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
摘 要:和諧社會作為我國重要建設戰略目標,伴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完善為公共管理社會化提供了必要的穩定社會基礎條件,進一步推動公共管理社會化的開展。在進行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正確把握其根本特征,結合科學理論選擇建設路徑,從而推動公共服務體系穩步發展,推動政府管理模式向現代化方向發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
關鍵詞:和諧社會;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
在黨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為真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注重政府職能的轉變,通過社會主義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的建設,解決當前社會公共需求日益擴大與當前社會公共服務提供不足之間的矛盾,維護我國國民不同利益群體的實際利益,緩解社會中存在的各類緊張關系。
一.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國情開展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正前所未有的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客觀來說,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在一段時間內都會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處理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的第一大基本國情,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受到基本國情的制約。在當前進行和諧社會構建的過程中,應當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我們進行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建設一個符合和諧社會所需要的服務體系,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應當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有條件、分步驟的完善體系內容,避免出現脫離現實國情、好高騖遠的情況[1]。雖然當前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但實際上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必須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情況為社會大眾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通過利用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推動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從而度過當前社會發展的危險期。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策略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在進行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公共服務主要就是由法律授權的政府,以及非公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政府作為其中的主導方面,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實際上政府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角色,受到自身公共性質的影響,政府必須主動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衛生設施、公共教育設施等方面的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2]。并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治安和國防安全的有效維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同時政府應當認識到自身是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的核心,必須結合國情和本區域內的人口和財政能力確定公共服務的總體目標、水平、策略、方向等框架。而在開展公共服務的過程中來看,從公共服務目標設置到組織設計,最終到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的運行政府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可以說政府是公共服務制度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維護者,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推動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不斷完善。
(二)引導社會積極參與
在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進行公共服務社會化管理體系建設,應當充分發揮社會公眾政府以及其他各種公共服務供給者的作用。首先在進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有公共服務需求信息進行支持,而此類信息的獲取不僅需要由政府發力,進行公共需求表達渠道設置,同時也應當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實際上社會群眾作為消費公共服務的主要人員,有資格進行公共服務需求表達。例如針對大城市對外來務工人員和當地人民進行公共服務調查,能夠實現對公共服務需求事項的有效排序,此類調查能夠更加客觀真實的反映我國部分人群的社會需要。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但客觀來看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影響,不同地區與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對于公共服務具有不同需求,在進行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公共需求表達機制建設,保證表達途徑的暢通性,以充分吸收不同地區與不同階層人民的心聲[3]。在當前公共服務社會化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應當注重全國各地的信息監測,促進對民意的了解、對民智的集中,發揮民心的掌舵作用,避免政府失去方向,實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備。
伴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水平都不斷提升,政府應當認識到咨詢并非唯一的公共服務供給者,同時也要引導私人部門和第三部門加入到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之中。只有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的經濟作用,才能夠突破傳統意義上政府與市場兩種秩序的二元思維,引導公民通過自主治理實現對公共事務的有效干預,推動公共服務改善。
最后應當注重公共服務評估與監測體制的創新。在進行公共服務社會化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政府應當注重社會成員的反饋,通過社會成員對公共產品的使用效果進行公共服務評估與監管體制設立,在進行體制設置過程中,應當保證該體制能夠向全社會開放,并利用一系列制度對公共服務質量進行監督。比如通過公共服務評估監督制度、公共服務問責制、公共服務問題處理辦公室與投訴電話等方式,鼓勵群眾監督公共服務質量,并引導消費者進行自主選擇,實現公共服務公平性與有效性的提升。
結束語:
在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應當注重完善的公共服務管理體系,結合體系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進行服務內容完善,針對性優化服務方式,思考和諧社會構建的意義。同時,在實際進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結合當前發展實際特征科學設定建設路徑,從而積極穩妥的推進公共管理社會化體系的建設,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參考文獻:
[1] 朱汀, 朱聰. 和諧社會下的公共管理體系構建分析[J]. 今日財富, 2018(19):1.
[2] 繆自峰. 社會化養老模式研究綜述與展望[J]. 消費導刊, 2018(035):150.
[3] 石方伯林. 公共管理研究領域中的社會網絡分析[J]. 中國市場, 2018(13):2.
[4] 馬征. 公共管理視域下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研究[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 3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