技術,減少非必要損耗,及時更新采取新技術、新工藝節能降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肯定的,例如采用自動化生產,來降低人力成本,另外,實行規范化作用,以往生產量不飽和,平均每單位的產品分攤的人工成本與制造費用高,只有規模上去了,單位成本才降得下來,或者在機械制造過程中,細節之處還有不少可優化改進之處,機械制造企業持續優化制造工藝,減少殘次品不良率,分析殘次品出現的問題所在,從根源減少這一問題,這無疑也能夠提升機械制造效能,降低制造成本[4]。
(四)加強人力資源成本管理
人力資源成本在與日俱增,我們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廉價勞動力的紅利在逐漸衰退,人工待遇增加,勞動法確切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機械制造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時常發生,高素質人才留不住的現象也不少見,這當然是市場發展大趨勢,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只有勞動者生活水平提高,才能進一步促進消費,進而影響擴大再生產,實現社會經濟的良性循環。
在這種情況下,機械制造企業就需要思考如何加強人力資源成本管理。一方面要優化崗位設置,實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招聘與聘任制相結合的人事制度,聘用高素質人才,對人力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了解,對其進行合理安排,確保每個崗位的人員各司其職,發揮最大的勞動價值。一方面要加強機械制造過程管理,嚴格控制用工量和考勤,實行相應的考核管理制度,充分掌握人員調度,避免出現停工問題,盡可能提升機械制造過程管理質量[5]。一方面要配套優化人才框架,改變一成不變的人才框架,要做到“既能上也能下”,競爭上崗,優勝劣汰,要讓機械制造企業的干部、領導體會到競爭性,感到危機感,同時,明確晉升渠道和晉升條件,讓廣大基層工作人員看到未來發展方向,才能迸發出更強的勞動熱情。一方面要對績效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結合部門間協作痛點、績效指標被投機點、集體與個人目標需求等,優化績效模式制定,比如實行積分績效模式,整理公司的薪資、產量、質量、成本、效率等數據,提煉K指標,簡單來說就是讓肯干、干得好、吃苦干、有技術有創新的人群獲得更好的報酬,這樣無疑能夠調動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動激情,企業生產效能增加,減去支出更多的報酬,仍是一筆可觀的效益,另外,獎懲制度是績效模式中的關鍵一環,設置車間獎懲制度,在每個車間內選取成本控制或其他方面突出的班組或個人,給予物質獎勵,也對表現較差的班組或個人表示批評,從而激發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慢慢培養員工成本控制意識[6]。
(五)做好財務管理,加強財務核算
企業加強資金管理,控制經費,應批則批,制度之外的審核后批,避免用錢無計劃、開支無標準,多頭批條和資金跑冒滴漏現象,將該回收的貨款及時回收,運輸單據、收款憑證、發貨存聯等都需要按照標準進行審核。
另外,加強事后的財務核算,歸納總結財務大數據,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成本管理問題,究竟是材料采購過程中成本超標,生產中未控制好導致成本超標,及時糾正,對比成本預算,來收獲經驗教訓,為接下來企業成本預算體系提供數據基礎[7]。
三、結束語
總結來說,機械制造企業成本管控是生產經營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社會經濟進入常態化發展、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利潤空間逐步壓榨、產品存量過剩、勞動力成本紅利衰減、新冠疫情等影響下,機械制造企業只有做好成本控制,才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促使企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莉.基于戰略管理思想的機械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探討[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1):1.
[2]侯珂,成益帆.淺析制造業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J].商業經濟,2020(3):2.
[3]管振剛.基于作業成本法的制造型企業成本管理與策略[J].科技經濟導刊,2020,v.28;No.715(17):33-34.
[4]易昌廳.基于戰略管理理論視角的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6):2.
[5]王思.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創新研究--基于戰略成本管理視角[J].商場現代化,2021(23):3.
[6]周明聰.基于戰略性和系統性的企業成本管理改進策略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10):2.
[7]楊時堯.戰略成本管理在裝備制造企業的應用研究——以H公司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