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育芳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白圩中學,廣西 南寧 530507)
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導學案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恰當引用,不論是對授課環節與成果的優化,還是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的進一步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引用導學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與發展需求,將教學重難點內容合理轉換成具有一定指導教學意義的導學問題,再通過多樣化導學任務、習題的精心設計來為學生的學習探究提供科學指導,以此來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
導學案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它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更多地呈現在語文素養自我展示和自我提高的平臺上。語文教師通過導學案的應用,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不同知識的指導作用,加強對語文相關知識的掌握和認知,促進語文學科教育功能的強化,優化教育效果。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時,應注意導學案的運用,以促進學生對語文教材相關知識的自主認知。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對外界有著相應的認知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他們自己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探究語文教材知識的興趣和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的精心設計來引導學生科學展開課前預習,使得學生能夠對本節課學習重點作出準確、全面把握,并且能夠帶著自己的疑問來展開閱讀學習。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也能夠進一步激活、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1]。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愚公移山》過程中,為學生設計了相應的導學案,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提供恰當指導。其中就包含這樣的任務內容:通過互聯網來觀看相關視頻,或者是閱讀與之相關的文章,大致了解文章內容。這樣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能夠讓學生明確主要學習內容。這樣,在之后的教學中,學生就可以準確理解愚公移山這一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并非一時興起才會產生的想法。基于此,再帶領學生對愚公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進行歸納,能夠讓學生產生深刻認識。之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這一精神給自己帶來了哪些影響,學生也會將其與自己的學習、生活聯系在一起。從而正確認識到,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只要能夠保持毅力,勇敢向前,一定能夠解決。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熱情全面激發,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整體學習效率也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導學計劃的教學,提前告知學生導學計劃所包含的相關知識,從而指導學生的學習。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導學方案進行教學,既能使學生實現對教材相關知識的自主認知,又能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從而促進學生主體能力的有效增強。在引用導學案來設計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合作探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來解決各類問題,以此來促進其學習效率的顯著提升。但要注意,合作探究是必須要以課前預習為基礎來展開。在引用導學案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合理納入導學案當中,然后為學生的學習探究提供恰當引導,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找到相應答案。并且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點評,通過這一過程來有效解決疑難點[2]。
例如:某教師在講解《老王》時,就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導學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完成其中的問題:文中描寫有關老王的幾件事?作者對其中哪一件事印象最為深刻?作者具體做了哪些事,讓老王像親人般對待自己,甚至于臨終前拿禮物去報答她等。通過引導各小組對上述問題作出深入思考,并在討論中總結出相應答案,既可以促使學生更認真細致地閱讀分析文章內容,也能夠讓學生在傾聽其他組員提出的見解、想法時得到新的啟發。另外,通過引導各小組解答導學案之中的問題,教師也能夠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作出準確把握,為之后的教學引導提供有力參考。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新穎、高效,也能夠讓學生積累到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從而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產生濃厚興趣。
引用導學案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效果與效率的不斷提升。為此,在導學案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聯系實際情況,對學生在學習探究中可能會遇到的各類問題作出充分考慮,然后設計出與學生認知特點相符合的問題情境,以此來完善問題預設,為高效課堂構建提供有力支持。但要注意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遵循遞進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成果[3]。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就結合了學生認知特點,提前安排好了教學課時,確保實際授課中,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夠獲得充足合理的時間。然后,結合教學重點來進行相關問題的設計。如:人們到底能不能看見皇帝的新裝?以及為什么小孩和大人們說的話完全不一樣等問題。但要注意,這些問題要結合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在不同的時段提出。如,第一個問題可以在教學中提出,而第二個問題則可以在結束教學后提出,這樣可以獲得完全不一樣的提問效果。另外,在整個教學中,教師也要始終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以此來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掌握課文內容及其中蘊含的思想。對于這篇文章來講,在具體講解中,就可以先從文章本質入手,引導學生對故事創作背景作出深入了解,在學生對任務的虛榮、愚蠢有準確把握后,再帶領學生對人性的弱點作出深入分析。這樣整個課堂的條理就會變得非常清晰,學生也能夠全身心參與其中,高效完成各項學習任務,促進其課堂學習質量的顯著提升。
在引用導學案來設計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導學練習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做到熟練掌握。不同于以往的練習,導學練習能夠為學生創造出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所以,這一環節在具體設計中一定要重視語用功能的發揮。一方面,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來幫助學生設置導學練習。之所以要進行導學練習的設計,是我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情況作出初步了解,為學生之后的教學指導提供一定參考,能夠進一步增強教學引導的針對性、有效性[4]。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就作出了這樣的設置:(1)以填空題的形式設置導學練習這是一篇( )散文,通過對特定背景下( )的細致刻畫,表現了( )。這樣學生就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其中需要填寫的內容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基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中實現對教學重點準確把握,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進一步提升。(2)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導學練習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培養、鍛煉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自主閱讀情況,并基于此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由此可見,通過結合課文內容來進行導學練習的設計,既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效果,也能夠給閱讀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外,在導學練習設計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個性差異作出充分考慮,以此來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避免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為學生的同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某教師在講解《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就在導學案中為學生設計出了具有一定層次的導學練習內容,除了生字詞的學習之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讀寫結合教學奠定良好基礎,該教師還在導學練習中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試著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認識與反思。針對語文基礎中等的學生主要是引導其圍繞文章選材這一方面來進行導學練習。這樣的差異性導學練習,既可以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也能夠給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首先,導學案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明確。作為導學案的關鍵內容,問題是引導學生針對性開展課前預習的重要指導,所以在設計相關問題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問題指向的明確。簡單來講,就是要圍繞教學內容、重難點來進行設計,以此來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思考探究提供科學指導;其次,導學案設計一定要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為了教學活動的逐步推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以此來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掌握課文內容,促進其閱讀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最后,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與學生的認識特點、興趣愛好相符合[5]。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中,通過導學案的恰當引用,既有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突顯,也能夠促使學生加強自主學習探究,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既可以幫助學生大幅度提升課堂學習效果,也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印象,為之后的學習應用以及語文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