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李思民
(1.太原科技大學能源與材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大學也應作為一種社會需要的,能幫助它思考、理解和采取行動的智力權威機構,能夠完全獨立和完全負責地就倫理問題和社會問題發表意見。”[1]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2]。與本科生的培養目標相比較而言,研究生培養更注重其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即跳出傳統思維框架,在時空維度、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情境下去思考觀點、理論等的合理因子和非合理因素,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這就是批判性思維。近年來,在“科研主導、導師主責、激勵相容、協同創新”的發展方向指引下,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而研究生學位論文對研究生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從過程和管理來說,它是研究生培養的最后關口,關于學位論文的理念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研究生培養的理念和制度;從結果和質量上來說,學位論文是研究生代表性學習結果,是培養質量的主要標志。而且我國學位條例也從法理上將學位論文確定為申請學位的必備條件,對其重要性給予明確地肯定。
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人格或氣質;既能體現思維水平,也凸顯現代人文精神。在學位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維,提升論文質量,進而養成并生成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
“19世紀的英國教育家馬克· 帕蒂森指出,在所有的學習科目中,都存在著基礎與高深之別。基礎的部分可以以規則的形式來教條式地加以講授,在跨越基礎教學階段以后,我們便進入了高等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研究生階段的教育顯然屬于高深教育范疇,這就使得研究生能夠以批判、反思的眼光不斷審視現存的真理,提出質疑,并不斷發現新知。當前,大量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而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面對多樣化的信息,如果不會對信息進行合理地取舍,必然會陷入到信息無知的境地,無從下手。“批判性思維的核心要素在于,依靠理性批判不斷接近真理,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判斷。”而對學位論文所需信息進行有效篩選和仔細分析的過程,就是批判性思維養成的過程。所以,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可以提高他們對信息的辨別、篩選能力,促進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批判性思維內容豐富,而創新能力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建立在批判之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否則就是標新立異。真正的創新應該經得起三個方面的考驗,即必要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它們之間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創新三要素結構圖
從知識的增長規律來看,創新不是一個新知覆蓋舊知的過程,而是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和創造過程。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寫作就需要在掌握和理解原本知識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見解,寫出具有自我觀點的論文,提出新的觀點和假設。正如霍克海默所講:“批判……是區分現象和本質的努力,是考察事物的基礎的努力。”因此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過程中對知識點和寫作方式的創新有利于促進其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批判性思維養成的動力之一就是創新,這就需要研究生大膽的想象和推測,提出新的問題與設想,再運用新方法去解決問題,進而促進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來看,在研究生階段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有多種渠道。如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參與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查、參與導師課題研究等,而通過學位論文的寫作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學位論文要求以學術理論為指導,以解決理論層面或實踐層面問題為指向,以客觀知識為依據,突出研究重點,具有強烈的科學性、專業性以及實踐性等特質,但由于專業知識積淀欠缺、寫作態度不夠端正、學位論文監管不到位等原因,致使當前在我國的很多高校中,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折射出研究生批判性思維的缺失。
高校作為學術發展的平臺和基地,是學術創新的重要領域,而研究生由于其高素質和高學歷更是學術創新的主力軍。在研究生階段所寫的學位論文,是其科研能力和學術能力的體現。因此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時需要遵循相關原則。論文并沒有固定模式,但不少學生將學位論文寫作原則理解為寫作套路或寫作模式,導致我國當前不少研究生所寫的學位論文都按照固定的模式,不注重寫作模式的創新,最后寫出的論文千篇一律。而且知識和學問本就是一個需要進行創新的過程,學位論文的寫作過程正是創新思維逐漸發展和進一步深化的過程。因此,學位論文寫作其實是對研究生進行素質教育和思維訓練的重要途徑。而創新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困難和枯燥的過程,需要創新者進行苦讀深思,甚至要做到清心寡欲。但是在當前多樣的社會中,研究生很難達到這種狀態,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他們更多的是在一種浮躁的狀態下,加之學位論文寫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不少學生為了順利畢業,沒有對自己所選的論文題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就開始撰寫,或者大量抄襲前人所寫的論文,這些行為的存在,使研究生寫出的學位論文內容不僅膚淺,而且缺乏創新性和學術性。
學術研究中最主要是方法技術的應用,在學術研究的整個領域都需要講究方法。如果不注重方法技術,即使在態度和觀念方面做得再好也無法取得成功。研究生想要寫好學位論文,就必須要通過閱讀一些已經發表的論文來獲取相關的信息,在閱讀過程中準確地捕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得到寫作論文的方法和思路。研究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較好的辨別信息的能力,但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十分缺乏,導致無法獲得有效的寫作資料,最終使他們的學位論文詞不達意、邏輯混亂,達不到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具體要求。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所學專業的問題形成理論文章的過程,因為和所學學科知識結合緊密,所以學位論文具有明顯的科學性。學位論文寫作的論點必須要有相應的事實和數據作為論據,不能由作者自己臆想產生。研究生自身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獲取論文所需的事實和數據,然后進行仔細、詳盡地分析,這樣才有可能寫好學位論文。但當前很多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中,只是憑空想象,不進行現實數據的搜集,在沒有占有充足的事實和數據的前提下,下載幾篇相關論文,東拼西湊,“拼”成自己的一篇文章,文章內容就如一盤散沙,關系模糊,甚至沒有事實聯系,論文結構不清晰,沒有體現邏輯性。
研究生畢業所寫的學位論文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研究生階段學習的成果,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因此,論文寫作要求運用規范的專業術語,有邏輯地將其表達出來,論述清楚,最終形成論文。思維影響著我們的語言,語言反過來又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活動。而很多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方面很少有機會得到專業和系統的訓練,不能明確論文具體要求,不能熟練地運用規范的專業術語來論述清楚問題,以至于造成論文內容和結構的混亂,也體現出了思維的模糊。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復雜、費力的信息加工過程,其思維技能主要包含:創新、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實踐、思辨和自我校準等多方面的能力。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包括論文選題、開題、選材、結構安排、撰寫、修改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會促進其不同的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養成。
合適的選題是寫好學位論文的基本保障。在選擇學位論文題目時要做到實用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并重。選題內容的廣度要涉及最新的學科研究,這有利于研究生與時俱進。論文選題的深度在于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當,要符合研究生階段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符合對其知識和能力考查的目的,能體現出與所學專業的銜接性和實用性。選題過程中研究生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和創新,選擇具有創新意義和可行性的論文題目,這將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在正式撰寫學位論文之前需要撰寫提綱,也就是根據論文的題目初步擬定寫作提綱,對論文的結構進行大致的安排,只有撰寫科學合理的提綱才可以在寫作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學位論文結構通常由前言、主體和結語三個部分構成。前言部分統領全文,需要用簡練的句子概括全文的中心;主體部分則是用豐富的文獻資料、個人的陳述和分析有邏輯地證明論點以及選題的合理性;結尾部分則是概括全文的要點。在合理的論文結構引領下,進一步厘清論文的思路,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這不僅會鑄就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也會促進研究生正確邏輯思維的養成和提升。
研究生學位論文在最后定稿之前會進行多次的修改,修改的內容包括修改文章的組織結構、段落和句子、措辭等。在此過程中,每個環節、每句話都需反復琢磨,這樣的修改與推敲過程,實際也是信息篩選、辨別的過程。另外還需要對一些明顯的格式和形式方面的錯誤進行修改,使論文更加地規范和整潔。在修改的過程中,研究生的自我校準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對廣大研究生而言,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僅滿足了自身成長發展的需要,還能提升其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而撰寫學位論文作為培養研究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路徑之一,值得引起我們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